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媽再幫我們帶孩子,咱就離婚」,二胎媽媽為何「逼走」婆婆?

2019-10-08     育兒有故事

玲子和老公結婚前,她老公家的條件並不是很好,她婆婆為了貼補家用,就一直在外面給別人帶孩子,做保姆。直到玲子他們結婚,她才回歸家庭,隨後幫他們把女兒帶到6歲,再送回他們身邊。

因為玲子老公是獨子,婆婆見國家開放二胎了,就讓玲子他們再生二胎,並保證這次來他們家幫他們料理大的,照顧小的。

玲子本來看到女兒被爺爺奶奶寵的一身毛病,內心有點不太滿意婆婆,但聽到婆婆說願意來他們家一起帶孩子,想著好歹在身邊帶,婆婆也不至於太溺愛,也就答應生二胎。

前年冬天,玲子如她婆婆願生下一個大胖小子,婆婆當時非常開心,可等玲子休完產假,一個人既要照顧大的,還要帶小的,明顯精力不夠,就開始每天都絮絮叨叨:「我帶了一輩子的孩子,真的厭煩了」。

玲子感激婆婆的幫忙,只要在家都儘量自己帶,可婆婆還是總抱怨。最讓玲子受不了的是,婆婆總仗著自己帶孩子多,經驗足,就讓玲子接受她那老套的育兒法,並且對兒子的溺愛比先前的女兒更甚。

因為這個,玲子和他老公協商多次無果後,她直接和婆婆提出,婆婆一生氣就跑回了老家,玲子就打電話讓自己的媽來幫兩年,然後當她媽媽大包小包跑過來才剛住三天。

她婆婆又回來了,她說她還是要來帶孫子,因為沒有孫子她睡不著,也吃不下。玲子只好一邊安慰自己的媽媽,一邊和老公協商,讓他出面去和婆婆談兩個問題。

第一,他們兩口子非常感激婆婆的再三幫忙,但既然是自己要來幫忙,請閉上愛抱怨的嘴巴。因為情緒不穩的奶奶無法給孩子們創造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

第二:雖然他們能理解「隔代親」,但溺愛孩子請適度,育兒方法也不能總是經驗主義,應該聽取媳婦的意見,這樣更利於孩子健康成長。

玲子老公就和他媽媽委婉聊了這兩個問題,但他媽反應激烈,覺得自己為了撫養他成人,做保姆辛苦一輩子,現在日子好了,人也老了,還給他們辛苦帶孩子,抱怨幾句都不行,而且自己帶孩子的經驗本來就比媳婦多,為什麼要聽媳婦的意見?這個唯一的孫子,為什麼奶奶不能好好疼愛?

老公沒辦法搞定他媽,玲子這邊又給他壓力,然後兩個人就開始吵架。最後氣極了的玲子和老公喊:「你媽在這裡帶孩子,你就當甩手掌柜,什麼都不管,整個一個媽寶男的樣子,而且你媽總是抱怨、溺愛,這樣你認為對孩子好嗎?你要做那不負責的爸爸,我可不想做個不負責的媽媽,你媽再幫我們帶孩子,咱就離婚」。

也是玲子這最後的崩潰,終於「逼」走了婆婆。事後的她開始反省,乾脆也不請自己媽來帶孩子了,否則老公就永遠覺得有老人和自己在忙活孩子,他沒必要參合。

於是她把家庭重新做了規劃:她把8歲多的女兒送去管作業管飯的託管班,2歲的兒子送去託兒所。每天下班後,她逼著老公關掉了遊戲,讓他選做飯帶崽還是搞衛生帶崽?

