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媽媽送給你10歲的生日禮物,就是和你爸爸終於離婚了

2019-09-06     育兒有故事

每個女人在和老公吵得不可開交想要離婚時,所有的人包括自己的父母都是勸和不勸離,因為古語有云「寧拆十座廟不悔一門親」,也因為離婚會給未成人的孩子帶來巨大的傷害。可憐的女人們就在這些勸解中,在為了孩子好的考量中,一次次委屈著自己。

我朋友絲絲就是這樣典型的例子。絲絲和老公是自由戀愛,結婚前幾年過得很開心,可是後來在兒子三歲那年,老公不滿足在家裡做小生意,一個人離開老婆兒子外出闖蕩。

矛盾就是從那時開始,老公久居外面,給不了絲絲和兒子關愛和陪伴,又因事業不順,給倆母子的生活費也極少,還時不時地傳點和其他女人的緋聞,絲絲在家又要做生意又要照顧兒子,還要承受各種緋聞的折磨,各種心酸也自是旁人無法體會。

兩個人的戰火從此連綿不斷,要麼就是大半年不見面,要麼就是一見面就吵,兒子每次看見父母吵得昏天暗地,都非常恐懼,性格變得越來越內向孤僻。

兩個大人的心其實已經越走越遠,但絲絲的父母和親戚朋友,每次都以孩子還小,離婚會給孩子帶來巨大傷害為由勸和,絲絲就一次又一次忍住了離婚的衝動。

直到有次兒子的老師找絲絲談話,說你兒子最近怎麼啦,9歲多的兒子竟然在作文中無意中寫了一句,我為什麼還要生活在這個痛苦的世上。

而且他的成績也隨著父母越吵越凶,而變得越來越差,老師十分鄭重的提醒絲絲,如果父母總是當著孩子的面吵架,不但會影響孩子的大腦發育,還可能導致孩子患上心理疾病。

絲絲終於覺得這份勉強維持的婚姻,並不會給自己和孩子帶來幸福,相反還帶來更多危害,所以痛下決心,和老公協商離婚事宜。

奇怪的是,兩個人有一紙婚書在的時候,總是無法理解對方,吵得不可開交,離了婚姻回到普通朋友的時候,兩個人為了兒子竟能心平氣和的相處,有時絲絲甚至還和前老公聊一些除了兒子以外的話題。

於是在兒子10歲生日的那天,兩個人陪著兒子吃、喝、玩了一整天后,告訴他,他們已經離婚的事實,並且承諾雖然父母分開了,可是對他的愛絕不會少,只會多。因為以前都忙著吵架,日後只會忙著愛他。

雖然後來兩人都各自找了對象再結婚,但是對兒子的愛卻真的越來越多,不僅有親爸親媽的愛,還有繼母,繼父的關心,小男孩竟然變得越來越開朗,成績也大有進步。

曾經有一個對3000名小學生的調查,其中有一條是:「你最害怕的事情是什麼?」

沒想到有7成的孩子回答:「我最害怕爸爸媽媽吵架,他們吵架的樣子真的嚇到我了或是我以為他們不再愛我們了。」

我女兒班主任有次為了促進家長和孩子之間的交流,讓我們在開家長會的時候,寫上最近孩子最開心和最傷心的事,然後讓我們打開抽屜找到孩子自己寫的答案,來看看我們猜對孩子的心思有幾分。

有位媽媽當場就忍不住淚崩了,因為她女兒那張小紙條上,寫著最開心的事是爸爸媽媽不再總是吵架,最傷心的事是爸爸媽媽最近總是吵架,她只能躲在房間偷偷哭。

那位媽媽和我平時關係很要好,事後她和我說,最近因為婆婆不在,我們兩個人又要上班,又要帶兩個孩子,我老公又是那種死懶死懶的人,所以我們最近吵架確實多了很多。沒想到對女兒傷害那麼大,我今天回去一定要把這張紙條給我老公看看。

心理專家也表示:

