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城板鴨
共青城板鴨以傳統工藝為基礎,對毛鴨選種育肥、腌制、加工、涼曬等技術進行了科學合理的改進,形成了共青板鴨獨特的生產工藝,以其肉嫩、肥而不膩、骨脆、味鮮、香濃、咸而適中、營養豐富、馳名中外、素為腊味中的珍品,是饋贈、酒宴、家庭和茶席的佳品。
湖口粑
湖口粑食的品種繁多,大致可分為糍粑、印粑、柳米粑、發粑、炒米粑、豆粑等六類共20多種。按口味分,有香甜的、爽口的、糍軟的、鮮美的;按形狀分,有圓的、扁的、方的、條狀的;按顏色分,有紅色蘆粟(高梁)粑、黃色粟米(小米)粑、黑色蕎麥、白色米發粑;按用場分,有迎賓宴請用的、有喜慶節日用的、有上樑拋撒用的、有敬神祭祖用的、有度荒充飢用的、有青黃不接用的;按寓意諧音分,發粑表示大旺大發,圓子粑表示團團圓圓,方糕表示步步高等等。
武寧油麵
油麵不同於擀麵、拉麵、切面,其製作完全是手工操作。先選用優質小麥磨成白面,和成麵糰,拉細約手指粗,卷盤於缽中,叫做"盤條"。再把麵條拉細成筷子粗,繞在兩根竹筷周圍,放入面箱,待面開始下垂,將面上架。待風吹乾刀切包裝或食用。油麵軟而不糊,油而不膩,尤以雞湯、肉湯、蝦米烹調,味道鮮美甘醇。
湖口藜蒿
每年藜蒿上市的時候,正是環鄱陽湖一帶家家戶戶曬臘肉的時候,鮮嫩的藜蒿和香噴噴的臘肉可以一直吃到3月份。等藜蒿老了,臘肉也吃完了,這個美食就要等到來年。也許正是要期待一年,才使得人們更加垂涎。
糯米水子
是九江民間過早的營養食品。這種食品吃起來甜甜在的,較清淡,糯米水子吃在嘴裡滋軟軟很有味道,而雞蛋和酒糟桂花濃濃的香味更是誘人。其製作原料只需要米粉、雞蛋、酒糟、白糖。先將米粉搓製成一個個小圓團,入水煮熟,將蛋攪打成花和酒糟加入鍋內,滾沸即食。
三杯石雞
三杯石雞是廬山傳統地方菜肴,因烹制時不放湯水,以三杯調味品將雞燜爛熟透,故名三杯石雞。此菜醬紅,原汁原味,濃香透鼻佐酒下飯皆宜。
山背臘肉
武寧是個山區,以前交通不便,人們基本過著自產自銷、自給自足的日子。武寧山背人家家都興喂年豬,主要是圖過年時有肉吃,過年吃不完的,人們便把它製作成臘肉,不僅便於保存,而且肉色更加好看,把臘肉放在鍋里烹煮,香飄十里,勾人食慾,臘肉燉雞蛋至今也是武寧山背人家招客人擺在席上的主菜。
泰鄉炒米粉
這是一項有著濃厚地方風味的佳肴,不僅平民百姓辦宴席喜安排這道菜,就是外地來賓、老闆經理也愛吃這道菜。如若入席喝酒前先吃上一小碗泰鄉炒米粉墊底,保准你"什麼樣的酒都能對付"。
炒糯米
炒糯米是九江民間宵夜的風味食品,原料是糯米、食油和鹽。加工時先將糯米用開水浸泡攪動,約十分鐘左右撈出濾干水。然後在米中加適量生油和食鹽,再放入鍋中用小竹掃帚炒。火不能太大,在炒的同時蘸油水淋灑,直至松泡全熟。以黃脆狀最佳。如果用砂炒的需用篩子篩去砂粒,以免磣牙。舊時夜晚大街小巷有肩挑小販叫賣"炒米兒"。既可干吃,也可加入開水沖泡,香脆可口,是九江老少皆宜的方便食品。
粉蒸肉
粉蒸肉是江西九江名菜,為中國傳統的待客名菜。粉蒸肉糯而清香,酥而爽口,軟、嫩、甜、香、咸,滋味豐富,食性溫和。以主料帶皮花肉加稻米和其他調味料製作而成。"粉蒸肉"有肥有瘦,紅白相間,嫩而不糜,米粉油潤,五香味濃郁。成菜時以老藕墊底,色澤粉紅,粉糯而清香,更為添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hfzQoG4BMH2_cNUgVfH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