也為了照顧婆婆思念孫子的心,她又讓老公儘量推掉不必要的應酬,放假的時候帶著家人一起回去看她。

「逼」走老人後,玲子沒想到生活不僅沒有變差,反而兩孩子的壞毛病越來越少,老公作為父親的角色也越來越投入,整個家庭氛圍一派和諧,看來有老人幫著帶孩子也未必是一件好事。

所以下面就總結一下,哪些家庭不適合老人幫著帶孩子。

1、丈夫幾乎不管孩子的家庭

很多人想丈夫不管孩子的家庭,那就更應該有老人幫忙了,要不做媽媽的肯定累死。但為什麼我們不反著想呢,很多爸爸就是因為覺得孩子有老人在管,有孩子媽媽在管,那他就可以安心拼事業,或者愉快玩耍了,父親這個角色無形中就被弱化了。

反之如果家裡沒有老人幫忙,沒有大樹乘涼,丈夫也就無論是出自主動還是被動,都會更多的參與家務和孩子的教育。

2、老人和媳婦性格差別太大的家庭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性格,年輕人改變起來困難,老年人也活了半輩子多了,更不想到了老年還逼著自己改變。所以如果婆媳的性格合不來的,最好別讓老人來幫著帶孩子。兩個人觀念差異太大的話,很容易引起家庭紛爭,而孩子做為一個沒有識別能力的未成年人,往往是這個家庭紛爭最大的受害者。

3、老人思想特別守舊的家庭

現代社會發展迅速,新事物層出不窮,思想也在不斷的革新。年輕人都喜歡新事物,也願意用新思想去生活和育兒。但老輩人就相對比較古板,尤其是生活在信息閉塞、發展滯後的農村老人。

他們可能在帶孩子的過程中會用很多種你反對的招式,比如育兒也搞封建迷信;追著孩子喂飯;限制孩子探索;給孩子穿很多;不尊重小孩等。

這種老人可能能幫你解一時之急,但老舊的觀念卻長久的影響孩子成長,實在是一種得不償失的做法。

4、老人喜歡溺愛孩子的家庭

我以前有個鄰居住在我們樓上,當時他們家族就他們家生了一個兒子,所以爺爺奶奶特別溺愛,就是網傳的那種「爸爸揍兒子,爺爺就會揍爸爸」的溺愛。

那個孩子在爺爺的過度溺愛下,成了一個無所事事的社會混混。父母怕他誤入歧途,使了九牛二虎之力讓他答應去當兵歷練,東西都收拾妥當準備上車了,爺爺捨不得讓孫子去部隊受苦,硬是攔著不准去。

沒幾年,那個孩子就染上了毒癮,父母痛不欲生,強制他去戒毒,然後拿出老本讓他娶妻生子,一心盼著他看在妻兒的份上能回頭是岸。

毒癮斷了幾年後,後來又復發,三更半夜的逼迫父親拿錢出來給他吸毒,否則就摔東西、砸家具。我一直在想,如果那個老爺爺還健在,他看到孫子如今這副模樣,他會不會悔不當初地這樣溺愛孫子。

老人溺愛孩子的壞處有很多,小到讓孩子養成很多不良習慣,大到害了孩子一生。不管是哪種結果,都是我們做父母所不樂見的。所以對於這種老人,我們堅決不能讓他長期帶孩子。

5、老人身體不好的家庭

很多老人的身體經過一輩子操勞,不是這裡痛,就是那裡不舒服。這樣的老人,最好也不要讓他幫忙帶孩子,因為帶娃可是個體力活。既要照顧飲食起居,又要在陪玩的過程中保護孩子的人身安全。

老人不來帶孩子,身體好好保養,也許還能自力更生很多年;如果帶孩子,不僅對孩子的照顧因身體原因無法到位,還有可能徹底拖垮老人的身體,到時不但自己遭罪,還拖累兒女。

寫在最後:

這個社會壓力很大,困難很多,尤其是有了孩子後的爸爸媽媽,各種有關經濟、精力的麻煩更是接踵而至,像我這樣獨自帶大兩個孩子的二胎媽媽真的深有體會。所以我能理解那些一生了孩子,就很喜歡招呼父母來幫忙的爸爸媽媽,但我真的不贊同。

尤其是以上5種情況的家庭,讓老人來幫著帶孩子,那對孩子、對自身、對老人其實都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生孩子,我們是為了愛他,而不是為了躲避他,把他丟給別人去帶。

感謝您的閱讀,如果我的文章對您有幫助,請關注@育兒有故事,每天將為您分享更多實用有效的育兒經驗、育兒知識,助力孩子全面健康發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NFGIrG0BMH2_cNUgO-0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