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個彈丸小國發展成全球面積最大的國家,需要多少年?大英帝國(1688-1947年)告訴我們,這至少得花200多年的時間,從1688年「光榮革命」開始,到一戰之後(1921年),大英帝國的領土面積達到了3400萬平方公里,是歷史上面積最大的帝國,其領土面積遍布七大洲、四大洋,只要有太陽升起的地方,就有大英帝國的旗幟飄揚。
大蒙古國(1206年- 1635年)告訴我們,這只需要50幾年的時間,從1206年鐵木真建立「大蒙古國」開始,到蒙哥汗去世(1259年),大蒙古國的領土面積達到了2400萬平方公里,橫跨亞歐大陸。不得不說,蒙古人創造了一個奇蹟,居然能在這麼短的時間裡,創建一個這麼偉大的國家。不過俗話說得好,來得快去得也快!蒙古人用最短的時間,創造了一個偉大帝國,同時他們也用最短的時間,葬送了這個偉大帝國,其光輝歷史就像流星一樣短暫。
而俄羅斯帝國(1547年-1917年)告訴我們,這至少需要300多年的時間,從1547年伊凡四世加冕為沙皇開始,到1866年為止,俄羅斯帝國的領土面積達到了2280萬平方公里。雖然,俄羅斯帝國用的時間最長,得到的領土最少,但他們卻保留得最完整的,現在俄羅斯的領土面積仍有1707平方公里,是當今世界上領土面積最大的國家。可以說,俄羅斯才是最大贏家,他們不僅祖上富過,而且現在也富。
雖然,大英帝國和大蒙古國都很強大,但是他們留下的遺產卻很少,現在英國的領土面積只有24.41萬平方公里,而蒙古國的領土面積只有156.65萬平方公里,他們與俄羅斯比起來差遠了。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俄羅斯的發家史,看看俄羅斯人是怎麼做到這一切的。
在1547年之前,俄羅斯還只是一個公國,是欽察汗國的「小弟」(蒙古國四大汗國之一),直到1480年,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擊敗欽察汗國的繼承者,才完成了獨立。而在接下來的幾十年里,莫斯科公國一直在積蓄力量,直到1547年,伊凡四世加冕為沙皇之後,莫斯科公國才變成了沙皇俄國,正式開啟了擴張之路。作為俄羅斯歷史上第一位沙皇,伊凡四世為俄羅斯的發展壯大,做出了重要貢獻。
在伊凡四世時期(1530年—1584年),沙皇俄國展開了一系列改革,軍事實力突飛猛進,在1547~1552年,沙皇俄國便遠征喀山汗國,並將其消滅。在1556年的時候,沙皇俄國又吞併了阿斯特拉罕汗國,這為沙皇俄國吞併西伯利亞,掃平了道路。
由於沙皇俄國在征服喀山汗國和阿斯特拉罕汗國的過程中,展現出了強大的實力,所以在1557年的時候,西伯利亞汗國就主動向沙皇俄國稱臣,以此來躲避戰爭。同時,大諾蓋汗國也臣服於沙皇俄國。在暫時解決掉西伯利亞的問題後,沙皇俄國便將注意力轉移到了歐洲方面,在1558年沙皇俄國發動了「立窩尼亞戰爭」,試圖向波羅的海方向擴張。
不過,由於周邊鄰國的介入,沙皇俄國的目的並沒有達成,這導致戰爭開始長期化,一打就是25年。而在與周邊鄰國大戰的時候,沙皇俄國表現得非常威猛,他們甚至打敗了稱為「鄂圖曼帝國之鞭」的克里木汗國。沙皇俄國向西方的擴張之路,充滿了崎嶇坎坷,為了滿足自己的野心,他們便又將注意力轉回了西伯利亞,準備徹底拿下整個遠東地區。
1581年,沙皇俄國便對西伯利亞汗國發起了進攻,並在10月26日攻占了西伯利亞汗國首府卡什雷克,對當地展開了統治。到了這裡,伊凡四世的一生成就便到了頂點,在伊凡四世死後,沙皇俄國就進入到蟄伏時期,版圖幾乎沒怎麼改變過,直到1696年,彼得一世成為沙皇之後,沙皇俄國才再次進入到爆發階段。
總結一下,伊凡四世時期,俄羅斯的陸地面積迅速擴張,沙皇俄國先後吞併了喀山汗國、阿斯特拉罕汗國,以及西伯利亞汗國,解決了蒙古人的威脅。同時,在伊凡四世時期,還為沙皇俄國的未來發展道路,指明了方向,開始向西方擴張。雖然伊凡四世沒有拿下波羅的海出海口,但是100多年後彼得大帝卻完成了這一夙願。
