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好父母,一定都是「懂」孩子的「心理醫生」。父母應該學會從心理醫生的角度,關注孩子的行為變化,從而發現孩子心裡的真實想法,學會站在孩子心理成長的角度,關注孩子的內心世界,理解孩子行為背後的真正原因,唯有如此,你們的「教育」於孩子而言才會是一件幸事。
行為表現
孩子不聽勸,大哭
濤濤是一個剛滿3周歲的小男孩。但最近因為著涼感冒,上吐下瀉的,為了讓他的腸胃儘早恢復,濤濤媽媽就給他熬了很濃稠的小米粥喝,可是濤濤一點兒也不領情,不願意喝,並且在肚子餓的時候大叫「我想吃餅乾!我想吃餅乾!」
一開始,濤濤媽媽還耐心地告訴濤濤:「你現在不能吃餅乾,等你的腸胃恢復了才能吃。」可是濤濤聽後仍不罷休,還是吵著要吃。媽媽想轉移濤濤的注意力,就故意在他說吃餅乾的時候顧左右而言他。
沒想到這招兒還挺管用,濤濤要餅乾的問題被媽媽一遍遍地答非所問,最後濤濤什麼都不說了,撇著嘴開始大哭起來,不管媽媽如何哄如何抱,甚至最後都拿出了他想要的餅乾,但他還是不聽,仍然一個勁兒地哭。這時,外婆來了,孩子仿佛是找到了救命稻草一樣,抱著外婆又是一陣哭泣,最後要睡覺了,還不讓媽媽碰他,居然對媽媽說「不要媽媽,要外婆……」媽媽聽著濤濤的話感覺好傷心。
心理語言
孩子的行為是其內心的真實反映
在上面的案例中,濤濤一遍又一遍地表達他要吃餅乾的願望,可是媽媽故作聰明地答非所問,讓濤濤覺得自己表達不清,無法跟媽媽溝通,才選擇了用哭鬧來解決問題,甚至最後不要媽媽了。雖說童言無忌,但卻是孩子內心真實的反映,作為家長,要想和孩子好好地溝通,讀懂孩子內心的真實需求才是最關鍵的。
3歲左右的孩子,心理還不成熟,自我調節能力低,很容易受到他人和外界環境的影響。因此,在幼兒教育中,一定要採取積極的心理暗示,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孩子的心靈,輕鬆解決孩子成長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的許多行為常常會令父母感到困惑。有時候,孩子會突然開心大笑;有時候,孩子又會忽然放聲大哭;有時候,孩子會和小朋友為爭奪一個玩具而大打出手;有時候,孩子又會獨自一個人躲在角落裡一邊自言自語,一邊玩著什麼……
對於很多父母來說,孩子的內心是一個無法探索的神秘迷宮。也許有的父母認為,小小孩童的心靈就是一張無須解讀就可以一覽無餘的白紙,如果你這樣認為,那就大錯特錯了!其實,孩子的內心世界要比我們想像的豐富得多。而且他們還愛憎分明,喜歡你就會沖你笑,不喜歡你就會對你置之不理。他們對人的評價不是「好」就是「壞」,對事物的理解不是「是」就是「非」。許多事情在成人的眼中是錯誤的、可笑的,但在孩子的眼中卻是正確的、正常的。
孩子的行為多種多樣,而每個行為的背後都有著和成人不太一樣的行為心理,只有抓住孩子行為背後的心理,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可是,有些父母由於對此不了解,看到孩子大哭大鬧,首先想到的就是把孩子批評一頓,卻並不去想孩子為什麼會哭,難怪如今很多孩子都會抱怨父母不能理解自己。還有的父母把孩子的一些正常表現當成了不乖的行為並加以斥責,這樣就違背了孩子的天性,孩子會覺得痛苦,從而留下心理隱患。父母要懂得,教育孩子不應該只看表面的東西,還要去探究孩子行為背後的心理,這樣才能對症下藥,正確引導。
專家指導
了解並遵循孩子的心理成長規律,並加以正確引導
如果此時問各位父母「你們了解自己的孩子嗎?」相信大部分都會這樣回答:「當然了解,孩子穿多大的衣服、幾號的鞋,喜歡吃什麼菜、什麼零食,我都知道。」如果再問「你知道孩子心裡經常想些什麼嗎?」答案可能是「那不太清楚,這麼小的孩子能想什麼呀!」其實,孩子的內心是一本五彩的書,書中寫著他的喜怒哀樂等著爸爸媽媽去讀懂。父母施予孩子真正的愛,會縮短彼此心靈間的距離。
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更應該充分地了解並遵循孩子心理成長的規律,並在此基礎上對孩子加以正確的引導,指導孩子的心理慢慢走向成熟。
1.了解孩子的心理特點
很多父母都抱怨「我家孩子怎麼突然這麼不聽話了?」當父母了解了孩子的心理特點後,這一切疑問便都迎刃而解了。因為當孩子五六歲的時候,就開始認為自己的行為和想法是正確的,於是常常固執己見。
2.尊重孩子的心理發展規律
了解了孩子的心理特點後,父母首先應該尊重孩子心理發展的規律。比如,一般來說,孩子在小學階段注意力和意志力等的發展都還不太健全,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做事也缺乏毅力,對此父母應該尊重他們的心理發展規律,不要強迫他們長時間地學習。
編輯/紅劍 文/凌想
《母子健康》推薦閱讀:
書名:《兒童心理課》
作者:含含媽咪
出品:竹石文化|天津人民出版社
作者簡介:
含含媽咪,資深出版人,是一位在工作之餘喜歡閱讀兒童心理學、教育學、哲學和文學等各類書籍的家庭教育工作者。她研習了國內外大量的教育理論,並運用於實踐中,不僅給予孩子智慧的頭腦,更給予孩子獨立的人格和快樂的童年。她是孩子的知心朋友,是讀者的良師益友,目前致力於創作幫助中國父母科學培育優秀、積極、健康孩子的家教讀物。
《母子健康》雜誌簡介:
《母子健康》雜誌創刊於1992年,由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主管,中日友好醫院主辦。透過嚴謹而感性的編輯團隊,專業並權威的專家顧問,以健康第一的理念,為中國女性提供專業的婦產、兒科等方面的指導及保健,提供全方位的育兒健康新知,關注身心協調發展,將醫學常識融入實際生活,與父母一起共創和諧成長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