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聿明是著名的愛國將領,在抗日戰爭期間有著卓越表現。杜聿明出生在陝北的一個地主大家庭,在這個大家族中湧現出了很多傑出的人才。
先說說杜聿明的父親杜良奎。杜良奎從小勤奮好學,參加省試後得中舉人。杜良奎還喜歡練武,刀槍棍棒樣樣精通。可以說,杜良奎一點不像傳統的知識分子,他有獨立的思想和認知。
晚清腐朽無能,和西方列強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杜聿明的父親杜良奎羞於為這樣的政府服務,就加入了同盟會,為救國圖強而鬥爭。
杜良奎一共生了兩個兒子,長子就是著名愛國將領杜聿明,次子是皖北紅軍的創始人之一杜聿德。為何杜聿明、杜聿德會走上不同的革命道理呢?
杜聿明、杜聿德二兄弟年少時都就讀於家鄉的榆林中學,該校校長是他們堂哥杜斌丞。杜斌丞在北京高等師範學校學習期間,對北洋軍閥的腐敗無能深惡痛絕,而對孫中山的革命主張深表認同。
杜斌丞返回陝北擔任教員後,有意向學生們灌輸「三民主義」的思想,杜聿明二兄弟顯然也受到了影響。1924年,杜聿明和堂兄杜聿鑫,以及閻揆要、關麟征等十一名陝西籍青年奔赴黃埔軍校學習。杜聿德由於還沒有修完中學課程,就沒有與兄長隨行。
當時國共合作還處於蜜月期,從黃埔軍校畢業的學生可自由選擇加入哪個黨派。由於杜聿明出生在地主家庭,加上在中學期間受到過「三民主義」思想的洗禮,就選擇了加入國民黨。
杜聿明從榆林中學畢業後,校長杜斌丞又從北京招納了一些進步青年作為學校的教員。這些教員有魏野疇、李子洲、呼延震東等人,他們無不是共產黨員。因此杜聿德和兄長杜聿明不同,他還受到了共產主義思想的薰陶。
1927年春,杜聿德正式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蔣介石發動了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大肆屠殺共產黨人,各地的黨組織也遭到破壞。因為一直聯繫不到黨組織,杜聿德就去投靠了哥哥杜聿明。杜聿明將弟弟杜聿德安排進國民黨第21師軍訓隊學習軍事。
由於兄弟二人的政治主張不同,因此杜聿德在僅學習三個月後就離兄長而去。1928年,杜聿德找到中學時的老師魏野疇。當時魏野疇擔任皖北特委組織部長,他安排杜聿德到阜陽地區從事兵運工作。
國民革命軍第四十七軍軍長高桂滋也是陝北人,杜聿德借著老鄉的關係滲透進第四十七軍。由於杜聿德在軍中表現出色,逐漸升任為該軍教導二團三營副營長。杜聿德非常重視部隊的黨組織建設,在皖北特委的幫助下,三營連級以上幹部大都被發展成了共產黨員。
「八七會議」召開後,皖北特委決定在阜陽地區發動暴動,杜聿德負責領導教導二團士兵攻城。但由於叛徒的出賣,行動計劃被敵人提前得知。1928年4月11日,為了掩護戰友撤退,杜聿德被敵人俘獲。13日,在敵人的嚴刑拷打下,杜聿德拒絕背叛黨組織,因此被敵人殺害,犧牲時年僅22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ivy003gB9wjdwRpvmiO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