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新一季《樂隊的夏天》開播,因為第一季積攢下來的口碑和幾支傳奇樂隊的加入,節目在網絡上聲量依然不錯。作為綜藝愛好者,貓老師自然火速去圍觀了一波。
從賽制和模式這個大框架上來看,節目組還是挺上心的。因為通過上一季整季節目的運作和調整,《樂隊的夏天》已經形成了一套較為成熟的模式,也就是說這一季節目組完全可以偷個懶複製粘貼照搬上一季的流程,但他們沒這麼干。
就第一賽段來講,雖然最初開始的樂隊互投環節沒有更改,但進入實操的分組挑戰就進行了調整。參加比賽的33支樂隊會被分成3組先進行一輪小組賽,樂隊互投的前三名將自動成為這三組的守擂者,剩下的4-33名則依次進行自由選擇,進入自己想要挑戰的小組:
因為首輪改為分組賽,現場的打分機制也跟著做了相應的調整。大眾樂迷從100位增加到200位,票數仍舊是一人一票;專業樂迷拓寬了年齡層次,票數不變,還是一人兩票;最後的超級樂迷,因為在人數上由去年的五位減少到了四位,每人的票數由五票上升到了十票:
評委評分完畢後,每個小組將取分數排在前六的樂隊,而剩下的五支就只能暫別舞台了~這樣的新賽制對於觀眾來說更加刺激,對於樂隊自己來說也有了更自由的選擇,感覺還蠻不錯的。
不過,說實話,對於我這種站在【樂隊】大門外邊兒的小白來說,相較追求競技感以及比賽最終的輸贏,似乎更願意把《樂隊的夏天》當成國內當代樂隊圖鑑來看,想通過它來看看當今的樂隊都是什麼樣子,他們都在做什麼音樂,又過著怎麼樣的生活……
大概是出於這樣的觀看原因,在看過首期之後,我最大的觀感其實是——真可愛!
馬賽克樂隊,皮得可愛。
樂手和主唱之間,私下裡像是三個老爹帶一個皮孩子。孩子日常吊兒郎當,偶爾還有些不切實際的想法,平時仨爹也就由他去了,涉及到關鍵問題還皮就一jio踹醒這個憨憨。娃被踹了也不憋著,原地表演三百六十度爆哭,直到老父親們忍不住過來道歉,然後一家人又和好如初。
不是我說,左邊那位「老爹」你為啥笑的那麼開心
等到上了台,孩子就長大了,別看只有一雙小眼睛也有少年人獨有的迷人。隨著音樂晃里晃蕩,還自詡玩的是曖昧搖滾,說真的如果可以忽略那張特別像黃渤老師的臉的話,還真挺曖昧。
傻子與白痴,來自寶島的年輕樂隊,全員97line卻做著不能再成熟的安靜音樂,呆的可愛。
主唱蔡維澤為了樂隊發展曾經一個人北上參加過《明日之子》,雖然最後毫無意外的拿了冠軍,但人怎麼看都有點怪。
如今見了和樂隊一起的他,終於發現問題在哪兒了~人嘛,自己都不舒服的時候,別人看著怎麼會不奇怪呢?如今四個男孩坐一塊,話多了、笑多了,也會開「他敢單飛,我們就爆他料」這種煙火氣玩笑,這大概才是真的他,也是真的他們吧。
之後是充滿了城鄉結合部味兒的五條人,他們是隨性的可愛。
最絕的是,除了「隨性」以外,你可能從他們身上找不到任何印象里屬於音樂人的標籤。樂隊成員只有兩個,一是自我評價樂善好施的茂濤、一是自詡農村拓哉&郭富縣城的仁科,演出必備裝備是和手風琴放在一起的紅色人字拖,仿佛往腳上一蹬就找到了靈魂,再配一口塑料普通話,騷氣又洒脫。
不止打扮,樂隊的表演也隨性。路上撿來的垃圾筐可以當鼓,上場臨時換歌也做的出來(事後還坦然的表示,唯一擔心的是導演會不會因此丟掉工作,然後拍拍對方肩膀:你可以找到更好的工作)。
哈,有那味兒了~像是大隱於市的江湖俠客,平時就坐在街邊叼著牙籤賣魚賣菜,出了事兒第一個拔刀相助。事後,人要道謝,倆人邊擺手便離開,走遠兩步想起什麼似得突然回頭:今天的魚新鮮要不要來兩條,魚不要的話,看看菜也行啊。
還有反差得可愛的福祿壽,明明花季少女三胞胎,卻給樂隊取了這麼個挺有年頭的名字;好像是所有樂隊里最柔弱的一支,主唱一開嗓卻那麼充滿力量;一首《玉珍》全程只有安靜的吟唱,但只要細品,就會發現藏在節奏中的吶喊……
其實不光樂隊,《樂隊的夏天》連帶著大樂迷也可愛。
周迅一如既往的可愛~甭管前面大老師怎麼一通叮呤咣啷愛搖滾,她就是能一身兒黑,連舞台都不帶上的唱一首《天涯歌女》,絕的是您還不覺著違和;
桃花師傅(張亞東)和大老師還是老樣子,前者一句「特別好」您就感受到了;後者每次錄這節目被自廢搖滾功能就自動進入復健狀態,一期節目錄下來得有一大半時間都在台上跟著節奏蹦躂。這都不止是可愛能形容的了,因為還有肉眼可見的快樂;
還有啊,甚至連馬東都變得可愛了。廢話少了,還cos了小熊敲鼓,即便看著這張臉可能還是無法給出「可愛」的評價,但總是會忍不住笑著說他一句「憨憨」。
綜上,還是很期待後續的。雖然好聽程度上和上一季比差點兒事兒,但一檔開頭就這麼「可愛」的節目,後面指不定還會藏著什麼大可愛、小可愛呀!您說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