雖然都是八大菜系裡面的,但是魯菜的知名度遠遠不如川菜。無論走在哪個城市,哪個角落,飯店或高檔,或平民,總是不乏看到各種各樣的川菜館。但是專門為了做魯菜而開的飯店,可以說是少之又少。一直以為川菜才是八大菜系裡面的扛把子,但是吃過魯菜之後,才發現魯菜才是真的高端大氣上檔次。既有士大夫的細膩,又不乏山東漢子的粗獷,魯菜可以說是將山東文化體現的淋漓盡致。
都說全天下的肥腸在四川,而四川最好吃的肥腸在江油。四川的肥腸,有無數種方式拉你入非常的坑:燒肥腸、干煸肥腸、干鍋肥腸、肥腸粉等等,四川人將畢生的調味功夫,都用於肥腸之中了。在辣椒、郫縣豆瓣以及多種作料的調和之下,肥腸保留了恰到好處的肥膩與臟器味,讓人吃到欲罷不能。但是,當你遇到魯菜中的九轉大腸之後,你會發現,愛上肥腸根本不需要那麼多的理由,一道九轉大腸足以了。
九轉大腸是山東地區漢族傳統名菜之一,此菜最早出現,是在清朝光緒初年,由濟南九華林酒樓店主創製。九轉大腸要將清洗乾淨的肥腸經過水焯、油炸等過程,之後灌入十多種佐料,再用微火慢炒。因為其製作過程繁瑣,用料複雜,堪比《西遊記》里太上老君煉製「九轉金丹」,故取「九轉」二字來表達其精髓。九轉大腸,初入口中只覺酥脆,隨著慢慢品嚼,先覺味酸,隨之而來的是若有若無的甜,之後又覺得有些解膩的苦,最後留給舌尖的是一絲絲若隱若現的微辣,總而言之,酸甜苦辣咸等五味依次在口中爆發,隨後又混合在一起,隨著Q彈的口感縈繞在唇齒之間,令人回味無窮。
除了九轉大腸,魯菜裡面還有更多優秀的菜肴,值得我們嘗試,比如說一品豆腐、蔥燒海參、三絲魚翅、白扒四寶、糖醋黃河鯉魚等等。細數魯菜裡面有這麼多優秀的代表作,可是為何近些年來卻沒有了曾經的輝煌呢?其實原因很簡單,魯菜的落寞,源於各種調味品的普及。魯菜里的膠東菜,最擅長的就是將曬乾的海腸磨成粉末,然後用來做增鮮用的調味品。魯菜以咸口菜肴為主,且善用各種天然食材來調味,比如說高湯來入菜,是魯菜最值得一提的技藝,在魯菜里,就算是一道普通的白菜,都能在山東大廚的巧手下,調出鮮美的味道。可是在如今這個味精普遍使用的年代,很多飯店哪裡還能耐著性子用這些天然食材去調味,早就一把味精下去了。而且現在的人,肚子裡的油水多了,吃過的東西也比以前豐盛,味蕾早已經被麻痹了,魯菜里的那一點鮮在他們的嘴裡,可能也就凸顯不出來了。這也就是魯菜越來越落寞的原因。
魯菜起源於宮廷菜,舊時多見於宮廷、貴族之間,而川菜,多數是由碼頭力工發明的菜肴轉變而來的。所以,論接地氣,還是川菜更占優勢。而魯菜,因為接觸的人還少,所以並沒有被大眾認可,但是但凡吃過的人,都已經淪陷了。所以,不是魯菜不願意普及,而是因為起點有些高,製作過程繁瑣,所以難免會顯得有些不合群。其實魯菜才是真正的實力玩家,只不過不適合這個時代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