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評功勞時,將蕭何擺在第一,為什麼將軍們主張曹參擺在第一?

2021-04-10     包翠紅聊生活

原標題:劉邦評功勞時,將蕭何擺在第一,為什麼將軍們主張曹參擺在第一?

公元前202年,劉邦在山東定陶登基稱帝。緊跟著便是分封列侯,在所分封的列侯中,其中曹參排在第一位,食邑10600戶,張良10000戶,周勃8100戶,蕭何8000戶。在分封完列侯之後,就要給這些列侯排一個座次,排在第一位的,就是大漢王朝的第一功臣。然後劉邦就讓大家開始討論,誰是第一功臣。出乎劉邦意料之外的是大臣們一致認為曹參是第一功臣,因為在整個反秦和楚漢戰爭中,曹參攻城掠地,斬將立功,他所立下的軍功是最多的,因此曹參應該是第一功臣。

然而,劉邦聽了之後,卻眉頭緊鎖,很明顯大臣們的意見跟劉邦心裡所想的不一樣。但是雖然劉邦是皇帝,但是他也不能總是反駁群臣的意見。此前,因為蕭何封侯的問題,劉邦就已經反駁群臣的意見一次了。如果這次在第一功臣的問題上,劉邦再次反駁群臣,那就有點落人口實了。

在這個關鍵時刻,有一個大臣,叫鄂千秋,他注意到了劉邦的異常。群臣們已經把自己的意見說出來了,並且意見很統一,但是皇帝卻不說話了,而且額頭緊蹙。很明顯,群臣們的意見和劉邦心裡想的不一樣。聯想到此前蕭何封侯時,劉邦專門站出來替蕭何說話。鄂千秋心裡有了主意。於是鄂千秋站出來說曹參的功勞確實很大,攻城掠地,殺敵無數,功勞非常地大。但是他的所有功勞都是一旦之功。而蕭何在皇上作戰最艱難的時候,一直源源不斷地向前線供應軍糧和兵源,使得我軍有一個穩固的後方,那是萬世之功啊,我們怎麼能夠讓一旦之功凌駕於萬世之功以上呢?

在大臣們的一片詫異中,鄂千秋把自己的話說完了。而讓大臣們更詫異的是,鄂千秋的話剛落音,劉邦就說講得好,然後就下詔書,蕭何今後上殿,可以帶劍、穿鞋,並且不用小跑。

劉邦的話說完之後,大臣們才明白過來,劉邦是想讓蕭何當第一功臣。就這樣,在劉邦的暗中推動下,蕭何當上了第一功臣。

蕭何

劉邦為什麼想要讓蕭何當第一功臣呢?在將軍們都主張曹參當第一功臣的情況下,劉邦為什麼要跟將軍們意見相背呢?下面我們就來分析一下:

1:將軍們:以過去的軍功來推選第一功臣

劉邦讓大臣們商議誰是第一功臣,而大臣們則是站在臣子的角度,依照過去打仗立功,看誰的軍功最多,誰就是第一功臣。在這種情況下,曹參當然是當仁不讓的被推選為第一功臣了,因為他立的軍功最多。

曹參

2:劉邦:站在皇帝的角度來展望未來

將軍們站在臣子的角度根據軍功來推選第一功臣聽上去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將軍們不知道的是,對於過去的總結已經在封列侯的時候總結完了,簡單地說封列侯就是對過去的總結。現在劉邦讓大臣們推選第一功臣,其實是對未來的展望,是對未來西漢王朝如何發展下去的一種規劃。而這個第一功臣就是要作為西漢王朝未來的丞相的。

而蕭何和曹參相比,蕭何明顯比曹參更適合當第一功臣。因為劉邦在被封為漢王的時候,蕭何就是劉邦的丞相,管理著漢中和巴蜀,關中被韓信平定後。蕭何就管理著關中、巴蜀和漢中。整個楚漢戰爭期間,劉邦的大後方一直都是蕭何在管理,而且蕭何管理的也非常的好。現在天下已經平定,需要一個可以管理天下的丞相,那麼蕭何當然是最佳人選了。

而反觀曹參,曹參立的功勞確實很大,但是那是軍功,在打天下的時候,確實很需要這樣的人才,但是在管理天下這方面,曹參的經驗是真的不多。現在國家需要一個丞相,面對著一個經驗不多或者是根本就沒有經驗的曹參,劉邦還真的不敢貿然的把丞相這樣的高官和大權交到曹參的手裡,畢竟實踐出真知啊,曹參缺的就是這個實踐啊。

劉邦

綜上所述:在評功的時候,劉邦把蕭何評為第一,將軍們把曹參評為第一。是因為他們站的角度不同,將軍們是根據軍功來評定第一功臣的,是對過去的總結。而劉邦定第一功臣是為了找一個丞相,來管理整個西漢王朝的,是對未來的一種展望。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CPo4ungB9wjdwRpvjEJ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