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倒霉催交椅,被300斤參觀者坐塌

2019-10-14     廣西衛視收藏馬未都


明 黃花梨木圓後背交椅 上海博物館藏

在封建社會時期,座椅都是有等級之分的,不同階級的坐的是不同的椅子,地位等級最高的是寶座,其次就應該說是交椅。





明清家具

交椅




「我們知道,交椅是可攜式的。皇帝出行的時候途中要休息,但他不能自己扛著這椅子,得有人扛著;一旦累了,一定是地位最高的人來休息。這種休息是不分場地的——有可能在路途當中,有可能在行獵的時候,有可能在船上……」

因為只能給地位最高的人坐,所以交椅慢慢就形成了一個權力的象徵。即使傳到民間,也只有族群中地位最高者能享受這種椅子帶來的樂趣。



明萬曆刊本《三才圖會》器用十二卷中的交椅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因為自誕生起,能坐上交椅的人都是非富即貴,所以它的做工、樣式都是極盡考究。所以如今能看到的流傳於世的交椅,基本都在博物館裡。

比如美國明尼阿波利斯博物館裡,就靜靜地躺著一把中國交椅,一把可以稱之為「史上最倒霉」的交椅。


美國明尼阿波利斯博物館館藏交椅






明清家具

最倒霉的交椅

1996年的紐約蘇富比拍賣場上,一位老人豪擲50多萬美元,壓倒數位競爭者,拍下了一把中國明代萬曆黃花梨交椅。這把交椅來頭可不小,和如今上海博物館中的那把是同款,據說原本屬於學者陳夢家。



陳夢家



在這裡插個小知識點。


陳夢家先生,是現代著名古文字學家、考古學家、詩人,當年師從聞一多和徐志摩。他一生酷愛收藏,特別是明清家具,張伯駒、啟功、王世襄等文物鑑賞名家均與其往來密切。

王世襄曾說:「如果天假其年,夢家幸逃劫難,活到今天,我相信他早已寫成明代家具的皇皇巨著。這個題目(《明式家具珍藏》等)輪不到我去寫,就是想寫也不敢寫了」。「『夢家比我愛惜家具,交椅前攔上紅頭繩,不許碰,更不許坐。我曾笑他『比博物館還博物館』」。


陳夢家夫婦 背景為陳夢家所藏米芾書法真跡


轉回正題,繼續剛才蘇富比拍下交椅的事。

拍下了這把交椅後,老人把它捐獻給了美國明尼阿波利斯博物館(不過也有說是該博物館斥巨資購買的)。





中國家具,特別是明清家具,在世界一直享有盛名,不但美觀、小巧,而且品質絕佳。明尼阿波利斯博物館得到了這把交椅後,覺得這種交叉腿的、可以摺疊的椅具很新奇,所以很豪邁地做了一個決定:允許參觀的人上去坐一下試試,結果……

故事是這樣的:那天,博物館來了一個大胖子,估計有300多斤重。

「工作人員不能說他不能坐,別人可以坐,在美國這就可以說是「歧視」,所以這胖子就坐了上去,一坐上去椅子就塌了。他當時非常愧疚,希望賠錢,不過按美國的制度,進了博物館的藏品都有保險,保險公司就進行了賠償,並請了最好的工匠把它修復」。

大家都知道,古家具修復這事兒雖然可以神乎其神,完美恢復其原貌,但被300斤重量級人士壓垮的椅子就沒那麼幸運了。

坐塌了的交椅,椅圈木質腐朽的部分已無法使用,修補人員只能儘可能選擇接近原來顏色紋理木料另行填補,椅屜也被重新編織,以求儘可能不露痕跡。





從那以後,明尼阿波利斯博物館就把這椅子供了起來,再也不許人坐了。

「我們認為古代的東西供著為好,美國人認為親近為好,這有文化上的差異」。








明清家具

「脆弱」的交椅

聽完了這個故事,很多人會犯嘀咕:即便過了幾百年,但咱們的家具不至於這麼孱弱,被個胖子隨便坐坐就塌?

其實,這和明清家具的質量無關,與留存於世的時間長短也無關。雖然咱們的家具自古就是經久耐用,放個幾百年和玩兒似的,但交椅除外。



王世襄先生收藏的一把交椅



交椅的特點,首先是分量很輕。宋人陶谷在《清異錄》中有這樣一段記載:「轉縮須臾,重不數斤。」「轉縮須臾」是指在很短的時間裡就可以打開、收起,「重不數斤」就是說分量很輕。

第二個特點就是腿部交叉,可以摺疊,便於攜帶。但這同時也構成了它的一個缺陷——由於在「交午處」要打一個圓洞,肯定傷害了木頭,但偏偏這個地方要承重,椅子的受力點就在這個中心部位。中國的椅子大部分是四足落地,承重在四個足上,所謂「立木頂千斤」;交椅則不同,所有的力量都在這個交叉軸心上,讓它撐住全部重量大有難度,所以不結實。

——《馬未都說收藏》


《十八學士圖》局部


這麼一看,這交椅還真是冤。「幸運」地躲過了彼時的時光風雨、動亂顛簸之後,卻「倒霉」地栽在了異國參觀者屁股之下。希望今後不僅僅是不了解中國家具文化的外國人小心體驗珍貴文物,咱們自己在遇到老物件時,也要分外小心謹慎些。



唐伯虎肖像畫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Tog8ym0BMH2_cNUgIem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