1689年,彼得大帝親政後,便掀起了一系列的改革運動,在他的帶領下,沙皇俄國的發展進入了快車道,其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較之前,都有了顯著提升。在彼得大帝執政期間,沙皇俄國的版圖再次擴大,這使俄羅斯成為了歐洲大國之一,因此沙皇俄國也改名成為了俄羅斯帝國,而彼得大帝本人,則成為了俄羅斯帝國的第一任皇帝。
彼得大帝時期(1672年—1725年),開局並不順利,最開始彼得大帝只是傀儡皇帝,大權掌握在同父異母的姐姐索菲亞手中,彼得大帝於1682年即位,但在即位的7年時間裡,他都沒有親政,直到1689年,彼得大帝發動政變,將索菲亞囚禁之後,他才開始真正的掌控國家。
1697年,彼得大帝展開了大膽的改革,並派遣使團去西方學習先進的造船技術,而就在這一時期,彼得大帝還化名彼得·米哈伊洛夫,跟隨使團先後出訪了荷蘭和英國,並招募了大批外國科技人員回國工作。通過短短几年的發展,俄羅斯帝國的環境,有了很大的改變。特別是軍事方面的改變,就最為明顯,俄羅斯帝國不僅組建了由步兵、騎兵、炮兵和工兵組成的正規陸軍,還初步擴建了海軍艦隊。
1700年大北方戰爭爆發,俄羅斯帝國對瑞典開戰,意圖拿下波羅的海出海口。不過,當時瑞典是歐洲強國之一,其軍事實力十分強大,所以大北方戰爭進行得並不順利,俄羅斯帝國花了21年的時候,才擊敗瑞典稱霸波羅的海。1700年11月30日,俄羅斯帝國與瑞典在納爾瓦城附近進行了首次大規模交戰。在這次戰爭中,俄羅斯帝國就被瑞典擊敗,傷亡了8000人。
納爾瓦戰役的失敗,給了彼得大帝當頭一棒,在戰爭結束後,俄羅斯帝國便展開了新一輪的軍事改革,以利再戰。1701—1704年,俄羅斯帝國再次對瑞典發起了進攻,此時瑞軍主力集中在波蘭戰場,所以俄羅斯帝國便在軍事行動中,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勝利,攻占了諾特堡和納爾瓦等地區。
1708年,瑞典開始反攻俄羅斯帝國,俄羅斯帝國轉攻為守,與瑞典打起了游擊戰,在漫長的戰爭中,俄羅斯帝國的優勢越來越大,到了1709年7月,俄羅斯帝國便殲滅了瑞軍主力,徹底扭轉了戰局。隨後,瑞典國王帶人逃亡了鄂圖曼帝國(土耳其),向鄂圖曼帝國展開了求援。
1710年,鄂圖曼帝國對俄國宣戰,出兵北伐並收復了頓河河口,為了應對鄂圖曼帝國,彼得大帝於1711年御駕親征,與鄂圖曼帝國展開了戰鬥,然而在戰鬥的過程中,俄國軍隊卻陷入了鄂圖曼軍隊和克里米亞汗國軍隊的重圍。最終,因為彈盡糧絕,俄羅斯帝國被迫乞和,允許瑞典國王過境回國,並將亞速還給了鄂圖曼帝國。
需要注意的是,鄂圖曼帝國之所以會幫助瑞典,主要就是因為,他們與俄羅斯帝國也有很大的利益衝突,在大北方戰爭爆發之前,鄂圖曼帝國已經與俄羅斯帝國爆發了2次戰爭,俄羅斯帝國為了取得黑海出海口,開始進攻鄂圖曼帝國的地盤,並從鄂圖曼帝國手中搶走了亞速等地區。所以在瑞典展開求助後,鄂圖曼帝國便立即進行了響應,對俄羅斯帝國用兵。
在與鄂圖曼帝國的戰爭結束後,俄羅斯帝國便又開始悶頭髮展,積蓄力量。直到1713年,他們又對瑞典發動了進攻,按照俄羅斯方面的說法,在1714年至1721年是「大仇恨」時期。他們在這段時間裡,占領了芬蘭廣大地區,並迫使瑞典簽署了和約。1721年9月10日,俄羅斯帝國與瑞典簽署了《尼斯塔特和約》,瑞典將因格曼蘭、愛斯特蘭、里加的沿海地區、厄塞爾和達格兩島割讓給了俄羅斯帝國,而俄羅斯帝國則將芬蘭還給了瑞典。至此,大北方戰爭結束,俄羅斯帝國稱霸波羅的海。
而在大北方戰爭結束後沒過幾年,彼得大帝便死去了,在彼得大帝執政的這幾十年里,俄羅斯帝國的版圖迅速擴大,並拿下了通往西方的波羅的海出海口,雖然在彼得大帝時期,俄羅斯帝國沒能拿下黑海出海口,沒能擊敗強敵鄂圖曼帝國,但葉卡捷琳娜大帝,卻為他實現了這個願望。好了,今天就先講到這裡,下期我們繼續分析俄羅斯的擴張之路,關注我不迷路,下期再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j12l6XUBdHeNs4oxxnX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