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方法學習孩子進步大,再不用花錢去補課,這份快樂你想知道嗎

2019-11-28     愛心談育兒

孩子的學習成績,是很多家長特別關注的事情,也願意花很多錢,給孩子補課,結果怎麼樣呢?孩子不愛學,並不會因為增加了學習的時間,而有所改變,心理專家指出,用了這幾種方法以後,可以讓孩子喜歡上學習,再也不用花錢去補課,還能更快樂!

這種方法就是讓孩子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如何讓孩子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呢?家長這樣做,就可以幫助孩子愛上學習!

第一,引導孩子尊敬老師,愛惜書本。體會到學習的樂趣。

很多孩子不喜歡學習的一個原因,是不喜歡教這一科的老師,才會在這一科上課時,不願意聽講,結果就是沒有學會,家長為了提高成績,就開始給孩子報補課班。引導孩子尊敬每一位老師,老師也是普通人,也會有缺點,也會有時候處理問題,不會太讓大家滿意。想要孩子喜歡學習,一定要讓孩子理解老師、尊敬老師,體會老師的辛苦和不容易,一個班級有幾十名學生,老師即要教課,又要組織活動,還要配合一些學校安排的活動,真的很辛苦,孩子能夠在這個時候,能夠體諒老師,對於老師來說,可能只是多了一個上課認真聽講的學生,而對於孩子自己來說,真正對老師生起感恩之心,受益很多!

釋家有這樣一句話:一分恭敬一分利益。就是學生對老師有多麼恭敬,就能在老師這裡學到多少技能和德能。真的不是老師有多偏心,就是孩子內心的態度,決定了能收穫多少!所以說,恭敬老師孩子是最受益的人。

看過不少孩子的書包,裡面雜七雜八的東西有很多,學習用品放得滿書包,書和本都已經缺少了幾頁,這樣的態度,就是沒有重視學習這件事情,也沒有覺得把書包整理好,有多麼重要。

《弟子規》中說:「置冠服,有定位」。就是說衣服都應該放在固定地位置,是對衣服的一種感恩,同時,也在培養孩子的一種定力,把常用的學習用品,放整齊,愛護好,也是一個道理。對學習用的書和本,引導孩子要愛惜,破損了的要及時修補,生起一份感恩之心,以前沒有紙的時候,古人只能把字刻在石頭上,或者竹子上保存下來。現在,學習時可以有紙用,有書用,一定要愛惜。

當然,這個過程,不是命令要求孩子去做,而是家長先做個好榜樣,不說老師的缺點,不背後談論老師的做法,真的有什麼問題,及時與老師進行溝通,心中對老師感恩,感恩老師對孩子的教導。在孩子書本亂了時,不說批評的話語,而是幫助他一起完成整理,問問孩子,喜歡整齊一些的書包嗎?孩子說:喜歡。家長可以說:那麼,你下一次放書本的時候,就要當心一些,把書放平整一些,好嗎?孩子就會愉快地答應。

第二,家長提高自身的高度,讓孩子有一個高起點。

很多班主任會建議讓孩子大量閱讀,可是回家以後,家長只會告訴孩子:老師說了,你得多看書!家長就去看電視了!孩子就通過學習家長的行為,來改變自己的行為的。父母可以在晚飯以後,家裡人都看書一個小時,看完之後,把各自的讀書感受,分享給大家。

有位朋友,每天晚上全家人一人一本《史記》,看完以後,還會結合自己的工作,分享出來,當天看的內容,對自己來說有哪些收穫,在孩子分享結束以後,父母都給予肯定,覺得孩子分享的讀後感,非常到位,說明看得很認真。朋友的孩子也就真的以為,自己這方面很厲害,就更願意看書學習了。在朋友的孩子長大以後,開了一家教育機構,專門幫助有志於創業的年輕人,做創業期間的輔導工作。

只有家長不斷學習,就可以讓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有一個高的起點,而這些,靠補課是難以實現的。

第三,鼓勵孩子多為他人付出,實現個人價值感,提高自尊水平。

心理學家阿德勒指出,自尊水平高的人自律水平高。當孩子能夠不斷實現自己的價值,知道自己的付出,可以幫助很多人,會越來越自信,越來越活得很幸福,因為,他願意付出愛,也會得到更多人的愛。

孟子說:愛人者,人恆愛之。一個願意付出愛的人,也會得到別人對他的愛和尊重。鼓勵孩子多為他人付出,主動承擔一些責任,孩子會有使命感,充分感受到實現價值感,帶給自己的快樂。

儒家講的日行一善也是這個道理,每天都能夠感受到別人的需要,都願意找到幫助大家解決問題的方法,這個孩子的前途不可限量!希望孩子成為一個充滿了正能量 ,心中有光,可以照亮整個世界的人嗎?那就鼓勵孩子多付出吧!

總之,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家長能夠不斷提高自己的高度,引導孩子尊敬老師,愛惜書本,鼓勵孩子多為別人著想,就能夠成為人生的贏家,收穫這份快樂,無需花錢,而是需要家長的不斷成長、不斷付出!

今日頭條小說頻道 10 萬本小說轉免費了,來頭條小說,一起享受免費閱讀的快樂。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iiiTvm4BMH2_cNUgpqH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