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月9日24時的全國疫情地圖。圖源:騰訊新聞
整理 | 仲英傑
責編 | 陳曉雪
國內新冠肺炎死亡人數超SARS全球死亡人數近200人,北京、上海等地復工陸續開始,鍾南山團隊最新研究發現新冠肺炎潛伏期最長24天……《知識分子》為您匯總疫情最新動向。
1. 國內新冠肺炎死亡人數超SARS全球死亡人數
據國家衛健委最新疫情通報[1],2月9日0—24時,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確診病例3062例(湖北2618例),新增重症病例296例(湖北258例),新增死亡病例97例(湖北91例,安徽2例,黑龍江、江西、海南、甘肅各1例),新增疑似病例4008例(湖北2272例)。當日新增治癒出院病例632例(湖北356例),解除醫學觀察的密切接觸者29307人。
截至2月9日24時,據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現有確診病例35982例(其中重症病例6484例),累計治癒出院病例3281例,累計死亡病例908例,累計報告確診病例40171例(湖北核減87例,江西、甘肅各核減1例),現有疑似病例23589例。累計追蹤到密切接觸者399487人,尚在醫學觀察的密切接觸者187518人。
累計收到港澳台地區通報確診病例64例:香港特別行政區36例(死亡1例),澳門特別行政區10例(治癒出院1例),台灣地區18例(治癒出院1例)。
截至2月9日24時,全國累計死亡病例為972例(含港澳台地區),超過了2003年SARS在全球造成的死亡病例數。在2002年和2003年爆發的SARS在全球造成至少774人死亡[2]。
2. 發改委專家:目前全國人口流動是SARS時的6倍
城市問題研究專家、國家發改委城市中心研究員馮奎表示[3],目前全國人口流動規模約是2003年(SARS)的6倍。未來四周,北京、上海、南京、杭州、深圳、廣州、成都、重慶、長沙等,可以說將面臨嚴峻考驗。
3. 北京加強社區防控,上海有序復工
2月10日,北京為迎接將到來的返京高峰,進一步加強社區(村)防控[4],包括居住人員和車輛憑證出入,進入人員必須佩戴口罩並進行體溫檢測,快遞、外賣等人員送至小區(村)指定區域,設置指定區域應避免人群集聚等。
10號上午,上海增設一場市政府新聞發布會[5],進一步明確,在一級響應期間,對在上海沒有居住地、沒有明確工作的人員,原則上加強勸返力度,暫緩入滬。截至早9點,上海地鐵全網客流較往常下降近80%[6]。
4. 上門體溫排查或帶來交叉感染風險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2月10日新聞發布會上,民政部基層政權建設和社區治理司司長陳越良指出[7],各地已經認識到上門體溫排查,共用一支筆、一個體溫計可能帶來的交叉感染風險,一些社區不再使用一張紙、一支筆的傳統登記方式。將通過掃描二維碼、微信小程序等方式實施錄入匯總,最大限度避免近距離接觸和產生交叉感染的風險。
5. 鍾南山領銜新發論文:新冠肺炎潛伏期最長24天
2月9日,由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領銜的「中國2019年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臨床特徵」研究,在預印本網站medRxiv上發表[8]。研究發現,新冠肺炎的中位潛伏期為3.0天,最長可達24天。
「目前論文還在投稿階段,發布前需要全球同行評議。」研究團隊成員之一的關偉傑談到[9]。針對文中披露的潛伏期最長為24天是否具有一定普遍性,是否需要延長隔離期,關偉傑表示仍是個例。
6. 世衛組織先遣組今日抵京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2月10日新聞發布會上,國家衛生健康委新聞發言人、宣傳司副司長米鋒介紹了「中國-世衛組織聯合專家考察組」的相關安排。考察組此次考察的主要目的是雙方專家就當前疫情形勢和防控情況進行深入交流,為我國及全球各疫情國下一步共同努力開展疫情防控提供意見建議。世衛組織先遣組將在今天抵京,與中方就考察組的具體安排進行討論。
參考資料:
[1] http://www.nhc.gov.cn/xcs/yqfkdt/202002/167a0e01b2d24274b03b2ca961107929.shtml
[2] https://zh.wikipedia.org/zh-hans/SARS%E4%BA%8B%E4%BB%B6
[3] https://m.weibo.cn/status/4470384189357892?sourceType=qq&from=10A1295010&wm=90049_90003&featurecode=newtitle
[4] https://m.weibo.cn/status/4470476476399476?sourceType=qq&from=10A1295010&wm=90049_90003&featurecode=newtitle
[5] https://m.weibo.cn/status/4470466331128873?sourceType=qq&from=10A1295010&wm=90049_90003&featurecode=newtitle
[6] https://m.weibo.cn/status/4470365167873863?sourceType=qq&from=10A1295010&wm=90049_90003&featurecode=newtitle
[7] http://www.china.com.cn/zhibo/content_75687942.htm
[8] https://m.weibo.cn/status/4470416497930173?sourceType=qq&from=10A1295010&wm=90049_90003&featurecode=newtitle
[9] https://m.weibo.cn/status/4470427345162914?sourceType=qq&from=10A1295010&wm=90049_90003&featurecode=new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