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段肺腑之言,避免你當韭菜的命運

2019-08-22     落戶指南劉老師

地人來津置業買房,近兩年呈井噴之勢,尤其在海河英才計劃出台後更為明顯。現在,姜Sir收到的各類提問中,有三分之一都是外地粉絲的諮詢。

2月份,姜Sir寫過一篇《萬字長文講清2019年天津樓市格局,想買房請收藏!》,為這些購房小白科普了一下天津樓市地圖。

可是,依舊會源源不斷收到下面類型的問題:

「預算80萬,求推薦一套配套好點、升值潛力大的房子。」

「100萬總價能不能推薦套帶學區的房子?」

「***區域(非常偏的一個位置)怎麼樣?距離北京挺近,**項目好像挺便宜。」

……

對於提出類似問題的外地朋友,只能說大家對天津認知還存在一定誤區。

今天,姜Sir想給上一篇天津樓市地圖打個補丁,發自肺腑地對這些外地小白說幾句大實話,從邏輯角度糾正下大家的認知偏差。

很多外地朋友對天津樓市的整體水平,並沒有一個清晰準確的定位。

據天津克而瑞統計,去年天津新建商品房成交1204萬㎡、109585套。

截至到2019年1月,天津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均價為15804.37元/㎡。其中市內六區為36292.62元/㎡,環城四區為18034.34元/㎡。

也就是說,現在天津城區已經很難找到總價300萬以下、環城已經很難找到總價150萬以下的新房。

至於二手房,總價100萬左右只能考慮市區30㎡左右的老破小獨單,還不是位置特別好的區域。

而且,今年初天津啟動了新一輪的大規模棚改拆遷,像紅橋平房拆遷的補償可以達到8.5萬元/㎡左右。

但因拆遷的單套面積都不大,使得這部分需求大量湧入200萬以下總價的市區二手房或郊區新房市場。這也成為今年初天津樓市回暖的原因之一。

如今,市區總價一兩百萬的二手房基本已經被掃蕩過很多輪,優質房源都開始漲價。剩下保持低價不變的,基本都存在樓層、朝向、戶型、位置等一些硬傷。

因此,大家需要正確理解天津樓市目前的發展階段。畢竟這仍是一個千萬級人口的城市。

在經歷了2004年、2007年、2010年、2014年、2016年等多個節點的攀升,天津房價已經上了幾個台階。

現在,百八十萬的總價在天津能買到房,但新房只能去一些遠郊板塊買高層小戶型,二手房只能挑一些老破小直門獨。

但你要是又想要總價便宜,又想要配套好,又想要交通便利,又想要學區,又想要升值潛力大……

抱歉,這個真沒有。

千萬別抱著「撿漏」的心態來天津買房,因為真的沒什麼「漏」可撿!

好多北京來的朋友特別喜歡在天津北部邊緣區域去找房,一是因為那邊很多項目都特便宜,二是感覺和北京的距離更近。

這種選房邏輯,其實是把在燕郊、香河、大廠等環境區域買房的經驗,套用在了天津。

他們提問的很多區域,通常都已經到了天津轄區的邊緣,或者屬於飛地。大都不屬於天津城市未來的發展方向,有些有高鐵概念,但卻缺少原住民,更沒什麼城市配套。

這種區域,即便離北京再近,有高鐵有高速,畢竟中間還隔著河北,僅僅是「心理距離」仿佛近了點而已,物理距離仍不可逾越。

在這些區域買房,幻想像住燕郊一樣,每天往返京津,根本不現實。

大家一定要想清楚,來天津買房置業、安家落戶究竟是為了什麼?

是為了能享受天津豐富、優質的城市配套資源。

而那些最好的中小學、最好的醫院,各種公園、博物館、劇院、商場……往往都位於中心城區。

那麼,你要是想享受這些城市資源,你就需要從天津購房者的視角出發,或者說是以自住者思維去選房

對一個項目的考察,也應該更多以到天津市中心的距離為參照、而非以到北京的距離為參照。

即便想賭一把京津冀融合可能帶來的紅利,也需要結合天津人口溢出、產業聚集、軌交規劃等綜合考慮,最起碼當地一定要有原住民。

那些缺少產業支撐和人口導入,只有概念炒作和低價誘惑的邊緣區域、飛地,你買了之後,除了能落個戶口,其他還能收穫什麼?老人能在這裡常住嗎?孩子能在這裡上學嗎?

最最關鍵的,以後你想退出,誰來接盤呢?

