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餘名美國科學家聯署:限制中美科學交流損害美國利益

2019-08-23     知識分子


pxhere.com

撰文 | 湯佩蘭

責編 | 陳曉雪


「政府和高校最近針對中國科學家在美國採取的種種行動,可能會威脅到美國在生物醫學領域的領導地位。」 2019年8月21日,奧維德醫療公司(Ovid Therapeutics)董事長兼執行長傑里米·萊文(Jeremy Levin)在自然研究的生物工程社區(Nature Research Bioengineering Community)網站發布了一則聲明。目前約150名美國科學家和行業領導者就這一聲明署名,其中包括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夏普(Phillip A. Sharp)、麻省理工學院博德研究所所長埃里克·蘭德(Eric Lander)和基因編輯先驅張鋒等。[1]

該聲明稱,來自中國的科學家或者華裔學者,正遭到任職高校解聘,這給美國的生物醫學界帶來恐懼和不確定性。聲明表示,恐嚇的氣氛恐將會讓許多傑出的華人科學家離開美國,並向給在美國工作的外國科學家傳達出他們可能也將遭此厄運的信號。

「如果我們要在人類戰勝疾病的這一共同追求上占得先機,最可靠的途徑是團結每一個能夠做出貢獻的人,而不管他們的國籍、宗教、種族、性別或其他身份。」 該聲明寫道。

該聲明指出,華人科學家在美國的生物醫藥領域發揮了重要作用。自1999年以來,超過40萬項美國專利被授予華人科學家;2018年,大約28%的美國生物醫學科學出版物有華人學者參與。

聲明也明確表示,需要保護美國的智慧財產權不被竊取,並且應當起訴那些損害智慧財產權的人。但與此同時,擴大化地限制中美科學家和公司之間的合作將會損害美國的國家利益。「醫學研究人員共同面對的敵人是癌症、免疫疾病、阿爾茨海默症、傳染病等等,詆毀或排除任何一個群體都會限制我們贏得這場戰爭的能力。」

該聲明中還對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前院長伊萊亞斯·澤魯尼(Elias Zerhouni)的近日發表的意見表示支持,倡導運用合規的政策既保護美國的智慧財產權,又繼續促進多樣性和協作,來推動科學發展和治療疾病。

7月5日,澤魯尼在《科學》雜誌(Science)發表評論文章,稱美國不應冒著失去失去一大批優秀的海外科學家和工程師的風險,以犧牲長遠的國家利益為代價來解決短期的安全憂慮。[2]

對於這一聯名信,中國的幾位生物醫藥領域的研究者也表達了他們的意見。

「很高興看到這麼多美國科學家簽署了這封聯名信,其中有幾位還是我的朋友,我完全支持他們的看法。」 北京大學教授、北京大學生物動態光學成像中心主任謝曉亮表示。8月16日,謝曉亮在著名學術期刊《細胞》雜誌(Cell)發表 「疾病沒有國界,科研亦應如是」 一文,呼籲 「中國和世界各國的科學家必須攜手合作。唯有合作,方能共贏。」 [3]

「一個國家在科學技術領域越是處於國際領先地位,越是需要全人類各國的學者參與。離開了人類優秀人才的聯合和共同參與,沒有任何國家可以較長時期保持國際領先地位。這也是美國科學界對美國本國前途的一種認識。」 對於這一聯名信,人和未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科學家李凱評論道。

另外,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研究員楊輝表示:「美國關閉大門只會讓(中美)差距變小,這對中國來說是好事,可以讓我們加速發展我們自己,只要我們的大門永遠敞開,未來未必不可以吸引世界的頂尖人才。美國科學家看到了,但是特朗普不這麼認為。」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hsgSx2wBJleJMoPMMvv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