獼猴桃秋季如何科學管理?秋季施肥4大方式

2019-09-14     三農達人管家



獼猴桃生長過程中,樹體中多數養分都用於果實的生長,而隨著秋季果實的採摘,樹體中養分大量流失,這就需要在采果後及時施肥,給獼猴桃樹補充養分,為來年獼猴桃的豐收打好基礎。

果樹修剪

秋季是獼猴桃樹體養分積累貯藏期,不僅關係到當年果實質量、樹體養分積累、花芽分化的優劣,同時還對翌年果實的坐果、品質帶來重要影響。

摘心對二次梢留8~10片葉摘心或對三次、四次梢留3~5片葉反覆摘心,使摘心後的枝條增粗和加速木質化。

疏枝枝梢生長緩慢時,要注意後期秋梢的萌芽去留,如早秋梢著生位置適當且用作充實樹體結構的可保留,其餘抹除(包括晚秋萌發的芽)。對於葉幕層過厚的樹體進行適當的修剪,達到通風透光效果,提高樹體光熱需求,促進果實品質提升。

疏果及時去除樹上傷果、變形果、病蟲果和僵果,使樹上果實規整,提高果品「顏值」,利於果品銷售。

肥水管理

排水秋季雨量集中偏多,園區排澇極為重要。果農應隨時檢查積水情況,疏通溝渠,減少因積水、高溫、多濕對根系的損害。

防旱夏末秋初,氣溫偶爾也會在35℃以上,加之氣候乾旱產生乾熱風,致使獼猴桃葉緣乾枯上卷,果實被灼傷,從而影響果實發育和養份積累,特別是種植中華獼猴桃系列品種危害嚴重,所以高溫乾旱時,還要根據實際情況採取抗旱保濕措施(澆水、覆蓋)。

施肥果實在採收前20天內,園地不能施化肥,避免影響果品品質和貯藏效果。采果後,葉片內失去大量營養,此時補給樹體養分尤為重要,所以,宜早施秋季基肥。肥料應以腐熟或半腐熟的有機肥為主,也可以混入一部分化肥以增進肥效,如尿素、硫銨、硝銨、過磷酸鈣、硫酸鉀等。

施肥準備可自制有機肥,要有充分腐熟過程,採取高溫堆漚2~3月,中途翻堆一次,可配合油枯、磷肥等,施肥時根據實際情況可適當加入復合肥;購買商品有機肥時,要有生產資質、完整檢驗報告的肥料,掛果樹施用15~30公斤/株,幼樹及幼苗施用10~15公斤/株。

施肥方法幼齡園可選用環狀溝施法、樹冠撒施法、條溝施肥法、穴施法;成齡園可選用放射溝施法和全園撒施法。不論哪種方法,都應覆土深埋,特別是全園撒施法更應施肥後中耕,並結合土壤墒情澆足水。

1.環狀溝施肥,在樹冠投影外緣稍遠處或距樹幹周圍1米處,挖深、寬各30~40厘米環狀溝施肥。

2.放射溝施肥,以主幹為圓心,在樹冠投影外40厘米處順水平根生長方向挖放射溝4~6條,寬30厘米、深30~40厘米,內淺外深,以免傷根,將肥土混合施入溝內。

3.條狀溝施肥,在樹冠投影外緣挖一條寬30厘米、深30~40厘米的溝,施入肥料。

4.穴施,在樹冠下距主幹1米處挖深40厘米、直徑40~50厘米的穴,數量根據樹冠大小和肥量而定,將肥料施入。

病蟲害防治

病蟲害是造成獼猴桃早期落葉的主要原因之一,務必做好果園防病治蟲工作,保證葉片的完整性,推遲落葉時間。

病害防治立秋氣溫下降後,獼猴桃潰瘍病容易入侵,所以要防治潰瘍病發生,每10~15天噴一次殺菌劑,連噴3~4次,保護性殺菌劑、醫治性殺菌劑可替換使用,還可噴施20%噻菌銅600~800倍液、5%菌毒清水劑500倍液、中生菌素600倍液、30%壬菌銅水乳劑等殺菌劑。

同時,獼猴桃樹體載果量大,又處於秋季高溫高濕的環境下,樹體容易感染黑斑病、褐斑病、輪紋斑病等真菌性病害,導致早期落葉。所以,果農應在易感病品種的嫁接口上下、枝蔓分叉處縱劃並塗抹膏劑噻菌銅、防腐油等藥劑。采果及落葉後,對全樹枝蔓立即噴一次藥劑,避免潰瘍病菌從果柄、葉柄痕向枝蔓內侵入,藥劑可選用葉枯唑、噻霉酮、噻菌銅及春雷王銅等。

蟲害防治主要預防介殼蟲、蛾類螟蟲等蟲害。介殼蟲主要以針狀口器插入枝幹組織中吸取汁液,在枝條表面形成凹凸不平的介殼,造成枝葉枯萎,甚至整株枯死,在樹冠鬱閉時發生最多,隨之帶來黴菌感染,發生灰霉病。8~9月份,介殼蟲處於旺盛孵化期,可用硬毛刷或細鋼絲刷塗抹寄主枝幹上的蟲體。葉蟬成蟲、若蟲吸食芽、葉和枝梢的汁液,被害葉初期葉面出現黃白色斑點,逐漸擴成片,使整片葉變成蒼白色,造成葉片失綠,甚至使葉片提早脫落,嚴重影響光合作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j63OMW0BJleJMoPMMym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