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中,身為領導者或管理者,不懂角色扮演,不妨學學這幾點

2019-09-05   肖軍說職場

收到這樣一則留言:

「肖老師,您好!我是一名建材老闆,開的店鋪目前有三家。其中有兩家我請了專業人士管理,整體運營還算不錯。但另外一家店鋪的處境目前我最為擔憂,我擔憂的不是建材的銷路,而是這家店鋪的團隊管理與團隊建設,我現在很後悔,後悔當初沒有聽朋友的建議便任人唯親,讓我的表哥做了這家店鋪的店長。目前這家店鋪的情況很糟糕,由於表哥的管理不善,導致很多工人紛紛離去,雖然我這邊也在大力的招聘工人,但招聘來的留存率幾乎為零,不僅如此,最近在別人的口中我還聽到了有關表哥做有損建材店利益的事情,那就是吃回扣。後來通過查帳目表,我還發現有幾購貨款去向不明,這要是換做別人我早就將其開除了,一定會追究其責任;但對方是我表哥,我又於心不忍,我該怎麼辦?」

看完這段留言,我挺替這位建材老闆擔憂的,擔憂的不是他去向不明的貨款與隨意的任人唯親,而是他的仁慈與善良。其實他的心裡早就有了答案,只是礙於情義不願去做而已。

我是一個就事論事的人,雖然很不願破壞對方的兄弟情義,但既然給我留言,那我也不能昧著良心說話。「仁義」與「情義」這個詞固然重要,但不應該將其與工作混為一談,雖然每個行業都有不同的行規,但幾乎它們的運行規則都相差無幾。

我給這位建材老闆的建議是,應該暫且撇開兄弟情義,就事論事,請退表哥,而非被情義所左右。並不是建材老闆對不起他的表哥,而是他的表哥觸碰了做人的底線。管理不當,造成員工大量流失問題實則不大,改變管理模式與方法即可;但吃回扣,做假帳這類有違規矩與道義之事是絕不能容忍的。

換言之也就是說:建材老闆可以不追究表哥之前所犯錯的責任,但一定要將其請退。至於請退的方式與方法,可以採取迂迴婉轉式,也可以採取直截了當式。

一個好的團隊,不僅需要一位能力相對全面的管理者,還需要管理者有一定的素養;如果連團隊管理者都不能以正其身,那麼又如何能在下屬面前樹立一個好的榜樣,又如何能正確的引導下屬從而帶出一個好的團隊!即:團隊不需要碌碌無為的管理者,更不需要一位素質低下,滿身私慾的管理者,團隊需要的是一位能正確帶領下屬做出好的業績,全身充滿正能量,且讓員工感受到自身價值,使其人盡其才等之人。

不知你有沒有發現這樣一個有趣的現象,很多團隊的領導人所扮演的角色往往不止是領導者,還是一個零碎的「雜工」。

就如同上文中的建材老闆一樣,他看似給他建材店請了一店之長,諸如招人與日常運營之類的事情完全不屬於建材老闆管理的範疇之內,但他卻操勞這種本該店長所做的工作。這其實就是一種非常危險的現象,同時也間接的傳遞出了這樣一種真實有效的信息:建材老闆請了一個不能為自己排憂解難,分擔工作壓力之人,因為本該店長完成的工作,本該店長操的心,都只有老闆能夠完成。從而也傳達出了這樣一個有效的信息,這樣的團隊管理者不可用。

那麼在團隊管理中,作為團隊的最高領導者與團隊的管理者,如何做才能正確的扮演與之相應的角色,而不是零碎的「雜工」?可以圍繞以下幾個方面來開展工作:

一、高明的領導者與管理者,都懂得「無為」

何為「無為」?

這裡的「無為」並不是說領導者與管理者碌碌無為,或者說沒有什麼真才實學。他們的無為,主要體現在兩個地方,一是能讓下屬感覺到自己的存在與威嚴,另一方面又能讓下屬積極主動的完成各項工作。即便他們不在現場,整個團隊一樣照常運轉,而非是離開了他們下屬就不知道自己該幹什麼、處於一種迷茫的狀態。

舉個真實的例子,我有一位做餐飲管理的朋友,他是這家店的店長,也是我見過的空閒時間最多且很自由的管理者。對比這個行業,但凡是一店之長几乎很多大多時間都是待在店裡主持大局,而這位朋友則恰恰相反,他一般每天只去店裡一次,其餘的時間要麼就是在外喝茶,要麼就是做其他事情。

可能有朋友會有這樣的疑問,這麼不合格且經常不在崗位的店長老闆為什麼要用他!並非如此,老闆不僅重用他,而且還準備提拔他為大區總經理。

恰恰是他的「無為」成就了他,說得直白一點,他現在即便不在店裡,店裡發生的大小事情下屬就能夠擺平,離開了他,照常運轉。可能又有朋友會說,既然店內大小事下屬就能夠擺平,那還要他又有何用?如果你真的這樣想那就錯了,事實上正因為這位朋友的管理有方才培養出如此優秀的下屬,他就是那隻推進團隊氛圍高漲的「黑手」,他的無為才是真正的有為。

當今的職場,雖然有很多的領導者與管理者都想掌握這種「無為」的管理藝術,畢竟一旦掌握這種藝術,自身就會感覺很輕鬆,團隊活力與激情也會高漲,但真正能做到的其實並不多。因為在他們看來,他們手底下缺少能獨當一面之人,但事實真的如此麼?其實人都是會成長的,只要你懂得如何培養下屬,最終一定會為自己分擔很多事情。

二、不做超級英雄,懂得責任明確化

一直以來,職場中都會存在著這樣一種現象,只要下屬犯了錯,最終都會將這種錯誤歸結到直接管理者或者部門管理者身上,最終的錯誤後果可能就會由他們獨攬。

毫無疑問,這種做法雖然可取,也很能體現出領導的擔當精神,還能給下屬樹立一個很好的榜樣。但一定不要以為,這種做法就會減少下屬的犯錯率,有實驗表明,喜歡做超級英雄的領導,最終會引發很多有害的結果,因為這會容易讓下屬養成推卸責任的習慣,也會讓下屬的責任心減弱。

那麼正確的做法應當如何?

懂得責任明確化。舉個簡單的例子來講,每個崗位都有不同的崗位職責,在讓下屬熟悉崗位職責的同時也要讓他們明白,哪些事情是應該做的與哪些事情是不應該做的,犯了錯會得到哪些相應的懲罰、承擔相應的責任。

這樣做有三個好處,一是對其起到鞭策作用,二是增強其責任心,三是引導其做一個敢於擔當之人。

三、懂得授權,而非集權於一身

毫無疑問,在職場中權利越大,就越具有話語權,越受人尊重,因此很多人渴望上升,渴望得到權利。但權利是一把雙刃劍,在讓人受益的同時,也會使其內心膨脹,做出一些不理智的事情。

身為領導者或者管理者,集權於一身未必是一件好事,如果不懂得適當授權,勢必會很多事情都要親力親為。

但人的精力終歸有限,一個人做不完所有的工作,高明之人都懂得將權利下放給下屬,讓下屬替自己分憂,一方面可以培養下屬使其更好的成長,另一方面可以騰出更多的時間做自己該做的事情。

事實上,在團隊管理方面,你抓得越少,收穫反而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