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又有一波舊改爆發。
大家都說舊改總是「慢吞吞」的,而南沙的東灣村就厲害了,今年才完成招標,它還搶跑在招標前就開工了。
而在距離過年只有一個來月之際,南沙政府官網又發布了五條村的舊改基礎數據公示,大崗鎮轄區內有四條村成最大贏家,其中一黃姓村民手握五套物業。
東涌鎮大同村
大同村位於東涌鎮的北部,是南沙區的重要交通樞紐。轄大烏頭、南邊月兩個自然村,取大烏頭自然村「大烏」二字為名,叫大烏村,後於1998年改為大同村。全村經濟主要以工業為主,種植業也比較發達。
調查數據顯示,大同村總戶數5444戶,總人口13949人,常住人口3274人。自2013年至2017年,村民年人均分紅820元左右,2017年的分紅略有上升,人均分得900元。
其中村戶籍人口3274人,外來人口1338人。
據調查數據,現狀建築總量1779棟,建築總面積為699527.55平;其中,村民住宅高達1668棟。
大多數村民以一套房為主,不過部分村民擁有2-3套物業,其中,擁3套房有不少人,不過很少三套都證件齊全的。
由之前披露的信息得知,富力地產子公司成功中標東涌鎮的大同村舊改項目,早前大部分村民也已經同意舊村整改更新,現在更新改造實施階段基礎數據調查成果已經核查通過,這也意味著該村舊改進程又加快了一大步。
大崗鎮客家村
客家村,位於大崗鎮城鎮經濟建設規則中心區內,面積約0.54平方公里,常住居民及農業人口約有1920多人,外來人口有1200人。由於鄰近大崗鎮城區,村經濟主要依靠出租土地辦企業及商鋪租賃。
客家村總戶數1106戶,總人口3430人,常住人口2380人。公告顯示,該村經濟收入主要來源於經營收入,自2014年至2018年,每年村民人均分紅可達1619元,並逐步上升中。
村內建築合計有809棟,其中以村村民住宅為主,分布有765棟,建面足有10萬多平,將近占村內建築總建面的64%。
村內村民大多數是一戶一宅,值得注意的是,位於村內太平坊還有一古井文化遺存。
大崗鎮龍古村
龍古村位於廣州市南沙區大崗鎮。面積約0.21平方公里,下轄區7個村民小組,總人口2100多人,是大崗鎮的村委會。從地圖上可以看到,龍古村旁有一高速路經過,臨近大崗鎮政府及十八羅漢森林公園;教育醫療配套尚可,有潭山中學、南沙區第六人民醫院、南沙區靈山醫院、陽光城市廣場。周邊工業園分布數量眾多。
客家村總戶數1483戶,總人口3770人,常住人口2338人,外來人員只有78名。
公告顯示,龍古村主要以物業收入作為經濟收入,除2017年經濟總收入出現負增長,其他年份都有5-7%的增長,不過比起客家村,該村每年的人均分紅就略遜一籌了,只有516元。
根據調查表顯示,村內擁有3-4套物業的村民也大有人在。此前,據其他媒體了解,龍古村舊改或有H房企介入。
大崗鎮鴨利村
鴨利村曾稱鴨利沙,位於廣州市南沙區大崗鎮。該村原是由海沙積聚而成的沙墩,後逐漸擴展而成村,自1982年從紅旗大隊析出,稱鴨利大隊。
鴨利村總戶數4650人,其中常住人口占1779人,外來人口及流動人口等數據則在調查表中沒有顯示。
鴨利村是一個全征地村,主要的經濟來源是土地的出租、廠房的出租、商鋪的出租三大部分構成,更是擁有這幾個村中的最高人均分紅,金額在2560元。
村內建築合計有831棟,其中以村村民住宅為主,分布有715棟,建面足有13萬多平。村內村民大多數是一戶一宅,比較特別的是,這村有多人共有一套物業產權的現象。
大崗鎮馬前村
馬前村,位於南沙大崗鎮西南部,比鄰東新高速,西南面臨洪奇瀝水道,與中山市隔河相望;西北與佛山順德區接壤,全村擁有近一公里的海岸線。
從公示數據看來,馬前村共有村民住宅921棟,總建築面積達68408.997㎡,其中有權屬證明且超過3.5層的住宅僅1棟,建築面積為252.644㎡;集體物業合計37棟,總建築面積為28036.878㎡。
人口方面,該村常住人口2751人,其中村戶籍人口1737人,共725戶。非村民人口有1022人,流動人口則有1022人。
該村歷年經濟收入分紅情況也不甚樂觀。據悉,村經濟產業發展主要為農業,有部分工業。從2014年至2018年,該村的人均分紅從413元漲至560元,漲幅僅為35%。2015年、2018年村內年經濟增長率還大幅下滑,其中2018年跌幅更超7成。
從此前公布的馬前村2013-2020年土地利用規劃圖可以看到,居住用地基本集中在東新高速右側,而東新高速左側,更靠近河景觀的一邊大多為工業用地、綠地。
南沙舊改,洋洋洒洒,浩浩蕩蕩,
目前大崗鎮公開需要城市更新的村足足有十條,
一時間,位於南沙西北部的大崗鎮成為了南沙舊改的熱地!
可以說這裡未來潛力無限啊!
來源:南沙政府網、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