擔心孩子社交問題?爸媽必看:父母須知的寶寶社交圈九大要點
孩子在慢慢的長大,總要接觸外面的環境、接觸到更多的人,也需要自己的社交圈。那麼孩子的社交圈父母要知道9點。(另外插一句,如果覺得文章對大家有用的話還請關注哦,我會每天更新教育類文章給大家的,還有學習方法和學習資料哦~)
1、媽媽是第一個「好朋友」
孩子社交的第一步從出生就開始了。雖然小小的他躺在那裡還不能說話,但是通過哭、目光接觸、笑等表情,我們的小社交家完全能和周圍人互動起來:他能模仿周圍人的表情,而很快,親友們就能從小傢伙的肢體信號中「破譯」他的需要了。
媽媽、爸爸、保姆或祖輩的撫摸、親吻、及時的回應,為孩子提供了安全感,讓他感覺良好,充滿自信。有了這種關愛的保障,小社交家才能安心地去「探索」外部世界,包括與各種各樣的人「相遇」,並且建立良好的關係。
可以說,合群的第一階段是在孩子的家庭中完成的,尤其重要的是來自媽媽的愛。
2、尊重孩子間從小建立的友誼
無論對大人,還是對孩子來說,生活中有一個親密的朋友都是很珍貴的。你知道嗎?當一個孩子有朋友時,玩的時間會比沒有朋友的孩子多出6倍,他更容易與人分享,同別人交流的時間更長。
有些規則可以幫到你:
2歲以前,孩子們喜歡熟面孔,最好把熟悉的孩子放在一起。陌生的孩子會讓他們擔心。
多組織2歲以後的孩子參加偏「動」的遊戲,如盪鞦韆或騎車等,這種活動不僅有利於小夥伴的相遇,而且孩子在期間的積極互動要比在那些安靜的動手遊戲(如搭積木)中的互動高出2倍。
3歲之前的孩子在和同伴交往時,喜歡有成年人在場。雖然父母不一定要參與孩子間的活動,但要待在孩子能看到的地方。
3、保護自己是基本的態度
孩子間的小衝突,一般不必太認真,放手讓他自己在歷練中學會交往。但是要注意控制一些極端行為,讓他不被過度傷害,也不去傷害他人。如果弱勢的一方能夠反抗並且懂得保護自己就好,但是如果孩子不會,就需要我們教給他保護自己的辦法。
及時閃躲、表達憤怒,甚至在不造成傷害的前提下「還手」也未嘗不可。在衝突中保護自己,這也是一種社會適應的方式。
4、遊戲是一種有用的準備
很多研究都證明,「角色扮演」遊戲能幫助孩子提高與人交往的能力。在這些遊戲中,玩具可以給孩子另一個視角,讓他站在別人的位置上考慮問題,進而體會他人的感受。
2歲以後,可以和孩子玩一玩角色遊戲。遊戲之後,你們可以聊一聊:「剛才你演的是什麼,後來又演了什麼?這幾個角色里,你覺得誰最努力?誰最有耐心?
5、分享要靠後天學習
1歲半以後,隨著「自我中心」思維向「社會化」思維的轉化,孩子所要學的一項重要的技巧,就是分享。分享是其他友誼技巧的基礎。
分享並不是天生就會,只有到了3歲左右,才真正出現分享行為。在學會分享之前,孩子先要知道什麼是「我」和「我的」。知道什麼東西屬於「我」,才能真正學會分享。
分享意味著快樂。硬逼著孩子和別的孩子分享是不現實的,只有孩子清楚了什麼能給自己帶來快樂,同時他也期待著讓別人與他同樂時,分享行為才能真正主動出現。
6、我接受你的憤怒,但我不能允許你打人
兩三歲的孩子間很容易發生衝突:搶玩具,推搡,抓頭髮,有時甚至會咬人。對這個階段的「武力事件」,比較合適的態度是:接受情緒,引導行為。比如:「我理解你很憤怒,但我不能允許你打人。」
如果一個孩子剛開始用打人的辦法處理事情成功了,以後他會更容易用打人的辦法來處理其他事情;如果大人的態度不堅決,不明確,孩子打人的行為可能就不能得到有效遏制。
此外,讓孩子看到一種除了打人以外的處理好事情的方法。比如協商、交換等方式,讓孩子學會用語言進行「談判」。
7、學會欣賞自己
2歲以下的孩子拒絕同別的夥伴玩?這很正常,這個階段他很還沒準備好與小夥伴正式開始交往,他還等著你遞給他玩具呢,而不是主動參加別的小朋友的遊戲!
即使大一些的孩子,你也沒有必要一定出馬,「催促」他變成交際明星。一般情況下,孩子要到3歲左右,才能找到一個他喜歡的小夥伴或加入一個小團體。
而且,每個孩子的個性及交往特點都不盡相同,有的孩子朋友不多,但照樣很充實、快樂。對這樣的孩子,學會欣賞自己、喜歡自己的個性更重要,而沒有必要強迫他像別人一樣「活躍」。
關鍵要多觀察,看他自己一個人的時候,是不是也感覺很快樂?能玩得很開心嗎?如果是,你就不必擔心,一旦他準備好就會和別人一起玩了。
8、合群的本質是尊重別人
一個沒有規矩的孩子,在社會交往中也不太容易受歡迎。從小就應該給孩子明確界限,這其中就包括不能搶別的小朋友手裡的玩具,學會尊重別人,禮貌待人。
事實上,合群最本質的含義就是尊重別人。想想看,隨便打斷小朋友的談話,在大家看書的時候高聲喊叫,強迫小朋友遵從自己的遊戲規則……都會給小夥伴帶來不愉快的感受。
要讓孩子逐漸明白,小夥伴不是玩耍、擺弄和聽話的玩具,他們也有自己的願望和想法。但要記住,教會孩子這一點不是一兩天就能完成的,也不要期待立竿見影,你需要持續地努力與耐心。
9、從興趣入手,更容易找到玩伴
如果你的小傢伙不想加入到其他的小朋友當中,並非表明你的孩子無法和別的小朋友發展友誼,也許只是他不喜歡他們的遊戲方式。
如果孩子對打打鬧鬧的遊戲興趣不高,那麼可以準備一些安靜的遊戲,找到這方面有共同興趣的孩子,也許會有些突破: 融入不了大的群體,在一個小的圈子裡,或者玩一對一的遊戲應該相對容易一些。
給他安排長時間接觸一個小朋友的機會,讓孩子積累和別人玩的經驗。這樣,即便他在一個大些的群體里仍然不太適應,但至少有了玩伴,跟別人玩的本領也會比原來多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