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瞎蓋章是門學問,那怕是乾隆也得叫他一聲老師

2019-07-29     廣西衛視收藏馬未都

不知從何時起,網友就開始以調侃乾隆爺的審美為樂,先是放出他和他爹不同的瓷器審美:




又是挖出了他如何在前朝珍貴文物上,硬生生留下「到此一游」的印記:



宋代汝窯天青碗底部的乾隆御製詩

但是這些,都比不上「牛皮癬式」的蓋章癖好:


如果說前兩個實在是洗不動,這第三點,小編是無論如何也要替乾隆伸冤的——因為有一個民間藏家,比這位皇帝更狂,這人叫項元汴

以褚遂良版本的《蘭亭序》為例,上邊有200 多枚印章,乾隆皇帝只貢獻了「三希堂精鑒璽」和「石渠寶笈」等十幾個,但這個「區區」草民,卻在這件作品上蓋下了近 100 枚印章。


褚遂良《蘭亭序》 唐代

在趙孟頫的《鵲華秋色圖》上,我們可以看到一部分項先生蓋的章,大家來品一品(黃色為項元汴章):


我們知道,玩收藏,肯定需要錢,項元汴的父親項銓是個白手起家的商人,靠著誠信經營、節衣縮食、勤儉持家,完成了項家的原始積累。

有意思的是,他的頭兩個兒子對老爹的這些「臭錢」一點都不感興趣,身為三兒子的項元汴,繼承了絕大多數的財產


《照夜白圖》 唐代韓干 項元汴舊藏


擱今天,項元汴的標籤肯定少不了「富二代」這一個,但光說他是富二代,你可能不能想像他從父親那兒繼承了多少財富,我們來簡單換算一下。

在他收藏的書法作品中,購入價格最高的是王羲之的《瞻近帖卷》,為2000 金。明代有把銀兩稱金的習慣,而他生活的萬曆年間,一個七品知縣一年的俸祿(基本工資)是45兩銀,以當時的物價,蓋個豪華別墅也就十幾兩銀。

所以,項元汴花掉了近乎於一位縣太爺45年的薪俸,買下一幅王羲之的作品,眼都不眨一下,這真的是字面意義的「富可敵國」了。


大佬坐姿

買的書畫多了,就形成了一個數量龐大的收藏,收藏得有庫房,所以項元汴為自己的藏品專門建了一個,適逢竣工前後正好獲得了一把晉代古琴,曰「天籟」,他便將此樓起名為「天籟閣」。

每觀看一次,興之所至,他都會蓋上一枚印章,才有了開頭說的那些密密麻麻的「牛皮癬」。說起來,其實瞎蓋章這個習慣,乾隆爺還是跟項元汴學的——他是項元汴的頭號粉絲



《鵲華秋色圖》 元代趙孟頫 項元汴舊藏

這麼說可不是無端猜測:乾隆爺曾特意命內府從宮廷收藏庫房中,揀出原項元汴天籟閣的舊藏書畫,宋、元、明名家畫卷各拿一幅,移藏於避暑山莊,並取名為「天籟書屋」,可見乾隆對項元汴的崇拜之情。

如果你以為他就是個躺在金山上的敗家子,那就錯了。項元汴雖然「該出手時就出手」,但是項家勤儉節約的習慣,他是不會忘了的,他總是在收藏的作品上,記錄自己何時、何地、花了多少錢買回來的,以作備忘。

明末清初的一位藏書家姜紹書,在他的《韻石齋筆談》中這樣解釋項元汴記帳的目的:

不過欲子孫長守,縱或求售,以期照原值而請益焉,貽謀既周矣。

意思就是,你們留著也行,但你們如果想賣,看好了,當年我是這麼多錢買的,哪個不肖子孫要是敢低於這個價格出手,我就從墳堆里爬出來,然後:



項元汴的收藏趣事遠不止如此,如果留心,大家還會發現,在一些經項元汴收藏的作品中,會出現一個與作品內容毫不相關的字。

比如韓滉的《五牛圖》,畫面的右下角就有一個「此」字;



韓滉《五牛圖》(局部)「此」

王蒙《葛稚川移居圖》中則有「聖」字;


王蒙《葛稚川移居圖》(局部)「聖」

趙孟頫的《鵲華秋色圖》是「其」


趙孟頫《鵲華秋色圖》(局部)「其」


這就是項元汴獨創的「千字文防偽系統」——他將自己收藏的所有作品按《千字文》順序進行編號,一幅作品對應一個千字文中的漢字。

這樣,每幅經藏的作品都是獨一無二的。不僅成為風格獨特的個人標記,也可以防止他人作偽。

這個行為,無意中為後人做了最初的鑑定和保真工作,這些字現在變成了流傳有序的標誌,成了今天鑑定字畫的一個標準。


目前已知的項元汴「千字文」編號表:




其實項先生並不是只會收藏、蓋章、防偽,他既是文人,那麼興趣愛好也隨當時的大流,繪畫、書法無一不精——除了詩歌

項元汴自己畫完一幅畫後,定會先欣賞一番,再題首詩,但他作詩的文采似乎從來不受人待見,辭句十分累贅,和鈐印繁多的習慣一樣——這些習慣和特點簡直和某位「古稀老人」一模一樣。



竹石圖 項元汴


因此有些來找他求畫的人,便會多出一些銀兩來「賄賂」他身邊的書童,讓書童等項先生畫完以後馬上拿走,防止他在畫上題冗餘的詩。

久之,人們便稱這筆錢為「免題錢」

在他眾多的印章中,有一枚叫「子孫永寶」。我們不知道他是希望子孫保住這幅畫的價格,還是希望這些珍藏之物能夠被子孫長守。



項元汴子孫永寶印

不過不管是哪種,似乎都沒有如願。1590 年,項元汴逝世,部分藏品流出天籟閣,被董其昌等遞藏。50年後,清軍南下,天籟閣毀於戰火,項家後人流落各地,人去樓空,斯文不再。

對於這種變故,最痛心的是乾隆皇帝。所幸,項元汴的一部分藏品被這位同好找到,接管了過來。


項元汴像

再到後來,辛亥槍響,皇權落幕,昔日禁地也不再神秘,經過陳寅恪的學生翁同文估算,經歷了清末變革後,宮中的項元汴舊藏,竟然還占據著整個故宮書畫收藏的半壁江山。


點擊圖片,或者識別圖中的二維碼即可進入「廣西衛視收藏馬未都」頭條號觀看精彩視頻




註:我們致力於保護作者版權,本文部分圖文整理自網絡,無法核實真實出處,如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繫小編刪除,謝謝!

如果瞎蓋章是門學問,那怕是乾隆也得叫他一聲老師!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iOs4RWwB8g2yegNDhTP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