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學習好的學生敗給了網課?家長用這三種方法幫助孩子勝人一籌

2020-04-23     愛心談育兒

陪著孩子上網課的時候,英語老師把三個班的學生,安排在一個時間上課。挨個提問的時候,發現有的孩子在玩玻璃球,有的孩子根本答不出來,還有的孩子一直沉默,老師不止一次說:「你以前在課堂上表現不錯,現在怎麼了?老師相信你是個好學生。」


老師感覺以前成績很好的學生,上網課以後,根本沒有認真聽講,回答不上來提問,上課的時候還在玩,是什麼原因,導致孩子們會出現學習狀態不如以前,上課不認真聽講的情況呢?如何才能幫助孩子認真學習,不再讓家長和老師那麼操心呢?

在幫助孩子們解決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為什麼孩子們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01 孩子上網課不認真聽講的原因

第一,孩子們不明確學習的目的。

到了年齡就上學,是必須完成的任務,沒有人告訴過他們,為什麼要上學,如何去做才會成為更優秀的人,所以,在學校有老師看著的時候,為了老師而學,如果學習成績不好,家長會批評和責備,只好為了家長而學。現在,一下子可以離開老師的看管,沒有考試,不知道分數,家長也不會批評。孩子們就會想盡了方法不好好學習!


第二,沒有得到正確的愛!

父母都非常愛孩子,可是,很多時候希望孩子有好成績的家長,都會用物質條件來誘惑孩子學習,孩子為了得到新手機,為了得到去旅遊的機會,為了得到想要的禮物而學。父母呢,一旦孩子沒有取得好的成績,馬上就會宣布取消旅遊,取消禮物,就連吃飯的標準也會下降,還會對孩子加以斥責,會讓孩子覺得,只有學習好,才會讓父母高興。

曾經有個學校的運動會上,孩子們喊出這樣的口號:我愛學習,學習使我媽快樂,我媽快樂全家快樂!這樣的口號,讓大人們一笑而過,而在孩子們的心裡,卻是苦澀和無奈,覺得父母愛的根本不是自己,愛的只是分數!只有考到好分數,才能看到媽媽的笑臉!

上了網課以後,孩子覺得終於有了放鬆的機會,終於不用天天聽媽媽的指責,終於可以輕鬆了!才會產生上網課時不認真聽,答不出來老師提問的情況。

第三,看不到別人付出的辛苦,沒有用感恩之心做人!

很多孩子看事情的角度,總是從自己出發,看不到別人的感受和痛苦,看不到別人的付出和辛苦,只知道我沒吃飽,就會對工作一天的媽媽大喊:「媽媽,我餓了!快占做飯!」只知道我不高興了,就會對辛苦了一天的爸爸大發脾氣,大叫道:「你少管我!」

看不到父母的辛苦,也沒有用感恩之心去愛他人,不僅孩子無法感受到老師辛苦的付出,父母的養育之恩,更會在發生衝突時,馬上就覺得一定是對方錯了,自己沒有問題,這樣想的結果就是,把自己氣得發火,還會從內心怨恨對方,這樣的孩子長大以後,也無法成就大的事業。


馬雲在一次演講中說過:「我見過很多優秀的年輕人,他們最大的特點就是,很少去抱怨別人的過錯,而是不斷找到自己不足之處,努力改正自己的缺點,就會越來越出色!不要抱怨,讓其他人去抱怨,因為機會總在人們抱怨的地方。多想想你怎麼能把事情做得不一樣,而且當你這麼想的時候,就開始做吧。」

02 家長用這三種方法,可以幫助孩子快速成長

第一,引導孩子樹立遠大的志向


學貴立志。當孩子擁有自己的人生目標時,就會知道自己為了什麼而學習,就會覺得人生充滿了無限的力量和希望。

沒有夢想的孩子,就會想盡辦法,不學習多玩一會兒,而有了夢想的孩子,會想盡辦法,解決心中的疑惑和答案,會不斷去尋找更好的解決方法,會為了實現人生的夢想,而抓緊一切的時間學習。學習不是為了父母,也不是為了老師,而是幫助孩子人生有無限的可能,幫助孩子實現更高遠的目標!

