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特效藥,「血漿療法」能否救新冠肺炎患者於危難中?| 賽先生

2020-02-15     知識分子

在無藥可醫、疫情又非常嚴峻的情況下,當一種新的療法出現潛在的效果時,就會得到很大的關注。

沒有特效藥,「血漿療法」能否救新冠肺炎患者於危難中?| 賽先生

(圖源:medium.com)


撰文 | 葉水送 邸利會

編輯 | 陳曉雪


新冠肺炎目前無特效藥,醫院主要是「提供生命支持」


「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治過程中,最大的問題其實是重症和危重症的治療。」上海市肺科醫院呼吸與危重症科主任徐金富在一次線上講座的發言道出了當前新冠肺炎診治中的一個重要問題。


根據2月15日國務院新聞辦發布會,在新冠肺炎疫情最為嚴重的武漢市,重症病例大概占所有確診病例和住院病例的18%左右,目前有8335例。


2月15日,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醫管局副局長焦雅輝在會上表示,「這些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有幾個共同的特點,一是年齡比較大,二是合併有基礎疾病。」


徐金富表示,對新冠肺炎患者的治療(包括重症患者的治療),目前沒有有效的藥物治療,臨床醫生「主要是提供生命支持,即針對症狀進行治療」。


為何新冠病毒會引起這麼多的重症患者?北京朝陽醫院副院長童朝暉在2月13日介紹,「通過前一段時間工作和一線救治經歷,我們發現新冠肺炎患者出現嚴重的呼吸衰竭,和非典相比,這次呼吸衰竭病情進展更快。另外與非典時相比,這次患者心臟受到的攻擊更厲害,救治起來的難度要大。」


在無藥可醫、疫情又非常嚴峻的情況下,當一種新的療法出現潛在的效果時,就會得到很大的關注。


1月下旬,「血漿療法」的準備工作就已啟動


2月13日,武漢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表示,「醫院正在開展康復病人恢復期血漿的輸入,目前已顯示出初步效果。康復患者體內有大量的綜合抗體對抗病毒,在此懇請康復後的患者積極來到醫院,伸出胳膊,捐獻血漿,共同拯救還在與病魔作鬥爭的病人」。


事實上,該療法在1月下旬已經開始準備工作。據《上海觀察》報道,新冠肺炎康復者血漿抗體治療負責人,江夏區第一人民醫院副院長劉本德介紹,1月20日開始,實施了新冠肺炎康復者血漿採集。自江夏區中醫院、江夏區第一人民醫院20多名新冠肺炎治癒醫務人員在康復後10天,獻出了自己的血液。


2月8日,江夏區第一人民醫院開展了3名危重患者的新冠特免血漿治療,此後連續治療醫院10餘例危重病人。


在2月13日的新聞發布會中,武漢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表示,這一療法的風險遠遠小於獲益,目前主要用於重症患者。


2月14日,張定宇在央視《新聞1+1》中披露了該療法更多的細節,他表示武漢金銀潭醫院也有4例「血漿治療」的患者,經治療後,「血氧得到穩定,這是積極的變化」。


張定宇的妻子也是新冠病毒的感染者,目前已康復,張定宇在訪談中表示,說服已治癒的妻子捐獻血漿,「我已經跟她做了兩次動員,她已經心動了」。


「血漿療法」能否救患者於危難?


「血漿療法」是一種古老的治療方式,簡而言之是通過輸入已康復患者的血清,這些血清中含有特定的抗體,從而清除病毒或其他有害物質,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此前在SARS、非洲伊波拉疫情期間,該療法也被試用過。


此次,在新冠疫情中,「血漿療法」能否發揮作用?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教授金冬雁對該療法持樂觀態度,他對《知識分子》表示,「血漿療法」歷來是救治重症患者的辦法,不過「要做抗體克隆,技術難度較高」。


清華大學藥學院院長丁勝2月14日在《中國新聞周刊》採訪時有類似的觀點。他同時表示,直接提取康復期病人的血漿,經處理後治療病人,這種方式不大可能大規模推開,主要原因是治療性血漿來源有限,不同人身上的抗體也不盡相同,治療效果會有變化,血漿中可能有其它病原體、細胞因子等物質。