孩子們的心理問題,75%是由家庭環境引起的,其中父母吵架是對孩子傷害最大的一項因素。

朋友離婚了,女兒正處於青春期,她媽媽因之前夫妻吵架,心情不好,和女兒的親子關係也比較緊張,這次離婚她沒有勇氣親自告訴女兒,派我這個平時和她關係還不錯的阿姨去告訴並安慰她。

誰知她一開口就是:「離婚很好啊,我從小到大看他們干過很多次架,常常嚇得躲在角落裡不敢吭聲,生怕我一有個什麼動靜更激化了他們的戰爭;也怕他們總是說『要不是為了女兒,我早就不想和你過了』;更怕每次他們打冷戰的時候,我被夾在中間的壓抑。這麼多年了,他們離婚了,我也終於可以解脫了。」

1、強撐的婚姻給孩子傷害更大

強撐的婚姻其實對孩子傷害更大,成年人尚且受不了吵吵鬧鬧的日子,更何況一個涉世未深的孩子。長期處於這種環境中,孩子容易滋生心理疾病,比如自卑、敏感、膽小或者易怒,缺乏安全感。在情感和交際方面也會退化。

美國一項研究發現:

在家庭不和睦的氛圍下,孩子的身心健康會受到傷害,出現性格缺陷和心理問題,更嚴重的甚至有自殺傾向。

2、感情破裂無法挽回時,請不要為了孩子強撐婚姻

正因為強撐的婚姻對孩子傷害極大,所以請感情破裂實在無法挽回的父母,如果你真的愛孩子,請不要為了孩子強撐婚姻,只是不管雙方有多大的恨,在離婚後都請為了孩子和諧相處、尊重對方。

事實上,也只有脫離破碎婚姻的苦海,父母才有心情去花費精力關注和愛護孩子,一個整天為了婚姻煩心的人,也沒辦法給孩子創造積極向上的成長環境。

心理學家Rubenstein,C.調查發現:

父親離異不是造成孩子性格缺陷的主要原因,最根本的原因是,孩子沒有從父母那裡獲得足夠的愛和關注。

3、就算是離婚,對孩子來說也是一種言傳身教的生活態度。

父母始終是這個世上對孩子影響最大、最直接的人,不僅父母的習性、德行和學習的態度會影響孩子,父母的婚念觀也會對孩子影響非常大。

如果整日目睹父母婚姻的不幸,要麼長大後對愛情、婚姻失去興趣,要麼也重蹈父母不幸的婚姻而不知選擇新的出路。

所以我們也應該教會孩子,真的無法挽回的婚姻我們可以好聚好散,可以重新追尋幸福。

其實,真正對孩子造成傷害的不是父母離婚,而是父母本身的做法,如果父母本身就枉為人父、人母,離不離婚對孩子都是一部災難片。

如果父母本來就是充滿愛心又有責任感的人,只是因為夫妻感情淡了,那離婚對孩子來說未必是一件壞事。

也許有很多人會說,離婚後的再組合家庭也不一定利於孩子的成長,新聞媒體就經常報道繼父、繼母虐待孩子的事。我只想說,繼父、繼母對待孩子的態度,完全在於孩子的親生父親或母親,孩子是你的底線,如果對方真的在意你,自然也會愛屋及烏地愛你的孩子,否則對方就不是真心實意地想和你結婚。既然不是真心實意,那很有可能又是一段破碎婚姻的開始,為了自己和孩子的幸福,我們又何必再急於開始呢?

更何況,虐待親生孩子的父母,新聞媒體也經常報道,所以這本身就是虐待者低劣的人品問題,和離婚的關係真的不大。

最後引用心理治療師林穎的話來結束:

「家庭對於孩子的意義並不在於家庭是否真的完整,而是父母各自的功能是否各自安好?這包括共同愛孩子的能力,維護雙方在孩子心中的權威以及爸爸媽媽對彼此尊重的態度。」

感謝您的閱讀,如果我的文章對您有幫助,請關注@育兒有故事,每天將為您分享更多實用有效的育兒經驗、育兒知識,助力孩子全面健康發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iMiQRG0BJleJMoPMVpT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