北京城有「東富西貴,北貧南賤」一說,天津城市布局也不例外,只不過掉了個個兒。

天津中心城區呈鴨梨形,海河蜿蜒把城市分成南北兩部分。

和平、南開、河西位於城市南部,被天津人視為「上三區」,集中了天津大部分最優質的城市資源、商業配套和商務樓宇。

也因此,這三區內新房多以高端改善為主,價格最高。與之毗鄰的西、南、西南、東南的環外組團,地產開發也最熱,樓盤最多,購房人最青睞。

相比之下,紅橋、河北、河東三區,老舊廠房、拆遷平房較多,近年來市中心的新盤供應多集中在這三區,多中端改善定位。

東部因和濱海新區相連,中間分布著空港經濟區、華明產業園、渤龍湖未來科技城、開發區西區等眾多產業配套,提供了大量就業崗位。

東部的幾個剛需組團,價位不高,配套一般,置業者以周邊工作的新天津人為主,兼少量外溢及度假養老。

北部近兩年大熱,原因在於環內大量的原工業用地,被整理為住宅用地推向市場,形成巨量供應。

而已通車的地鐵3、5號線,相對較低的總價,又令北部成為市區工作的小白領們,在外環以內最後一處可選的區域。

濱海是一個獨立市場,當地就業、當地生活、當地購房,而且外地人比例明顯更高。

武清、寶坻、靜海三個遠郊區縣,武清全靠北漂落戶,雖有強勁的產業支撐,但投資比例較大,存量也較大;

寶坻城區近兩年大火,主要是當地改善在消化,遠期人口導入看不太清;

靜海以團泊東西最熱,憑低總價承接市區外溢,但問題同樣是供應量超大。至於靜海城區,與寶坻城區類似,熱度才剛剛起步。

一般而言,天津剛需外溢的極限距離,是外環外30公里。天嘉湖、團泊湖、東麗湖幾個遠郊板塊,皆符合這個標準。

外地來津置業的朋友,看清楚天津城市分布的格局,搞明白天津購房人的區域偏好,才好結合姜Sir的第二條建議來作選擇。

具體的熱點板塊,可回看《萬字長文講清2019年天津樓市格局,想買房請收藏!》一文。

大部分想在天津落戶買房的外地人,都是衝著天津優質教育資源來的。

但很多人都有一個誤區,認為天津高考錄取率比較高,那麼自己孩子在高考大省能上普通大學的分數,在天津就能上985、211大學了。

「冷眼觀樓」粉絲群里的@陳老師高考志願輔導介紹,曾經有個原籍河北的學生,在武清上學參加高考,理科400分左右,家長諮詢能不能上天津醫科大學一本的專業。

他介紹,自己接觸的有類似想法的外地考生家長比例不少,總以為即便孩子考分低,在天津也能考個好學校。

可是別忘了,不管在哪裡,不管到什麼時候,優質資源永遠都是稀缺的。

2018年,清華大學在天津錄取的分數線,文科676分,理科693分;北京大學在天津錄取的分數線,文科672分,理科692分。

這兩個學校的分數線並不低,甚至比四川、安徽、河南、山東等高考大省還要高。




天津本地兩所最著名的重點大學——南開大學和天津大學,2018年提檔線分別為文623分、630分,理655分、643分。這個分數,也比部分高考大省要高。

同理,即便在天津,優質大學的高考競爭同樣激烈,一樣是一幫尖子生在爭奪有限的名額。

而像三本院校,去年在河北、河南考試,甚至要比天津還容易。比如去年河北省三本理科錄取分數線只有358分,而天津則是407分。

另外有一點尤為重要,不同城市的教育傳統、教育大綱、教學習慣、教學模式等等也是各不相同的。

天津高考自主命題,又要求考生擁有3年學籍。也就是說,外地考生起碼在中考前就要來津就讀。

如果在初三來天津,即便孩子在原籍學習成績再優異,也需要適應新環境、新大綱、新模式;如果從小學就在天津就讀,那就相當於大家都站在同一條起跑線上,你也就沒什麼優勢了。

而且後一種情況,又涉及到家庭生活怎麼安排,家長如何陪讀等種種現實問題。

不管怎樣,孩子來天津上學並不是進了保險箱,各種競爭一樣都不會少,同樣需要家長、孩子的共同努力,最終還是要靠分數說話

甚至,對於外地生源而言,挑戰會更大。

當然,姜Sir旗幟鮮明地反對高考移民,還是希望更多外地人真正把家安到天津來。

每座城市都有每座城市的優點,每座城市也有每座城市的不足。

留在一座城市,可能是因為自己的大學,因為一份適合的工作,因為父母的期望,因為心上人的選擇,甚至只是因為某個小館子裡的一兩道菜特別合你胃口。

不管喜歡還是不喜歡,在現在這個時代,大家都可以自由選擇,用腳投票。

不可否認,天津經濟最近幾年遭遇了嚴峻挑戰。

但也必須承認,天津又是一座適合生活的城市,教育、醫療、文體等優質城市資源豐富。

天津的歷史只有600多年,本來也是一座因拱衛京師而誕生、因漕運經濟而興起的移民城市。

在姜Sir周圍,在天津地產媒體圈,很多都是外地人:房天下主編來自東北,搜狐焦點主編來自廣西,365淘房網總經理來自河南、主編來自河北,樂居總經理是湖北……

就連姜Sir自己,從小也是在哈爾濱長大。

最終,我們都成為了天津人。

打算來天津的,這座城市已經為你打開大門;不看好天津的,不必來就好了。

這都是再正常不過的選擇。

可是如果你一邊想方設法來天津落戶,讓孩子來上學,享受天津優質的城市資源;一邊又口口聲聲說著「要不是為了孩子上學,我才不會來這破地兒」。

這樣就沒多大意思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ErqlvWwBJleJMoPMsPb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