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下屬太縱容,管理受阻:如何管理人心,是管理者必學的一課

2019-10-30   肖軍說職場

小小是某公司的銷售經理,前兩天她找到我,和我分享了她的職場故事。

自從擔任經理一職以來,她每天的煩心事就會非常多,除了拚命完成每個月銷售業績之外,最讓她揪心的是關於團隊成員的管理問題。

對於小小來說,經理的職位只是一個頭銜,完全屬於有名無實。她手底下有十多個銷售成員,但真正聽從她管理的只有三個,其餘的大多都會依著自己的性子做事。就拿開班前例會這樣的小事來說,經常會有人遲到,身為經理的小小對於下屬遲到的行為做出相應的處罰之時,不僅不會得到理解,還會遭到下屬反駁。更有甚者,還會以辭職來要挾小小。

小小深知做銷售的不易,面對下屬對自己不敬的行為,通常都不會追究。小小原本以為這樣做能夠得到下屬的支持與理解,沒想到這種狀況愈演愈烈,越仁慈,也就越被動。如今的小小在下屬眼裡,就相當於一個普通員工,沒有任何威信,下達的各項任務沒有人會按照要求去執行。

小小原本以為自己的一味縱容與退步會得到下屬的支持與理解,沒想到如今卻落得這樣被動的局面。

為什麼會這樣?

、一味的縱容只會讓自己威嚴喪失。

小小之所以會對下屬一再的容忍,其實只是想以情動人,希望能用自己仁義的舉動去打動下屬。

但下屬的心理卻截然相反,當他們第一次開始挑戰管理者的權威沒有得到相應的處罰之時,實際上內心已經開始躍躍欲試,認為第一次犯錯領導不會追究責任,會忍讓,那麼第二次同樣也會。

有了第二次,就會有第三次,所謂事不過三。當下屬犯了三次錯誤得到的都是領導的寬容,那麼潛意識裡就會認為,我這樣做並沒有錯,不僅會繼續錯下去,還會覺得他的做法很合理。此舉動如果不能及時得到管理者的制止,其它同事也會效仿,最終形成連環效應。

連環效應一旦形成,身為管理者的小小在下屬眼裡管理權威也就會慢慢喪失,下屬自然也不會將其放在眼裡。

、沒能利用好管理者的權利,賞罰必須分明,落地執行

身為經理的小小,手中握有一定的實權。然而,她並沒有將這種實權真正的用到實處,就拿員工遲到來說,採取的態度應該是零容忍,該罰則必罰。

對於下屬來說,不管是個人還是小團隊,只要一人做錯了事受到了相應的處罰,其他成員也會以此為戒。

管理學大師德魯克曾說過:「任何制度,如果脫離了落地執行,那麼最終不僅只是擺設,還會增大落地的難度。」

槍打出頭鳥,對挑戰管理權威的下屬需嚴懲

喜歡和小小對著乾的成員們具有共同的情感,這是毋庸置疑的。由於經歷與行為大多一致,他們通常能夠在情緒上產生共鳴,行動協調一致。

因此,一定要將這種所謂的「小派系」給除掉。派系之所以存在,從一開始的形成到最後成員的行為舉動大致相同,實際上這當中離不開「出頭鳥」。

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將「出頭鳥」給打掉,對挑戰自身管理權威的下屬應當嚴懲,即便對方以辭職威脅也應該毫無畏懼。

在打「出頭鳥」之時,可能會遇到派系成員的一致威脅,面對這種可發的情況,可以提前逐個攻破,或者以利益誘之。

綜合以上幾點,最終給小小提出幾點應對策略:

對手底下所有成員進行一對一交流談心,摸清楚他們內心的真實想法,而後對其進行思想引導,也可以以利益與情懷誘之,同時也是為打「出頭鳥」打下基礎。

打「出頭鳥」,對強行出頭的員工嚴懲,利用各種有效的規章制度對其進行懲處,如有必要可以將其請退。

這樣做,同時也是為了重新樹立管理者的威嚴。

明確管理制度,落地執行。所謂的寬容理解在是管理者的硬傷,學會用制度來約束下屬的行為,建立標準,讓其明白是非對錯。

身為管理者,大多都明白高效管理的重要性,但卻不知道如何去做。事實上,高效管理離不開的是對於人心的管理,換言之也就是說只要管理好了人心,就能讓員工在工作中發揮出最大的效能,那麼該如何管理人心,是我們接下來要探討的問題。

一、管理僵硬:對每個人採取同樣的管理方式

身為管理者,如果你的手底下成員並不是太多,建議一定不要採用同樣的管理方式,制度必須一層不變,一視同仁。

但在日常的管理中,一定要去掌控每個下屬的個人優勢與性格特點,對其量體裁衣,會更容易得到下屬的擁護。

通常來說,員工的性格有以下三類:

積極外向:這類型員工更偏向於與人交談,他們通常會很容易合群,適合做的工作相對偏多,比方說可以將其放在經常能和別人打交道的工作崗位,也就是所謂的一線。諸如前台接待、服務員、各個行業的推銷員等。

