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萬不要低估一線城市,天津未來可期.

2019-08-08     落戶指南劉老師

北上廣深,中國城市和區域經濟的四大定海神針。

日前,上海自貿區擴容塵埃落定: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橫空出世

這一片區擁有全新定位,將參照經濟特區管理,對標國際上公認的競爭力最強的自由貿易園區,承載著對外開放和改革探索的國家戰略重任。

作為配套政策之一,有關人士透露,上海自貿區新片區有條件放寬限購政策

外來人口買房資格從社保或個稅需要繳納5年降至繳納3年,取消「外地單身不能買房」禁令等。

這一政策,被一些人視為樓市調控放鬆的信號,被另一些人認為是經濟新常態下托樓市的無奈之舉。

顯然,這是徹頭徹尾的誤讀。

要明白的是,這一政策是放在人才政策之下,並非樓市調控方向性的轉變。

同時,臨港新片區地處偏僻,離陸家嘴有70公里之遙,離浦東機場也超過20公里,單論地理區位,樓市吸引力並不足,上海真想要托市,也不會選擇這裡。

然而,臨港自貿區既是資本貿易自由化的試驗田,也是國內一流的高端製造基地,對海內外高端人才的需求極為迫切。面對偏遠的地理區位,有條件放寬限購,正是提升人才環境的必要之舉。

把人才政策簡化為托市政策,這既是對相關政策的誤讀,也是對上海自貿區新片區重要戰略價值的低估。

顯然,這樣的政策不具備可複製性,更不具備樓市調控全局性變化的信號意義。

更重要的是,千萬不要低估一線城市的定力,更不要低估一線城市的追求。

很多人以為上海只有大國企和金融業,這種刻板印象由來已久。他們不知道,上海是中國第一大工業城市,更是長三角實體經濟的第一重鎮。

僅看最新落地的臨港新片區,就雲集了裝備製造業、新能源汽車、智能製造、海洋經濟等一流的產業集群。

中國首台自主智慧財產權的C919大飛機發動機便是「臨港製造」;上海最大的外資製造業項目——特斯拉超級工廠亦落戶在臨港,打破我國大矽片完全依賴進口局面的新昇半導體300毫米大矽片同樣誕生於此。

而臨港所處的浦東新區,同樣是高端製造業的重鎮。前不久,上海出台 「浦東20條」,明確提出「再造一個新浦東」的口號,浦東將被賦予市級經濟管理權限,七年後,浦東新區經濟總量要突破2萬億元。

這其中,金融、自貿區和高端產業集群正是三大抓手。這在《七年GDP破2萬億!這個超級城市突然發力》一文中有詳細論述。

如果將視野跳出一地,提高到全局,就不難明白上海這一系列戰略的重要意義。

最近一年,上海完成了四件大事:進博會、科創板、自貿區擴容和長三角一體化。

這四件大事,都有一個共同指向,那就是重新定位上海在亞太乃至全球的位置。上海不僅要做經濟中心,還要做國際金融中心、貿易中心和科創中心。

沒有什麼比這一系列動作,更能證明上海的特殊地位。在這個特殊的時間點,上海的這些嘗試,具有非同尋常的信號意義。

明白這一點,就清楚為什麼一線城市如此重要。更不難明白,在既定的重要定調面前,一線城市不會輕易調整。

在樓市調控上,一線城市是最後的防線,不會輕易放鬆。2015年在去庫存政策加持之下,40多個限購城市全都取消了限購政策,但從頭到尾,只有四個城市從未放鬆,這四個城市正是北上廣深。如今,這四個城市樓市調控門檻也是最高的。

在國家戰略上,無論是京滬,還是廣深,或多或少都被賦予時代重任。這是我國最大的政策高地,也是改革開放的第一試驗田。

還是那句話,千萬不要低估一線城市的追求。在國家戰略面前,房地產只是小事情。京津冀一體化協同發展帶來更多發展機遇。

2016年2月,《「十三五」時期京津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印發,是中國第一個跨省市的區域的「十三五」規劃。

《規劃綱要》明確了京津冀地區的總體定位為「以首都為核心的世界級城市群、區域整體協同發展改革引領區、全國創新驅動經濟增長新引擎、生態修復環境改善示範區」。

功能定位:

  • 北京市為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和科技創新中心。
  • 天津市為全國先進位造研發基地、北方國際航運核心區、金融創新運營示範區和改革先行示範區。
  • 河北省為全國現代商貿物流重要基地、產業轉型升級試驗區、新型城鎮化與城鄉統籌示範區、京津冀生態環境支撐區。

空間布局:

京津冀協同發展確定了「功能互補、區域聯動、軸向集聚、節點支撐」的空間布局思路,以「一核、雙城、三軸、四區、多節點」為骨架。

  • 「一核」即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首要任務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優化提升首都核心功能、解決北京「大城市病」問題。
  • 「雙城」即京津冀協同發展的主要引擎是北京和天津,要進一步強化京津聯動,全方位拓展合作廣度和深度,加快實現同城化發展,共同發揮高端引領和輻射帶動作用。
  • 「三軸」指支撐京津冀協同發展的主體框架是京津、京保石、京唐秦三個產業發展帶和城鎮聚集軸,這是支撐京津冀協同發展的主體框架。
  • 「四區」是京津冀協同發展中有明確空間範圍和發展重點的中部核心功能區、東部濱海發展區、南部功能拓展區和西北部生態涵養區等四個功能區。
  • 「多節點」京津冀協同發展將提高包括石家莊、唐山、保定、邯鄲等區域性中心城市和張家口、承德、廊坊、秦皇島、滄州、邢台、衡水等節點城市的城市綜合承載能力和服務能力,有序推動產業和人口聚集。

從規劃綱要中可以看出北京是「政治、文化、國際交往、科技創新中心」四大中心;天津應該是經濟中心和高端製造業中心;河北應該是大眾製造中心。

北京產業升級基本完成,服務業、高新產業與文化產業發達。天津擁有北方第一大港,且土地資源豐富,發展大型製造業、高新科技產業等迅猛飛速。按照天津目前的發展速度,十年內總量追上北京並不難。

目前,定位最明確的是長三角諸城市,產業協同最具效應,上海的龍頭地位毋庸置疑,是長三角的經濟中心,同時兼備金融、高新產業、服務業、港口物流等方面的中心。除上海外,其它城市都有其獨特的定位:南京主要側重於物流、重化和信息產業;蘇州和常州則專攻現代製造業;無錫集中於信息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相互之間實現了「特色發展、錯位發展、梯度發展」的模式。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hUxddGwBvvf6VcSZxX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