第二,對孩子不用要求和控制,而是引導孩子從學習中體會到樂趣

當父母完全用要求和命令的方法,要求孩子認真學習時,再聰明的孩子也會感到壓抑,感到想要逃離這樣的環境,才會有那麼多的孩子,為了離開父母的控制,考大學的時候,填一個離家最遠的地方,真的是有多遠,就走多遠!趕緊離開這個充滿了要求和控制的家!


《小歡喜》中,喬英子的媽媽,為了讓英子學習上優秀,不斷逼著孩子好好學習,不允許英子喜歡天文,還把英子的拼好的樂高,全部摔壞,結果,英子得到抑鬱症,就想離開媽媽,還大聲哭訴著:「我討厭你!」

在生活中引導孩子找到學習的樂趣,孩子才會最終喜歡上學習,因為學習是一輩子的事情,而不是僅僅為了得到高分數,不僅僅為了考上好大學!

如何引導孩子愛上學習呢?

家長可以從自身出發,自己在學習的過程中,覺得好趣的事情,分享給孩子,讓孩子產生興趣,主動要求看哪一本書,學習某些知識,才會產生學習的熱情。從「讓我學」到「我要學」的過程,需要家長提升自己的知識領域,吸引孩子熱愛上有趣的書!



一位喜歡詩的父親,在家裡時,經常是看書到深夜,家中的一對兒女,也是在每天都喜歡看書,並且在女兒想要看一本詩集的時候,父親告訴女兒:「詩必盛唐。」就這樣,他的女兒開始愛上了唐詩,並且長大以後,成為一名大學教授,她就是在《中國詩詞大會》上的嘉賓蒙曼老師。

第三,培養孩子的感恩心,引導孩子多為他人付出。

古人曰:習勞方知感恩!能夠從小培養孩子為家人服務,才會從中體會到父母的辛苦付出,才會知道媽媽每天工作已經很辛苦了,應該幫著一起做飯,而不是一直喊著自己餓了,才會明白爸爸每天上班已經很勞累了,應該幫助爸爸按摩一下,而不是抱怨爸爸不理解自己。

在生活中如何培養孩子的感恩之心呢?

首先,從小事情開始,耐心教會孩子做家務。

每一件生活中的小事,都會成為孩子生命的一部分。這些好的生活習慣,會帶給孩子一生良好的影響。老子曰:「天下難事,必作於易 天下大事 必作於細.」能夠把小事做好的孩子,以後才會做成大的事情。


可以從掃地洗碗這些小事開始,每一次做之前,一定用行動教會孩子如何正確去做,而不用事後批評,孩子能夠開始做家務,就是一個好的開始,多鼓勵,同時告訴孩子自己覺得他正在進步中,媽媽覺得很幸福!就行了!

孩子一開始做的時候,就算不好,也沒有關係,得到鼓勵之後,孩子就會想辦法做得更好,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都會成就未來更優秀的孩子,他也會從中體會到能夠幫助父母,能夠有所付出,是一件非常快樂的事情!

其次,引導孩子多幫助他人。

孩子哪一方面比較優秀,可以引導孩子通過長處,多幫助別人,能夠看到別人的需要,孩子就不會只從自己的角度看問題,當孩子心量越來越大的時候,就會發現別人的煩惱,自己有能力去解決,幫助的人越多,孩子的人生也會越順利!


最後,以身作責,不抱怨別人,多幫助別人。

很多時候,家長在孩子面前,就會抱怨同事如何不好,朋友如何不好,這樣的環境之下,孩子也會養成抱怨別人的習慣。當家長發自內心地包容別人,能夠看到同事的付出也很辛苦,自己能夠理解他,朋友幫助過自己很多次,而不是指責朋友這段時間,對自己不夠重視。


總之,家長通過引導孩子樹立了遠大的人生目標,幫助孩子找到學習的興趣,培養孩子的感恩之心以後,孩子對學習的態度,對他人的態度,對人生的態度,都會發生很大的變化,當孩子愛上學習,還擴大了心量,時時為別人著想,一定會成為人生贏家!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26tRqnEBnkjnB-0zVd8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