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最近過得真是好難受。
事情還要從上周三開會的時候說起。這周數據不太好,小編通宵達旦了兩晚上,整理出一版詳細的反思彙報,本來想好好表現讓領導看見我的努力,誰曾想PPT里不小心寫反了一組數據,被同事當場指了出來。
當時我就覺得腦袋一嗡。
雖然強撐著尷尬搞定了彙報,也沒被領導批評,但之後的每一天我都處於一種極大的恐慌中,忍不住在心裡反覆回想這件事——
這都能錯我是不是太傻了?
領導會怎麼看我?同事們怎麼想我?
是不是只有我天天都在犯錯?
我會不會被開除?
……
越想越自閉,以至於周末在家看綜藝也沒心情,直接關了手機大哭了一場。
我其實經常陷入這樣的痛苦。
和家人吵架不小心說了重話,自己偷偷後悔難過半個月;因為猶豫不決錯過了某個機會,之後的每天晚上都在猛虎落淚;我甚至到現在都能清楚記得被高中班主任當著全班罵的恐懼。
「回味失敗」,其實是一種很多人都有的、會把人心力耗竭的病態思維方式。(可惜生活不是吃雞,我們也買不到醫療箱回血)
即使一件事過去很久了,還是忘不掉當時的情景,有空就把這些內容翻出來「回味」一下。
這種只將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不幸」上,持續關注自身消極情緒的狀態,心理學把它稱為思維反芻。
這絕不是自省。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遭遇愛人出軌的背叛,「自我反省」的林品如會努力健身、學習、整容,「把你們加註在我和我家人身上的痛苦全部還給你們。」
而被「思維反芻」困住的人們,就會不停地焦慮,一定是我太胖了,一定是我太窮了,一定是我性格不好。
拿彙報出錯這件事兒來說,本來沒什麼影響,並沒有沒造成公司的實際損失,但是在無數次的「思維反芻」後,這件事在我心裡變得越來越不可饒恕。以至於我連著失眠了一周,這幾天的工作也是小問題不斷。
類似「思維反芻」這樣,會使人難以自拔地陷入「情緒黑洞」的因素有很多,在《情緒急救》這本書里,就細緻地劃分出了造成心理傷害的「七宗罪」——
拒絕:日常生活的摩擦傷害
孤獨:人際關係的「肌無力」
喪失與精神創傷:心理的傷口
內疚:情感體系的毒藥
反芻:重新揭開結痂的傷疤
失敗:情緒「感冒」如何發展為心理「肺炎」
自卑:削弱你的情感免疫系統
它們都是導致我們負面情緒的罪魁禍首。
《情緒急救》
牛反芻健胃,你反芻傷身
按道理講,及時反思失敗,是聰明人士變成成功人士的必經之路,為什麼「思維反芻」卻會讓我們陷入痛苦呢?
首先,思維反芻是一種過度反思,更多的是站在失敗者的角度主觀想像,會使自己陷入無意義的焦慮、恐慌,也就是「自己嚇自己」。
其次,開始思維反芻之後,個體注意力會聚焦於自己的負面感受,忙於焦慮而非改掉錯誤,長此以往只會加重、延長負性情緒。
焦慮不是病,可煩起來要人命。
老話說的「難得糊塗」,其實就是治療「反芻思維」的特效藥。
當然,如果一時間掌握不了「別想太多」的智慧,那該找朋友傾訴就找朋友,該找醫生治療就找醫生,千萬不要放任自己胡思亂想。書里在這一塊還介紹了一些具體可行的方法,引導我們建立自信、改善狀態。
總之,意識到「思維反芻」的存在,就是戰勝它的開始。
當你戰勝「思維反芻」之後,你就戰勝了99%的普通人。不過,想要成為更厲害的極少數,還得再多做點努力。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i8tngG4BMH2_cNUg70L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