對待這種員工,在管理方式上不必太過生硬死板,即便是次類型員工犯了錯誤,也可以在很愉悅的環境中進行引導,當然也可以用非常嚴肅的方法去引導。

怯弱內向:這類型員工,不擅長與人打交道,也最害怕與人打交道,通常不是太容易合群。適合做的工作不是一線,也不是經常與人打交道,而是適合做一些幕後工作,諸如庫管、廚師、策劃、文案管理員等。從事的工作最好是幕後,而非與人頻繁打交道。

對待這種員工,在管理方式上要有一說一,有二說二,引導員工,可以採取嚴謹的方式。

內外相融:這類型員工,情商相對偏高,他們能在不同的場合與不同的人群面前,展現出不同的性格。適合的工作可以是一線,也可以是幕後。

對待這類型員工,在管理方式上面可以收到放自如。即便是員工犯了錯,引導的方式也有多種,可以嚴肅,也可以在愉快的氛圍中進行,因為他們相對明事理,懂進退。

也就是說,身為管理者一定要善於發現員工的長處,學會用人之長。根據每個人平時的性格,待人接物,對工作持有表現儘可能得安排相應的工作,但這得有個前提,那就是在不違背大原則與團隊各種規章制度的基礎上所實行。

二、員工不僅僅是員工,也是夥伴

沃爾瑪創始人山姆.沃爾頓曾說過:「我們的員工不應該只被視為幹活或者為了完成任務的工具,還應讓每位員工實現自我價值。如果只把員工當做是一個工具,那麼註定是一個沒有溫度的企業。 」

眾所周知,沃爾瑪是全球最大的私人僱主,但公司不把員工當作「雇員」來看待,而是視為「合伙人」和「同事」。公司規定對下屬一律稱「同事」而不稱「雇員」。即使是沃爾瑪的創始人沃爾頓在稱呼下屬時,也是稱呼「同事」。沃爾瑪各級職員分工明確,但少有歧視現象。領導和員工及顧客之間呈倒金字塔的關係,顧客放在首位員工居中,領導則置於底層。員工為顧客服務,領導則為員工服務。正因為沃爾瑪的企業文化深得人心,員工才會為其盡心盡力的賣力,最終推動企業做大做強。

除了好的企業文化之外,還需深層次的走近員工,甚至卻了解其內心與生活狀態。

1.注意觀察員工的工作狀態與情緒

步入職場的大多數人士都知道,情緒能影響一個人的工作狀態,情緒越高,自然工作就越積極;情緒越低,工作就會有所怠慢,不僅如此,還會影響員工自身的發揮。

《孫子兵法》有雲:「視卒如嬰兒,故可與之赴深溪;視卒如愛子,故可與之具死。」

身為管理者,要注意觀察員工的工作狀態,這樣做的好處有便於工作的開展。員工即便有負能量與情緒,能及時進行開導與幫助,也能有效建立與員工之間的溝通,讓員工真正的接納自己。

2.營造良好的工作氛圍

試想一下,當你上班之時面對的不是同事們的歡聲笑語,而是領導或者同事的一張臭臉,你還會有好的心情工作麼?

在緊張的氛圍中,面對領導的不苟言笑,下屬一定會想是不是我在工作中做錯了什麼,會不會遭受到處罰?沒有良好的工作氛圍,在工作中難免會分心,最終導致工作效率下降。

良好的工作氛圍的營造者最終還是得靠管理者,管理者激情越高,下屬的工作激情自然而然也會被調動起來。

3.除了金錢與職位,員工為何追隨你?

從理論上來講,員工出來工作是為了賺錢,是為了生存所需,因此他們在意工資收入,在意職位高低。收入越高,生活也就越豐富,職業越高,收入也就越多。

除此之外,更多的員工在乎的是能學到什麼東西,以此來提高自身的收入。

除了金錢與職位,員工為什麼會追隨你?

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希望能跟你一起學到東西,從而更好的發展。作為管理者,一定要懂得了解員工的需求,要給員工提供可持續成長的希望,這樣他們會從心裏面感激於你,在工作中也會儘可能將工作做好。

三、學會角色扮演,管理者不僅僅只是管理者

美國管理者學家泰羅說:「合格的管理者,都懂得角色扮演,他們所扮演的角色不僅僅是管理者,還是老師,還是朋友。」身為管理者,除了以職位論高低之外,如有必要還應該參與到下屬的生活中去。

就拿我自身來說,我的下屬朋友們,在工作中會無條件支持我的各種安排,他們集體榮辱感非常強,每個人在上班之時對我畢恭畢敬,領導前領導後。但下班之後則是另外一個場景,和我稱兄道弟,經常一起吃飯、喝茶、聊天是一件習以為常的事情。不僅如此,他們生活中的很多事情也樂於和我分享,甚至讓我為其出謀劃策。

我舉這個例子其實也就是想說,一定不要只把自己當做管理者,更不要高高在上,要走近他們,即是老師對其進行引導,又是朋友可以一起聊天喝茶,也是傾聽者聽起講述故事,還是軍師為其出謀劃策。

你以真心相待,同樣也會得到相應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