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贊】「如有意外,捐獻遺體」 乾縣白海生赴武漢戰疫情

2020-03-02     看咸陽


【點贊】「如有意外,捐獻遺體」 乾縣白海生赴武漢戰疫情


2月7日上午,中國非公立醫療機構協會陝西醫療隊赴武漢開展醫療援助,西安中醫腦病醫院針灸科主任白海生(乾縣人)等人組成醫療小組執行此次援助任務。

乾縣梁山鎮關頭鷂子村人,從醫20多年,是乾縣人的驕傲!

白海生是乾縣人,有著20多年臨床經驗,也是2003年非典期間發熱門診中的一員,他對疫情防控高度敏感,這個春節他幾乎是在醫院裡過的。

一是等候命令隨時出發,二是為危重症患者做好「守門人」。

考慮到當前嚴峻的形勢,他索性收拾好簡單的行李,從大年初六開始全天值守在科室。不僅憑藉經驗預見性地部署了科室的各項工作,每天和護士長不定時地進病房宣教、登記,儘可能地把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除負責針灸科的工作,他還負擔著院漸凍人專科病區的工作重擔。聽說他即將支援武漢,許多患者家屬拉住他千叮萬囑。

如有意外,我自願捐獻遺體,為人類醫學做最後的貢獻!

「在疾病面前,沒有哪一個醫生是孬種。誰都怕死,但是對抗疾病,特別是傳染病,是每一個醫生的職責。考慮到我們家親兄弟三人,父母有人贍養,孩子已經十四歲,基本成人,去武漢我可以全身心的投入戰鬥。」

在白海生的請戰書中,他還寫到:「如果我有什麼意外,我願意捐獻我的器官與遺體,以供醫學研究,為人類醫學再做一點貢獻。」

自疫情暴發以來,華南海鮮批發市場作為新型冠狀病毒始發地,受到舉國關注,被視為疫情風暴中央的「風暴眼」,讓人唯恐避之不及。

就在距離該市場1.5公里的地方,武漢市紅十字會醫院作為新型肺炎定點救治醫院,猶如攔截疫情的「第一道屏障」,在戰「疫」中頑強堅守。而白海生所在的醫療小組以及部分來自四川的醫務工作者就並肩戰鬥工作在這裡。

急救——突發危急 沉著處理

「醫生醫生!12床患者呼吸困難,經排查心電監護、吸氧裝置一切正常!」2月9日,是陝西援武漢醫療隊醫生白海生進入武漢紅十字會醫院隔離區重症病房的第一天,一進病房就趕上了驚心動魄的一幕。走廊外一位護士推著急救車朝著病房大步快跑,隨時準備進入重症搶救狀態。

「心率150次/分,氧飽和度60%,患者意識模糊。」護士高聲報告著。白海生第一時間走到患者床旁,抬高床頭,查看並詢問護士該患者情況,結合病情他發現目前呼吸機的呼氣末壓力偏高。

白海生與該患者的主管醫生迅速達成一致,對呼吸機參數進行了微調。不到半分鐘,患者的氧飽和度升至85%;3分鐘後心率降至105次/分,並保持穩定。患者的呼吸狀況有了明顯的改善,病房又恢復到了忙碌而有序的狀態中。

【點贊】「如有意外,捐獻遺體」 乾縣白海生赴武漢戰疫情

擔當——「呼吸機醫生」上線了

「大家都知道新冠肺炎患者因肺部損傷和肺實變造成呼吸困難,更有甚者無法自主換氣。」病人狀況穩定,白海生與12床的主管醫生討論起治療的細節,「重症患者想要挺過危險期,離不開呼吸機的支持,呼吸機可以說是新冠肺炎患者的第二個肺了!」

「你也是搞呼吸科專業的?」12床的主管醫生問。

白海生這才想起,作為新加盟的戰友他還沒有自我介紹:「我是來自陝西西安中醫腦病醫院針灸科的醫生,乾了20多年中醫,03年參加過抗擊非典,3年前為了更好地接治『漸凍人』患者,學習掌握了呼吸機操作技能。」

在白海生看來,中醫、西醫有著明顯的互補特色,在為了人類健康這一共同目標上,中西醫結合本就是兼容並濟的必由之路。

憑藉著對呼吸機的熟練掌握與應用,白海生除了開展日常治療工作及重症搶救外,還自告奮勇地承擔起病區呼吸機調節維護的工作任務,成了隨叫隨到的「呼吸機醫生」。

守護——戰在前線,不忘病患

隔離區內,他是一切以救治患者為中心的「呼吸機醫生」,與來自全國各地的醫務工作者們通力協作。

隔離區外,他還利用休息時間在「漸凍人」病友群里開展新冠肺炎防控宣講,給60多個因醫療救助、家訪指導而結緣的患者及其家屬解答疑惑。

白海生將自己在隔離區的工作排班表發給他最牽掛的漸凍人患者們,面對大家的擔憂他說到:「支援武漢,義不容辭!因為隔離區工作期間不能接電話,找不到我時不要著急,給我留言就行。我相信,武漢疫情很快會過去,等我回來就去看望大家!」

英雄本就是凡人

在國家和人民需要的時候

他們挺身而出、前赴後繼

他們朝著風暴中心逆行

以血肉之軀拼盡全力救死扶傷

願武漢挺過寒冬

許不日春風拂面

(來源:乾縣發布)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hQZwm3ABgx9BqZZIAle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