來自美國亞利桑那大學藥學院助理教授王俊對《知識分子》表示,「現在隨著康復患者逐漸增多,這是一個不錯的方案,康復患者血漿里含有抗體,可以中和病毒,阻止病毒入侵細胞複製」。


與此同時,王俊還提出使用該療法應注意的4個問題:首先,每個康復患者血漿里抗體的含量可能差異很大,這樣導致沒辦法控制劑量;其次,血漿的處理過程中需要確認完全除掉新冠病毒以及病人本身可能攜帶的其他病毒,如C肝病毒,愛滋病毒等;再者,接受治療的患者有可能在注射血漿後會產生免疫的排外反應;最後,還需要考慮供應問題,要大面積推廣這種方案需要很多康復患者自願獻血,而他們大多數身體還比較虛弱。


「(血漿療法)在以前非典爆發和中東呼吸綜合症病毒爆發中都用過,效果基本還不錯。但是由於前面所列舉的原因,這種療法可能只適用於中度偏重症患者。」王俊總結道。


2月15日,科技部生物中心主任張新民在藥物研發和科研攻關最新進展情況舉行發布會中也對該療法採取樂觀的看法。他表示,「採集治癒患者恢復期血漿,用於重症患者治療。截至目前,在武漢市江夏區第一人民醫院、武漢金銀潭醫院等多家醫院共對11位重症患者進行了治療,治療後臨床症狀明顯改善,各項檢測指標全面向好,沒有明顯的不良反應。」


目前,江夏區第一人民醫院、武漢市金銀潭醫院等醫院開始公開招募康復的患者捐獻血漿。全國其他地區也陸續採取「血漿療法」治療新冠肺炎患者。


「血漿療法」是否需要循證醫學來驗證?


此前有一篇廣為傳播的自媒體文章「循證的崩潰」對「血漿療法」予以批評,認為「僅僅來自武漢區區10例重症病人的觀察,沒有對照,沒有入組的標準說明,也沒有可信的終點指標,這種療效在循證醫學裡連最低級別的證據都算不上」。


循證醫學強調醫療決策應建立在科學研究證據基礎上。但在公共衛生比較緊急的情況下,有學者表示,超藥品說明書用藥是醫生的權限,醫生根據已有的科學證據自主裁量使用一些藥品有其合理之處。目前,我們對新冠病毒肺炎的了解還非常有限,臨床數據缺乏,更多需要醫生的經驗來做臨床決策。


據劉本德介紹,經「血漿療法」的患者接受治療12至24小時後,血氧飽和度明顯上升,主要炎症指標明顯下降,淋巴細胞比例上升,等重點指標全面向好,臨床體徵和症狀均開始好轉。


目前,「血漿療法」在小範圍人群中有積極的療效,它能否應用於更為廣泛人群,以及在治療過程中還應注意哪些風險,需進一步驗證。

血漿療法的試驗在申請註冊中


2月13日,來自中國醫學科學院輸血研究所的研究員開始申請血漿治療重症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臨床試驗,該試驗採用多中心、隨機、平行對照試驗設計,將在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湖北省武漢市紅十字會醫院等地進行。


事實上,「任何一個治療都有一定的風險,就目前在重症病人的救治方面,這是一個必要的選擇,它的風險遠遠小於獲益。」張定宇在訪談中表示。


參考資料

[1] 接受血漿抗體治療第一人:血漿從康復醫療人員身上提取. 上海觀察.

[2] 呼籲康復期患者捐血漿用於治療?清華藥學院院長:不大可能大規模推開. 中國新聞周刊.

[3] 武漢金銀潭醫院:新冠肺炎康復者捐血有經濟補償、安排接送. 澎湃新聞.

[4] 「血漿治療」真的能救命嗎?有風險嗎?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回應. 國際在線.

[5] 開展新冠特免血漿治療的醫生:呼籲治癒者都來捐獻血漿. 新京報.

[6] 李蘭娟等新冠「藥物」遭質疑:《診療方案》不宜. 賽先生http://www.zhishifenzi.com/depth/depth/8263.html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1NkKSnABgx9BqZZIyGX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