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2019② |「從來沒住過這麼好的房子,感謝政府的好政策」

2019-12-31     中國房地產報

中房報見習記者 何欣|北京報道

每月租金50元,物管費46元,花費不到100元的價格就可以住進一間水電氣全通,並且還鋪著乾淨米黃色地磚的一居室。

這就是56歲劉亞明夫婦在四川攀枝花的家。

2018年,劉亞明一家經過申請、審核、搖號等程序,選到了一間公租房。2019年1月7日,拿到了這間公租房的鑰匙,告別了六口人擠住50平方米「蝸居」的日子。

「從來沒住過這麼好的房子,感謝政府的好政策。」劉亞明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達了自己住進新房的喜悅。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到2020年,社會保障全民覆蓋,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住房保障體系基本形成。

今年8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相關負責人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將加快推動住房保障立法,明確國家層面住房保障頂層設計和基本制度框架,夯實各級政府住房保障工作責任,同時為規範保障房准入使用和退出提供法律依據。

住房問題,既是民生問題,也是發展問題。

2019年,各地多舉措落實更公平高效的保障性住房服務,從降低公租房准入門檻、擴大公租房保障範圍、排查「爛尾樓」、改造棚戶區到重拳整治租房市場秩序,努力實現讓全體人民住有所居,居有所樂。

租房有保障

還是一名大學生的張麗(化名),關於住房最關心的問題是「安全」。張麗告訴記者,之前她租過地下室,安全性比較差。

「我對住房條件沒有什麼要求,住宿條件都可以忍受,但是希望房東或者中介公司別太坑就行,安全就好。」

據了解,我國有1.8億租房群眾,他們大多是收入不高、沒有條件買房的相對困難的群眾,90%是外來務工人員和新就業大學畢業生。

為了規範住房租賃市場主體經營行為,保障住房租賃各方,特別是承租人的合法權益。在2020年到來之前,住建部等6大部委聯合發文,整治租房亂象。

12月25日,住建部、發改委、公安部、國家市場監管總局、銀保監會、網信辦六部門聯合印發《關於整頓規範住房租賃市場秩序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意見主要針對規範住房租賃中介機構和住房租賃企業。其中對住房租賃中介機構的要求集中在行業規範方面,包括房源信息真實性、房源本身合規性,以及房源發布平台建設等細節要求。

此外,意見還規定,住房租賃企業不得以隱瞞、欺騙、強迫等方式要求承租人使用住房租金消費貸款,不得以租金分期、租金優惠等名義誘導承租人使用住房租金消費貸款。

值得注意的是,意見還提出,在住房租賃企業租金收入中,住房租金貸款金額占比不得超過30%,超過比例的應當於2022年底前調整到位的要求。

對此,有網友表示,「(這是)民生問題,期待解決」「挺對,便利人民」。

在圍繞住房租賃中介機構亂象整治中,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表示,既猛藥去疴、集中整治,又鞏固成果、根除病源,有效遏制住房租賃中介行業亂象,不斷優化住房租賃市場環境,讓群眾租房更安心。

此外,各地也加大了對租賃中介機構亂象的治理力度。

截至11月28日,貴州省全省共排查住房租賃中介機構6109個,查處1658個,曝光151個,通報54個,取締66個;收到投訴舉報76件,辦結56件。省確定重點督導的20個縣市區共排查住房租賃中介機構4217個,查處1064個,曝光46個,通報7個,取締45個;收到投訴舉報68件,辦結50件。

截至11月30日,四川省全省共排查住房租賃中介機構7623家,查處違法違規中介機構719家,排查出問題1013個,取締11家黑中介,對81家房地產中介機構進行了約談,對15起中介機構違法違規典型案例進行通報曝光。

住房有保障

今年的冬天,雖然比往年寒冷些,但是對於浙江金華市區的城鎮住房困難家庭、無房戶們來說,這個冬天有點「暖」。

為了進一步推進城鎮住房保障工作,加大公租房保障力度,金華市新修訂出台了《金華市區公共租賃住房保障管理實施細則》,新修訂細則將於12月30日正式實施,將全面放寬公租房申請條件,擴大公租房保障範圍。

此次修訂細則將新就業無房職工、外來務工人員的住房保障線,一併提高至人均可支配收入線,對收入線以下群體實現全覆蓋;取消了對學歷職稱等要求,申請條件與學歷職稱徹底脫鉤,只需全日制最高學歷畢業未滿7年即可;對新就業無房職工和外來務工人員,要求在市區不間斷繳納養老保險從1年和3年分別縮短至6個月和1年。

同時,新的細則明確申請人只需憑一張身份證,即可通過辦事窗口,或浙里辦App、浙江政務服務網提交申請,實現住房保障「零材料」「零次跑」。

今年,瀋陽也降低了公租房准入門檻。准入條件由家庭人均可支配月收入2600元調整為3000元(單身家庭由3500元調整為3900元);同時,提高租賃補貼標準,瀋陽市內七區建築面積每平方米每月平均租金15元調整為20元。

而2019年這一年,也讓合肥外來務工人員和常州新就業大學生更安心地拼搏、奮鬥。

今年5月,合肥市政府常務會議原則審議通過《合肥市公共租賃住房管理辦法》,將新就業無房職工和在城鎮穩定就業的外來務工人員等群體納入公租房貨幣化保障範圍。

2019年1月1日開始,常州市將新就業大學生納入公租房租金補貼發放範圍,對符合條件者,分別給予博士每人每月800元、碩士每人每月600元、學士每人每月500元租金補貼,補貼期限不超過24個月。

截至11月底,常州市累計保障中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5.3萬戶,其中公租房(含廉租房)租金補貼家庭1.04萬戶、實物配租家庭1.02萬戶;經濟適用住房貨幣補貼家庭2.06萬戶,實物安置家庭1.20萬戶。超過15萬新就業、外來務工人員的住房得到保障,棚戶區住房改造累計超過13.1萬套(戶)。

居住環境有保障

為了讓人們住的更安全,各地公租房小區上線了人臉識別系統,保證住戶們的居住環境。

7月19日,北京市豐臺區一公租房小區的人臉識別系統正式上線,住戶們只需要對著攝像頭刷一下臉,閘機就會自動打開,實現真正的「刷臉」進門。

據媒體報道,北京59個投入運營的公租房項目,已完成人臉識別系統全覆蓋。

北京一公租房住戶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在「人防」和「技防」上,這回是雙提高了。以前光是「人防」,「 技防」上不是太多,只有攝像頭。

「現在通過(人臉識別系統)這種『技防』手段,提高了我們小區的安全。」

而據昆明發布官方微信發布的文章顯示,設置在公租房門口的人臉識別系統不僅能防止陌生人尾隨,在確保公租房住戶安全方面發揮作用,還能在防止轉租轉借、確保社會資源公平利用中立起「防火牆」。

當人們進入安裝有人臉識別系統的公租房小區時,人臉識別系統會通過捕捉到的人像特徵來判斷其是小區住戶還是陌生人;如果陌生人頻率達到一定數值,可判斷該小區是否存在轉租轉借等違規行為;如果有申請住戶長期未進入識別範圍,則說明了這一住戶很可能將申請到的公租房空置了,該系統會發出空置預警,避免公共資源浪費。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ijC4XG8BMH2_cNUgoVt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