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志願者·紀實③| 艱難募捐路:「每天都被一種焦慮感逼醒,但我們不會輸」

2020-02-05     中國房地產報

正在裝箱的醫療物資。


中房報記者 田傲雲 湖北荊州報道

2月2日下午三點,張曉燕突然發來信息,「第二批15箱手術服今天發出了,京東物流確實不錯,這次說走的綠色通道,連運費都不收。」

她坐在家裡,每天一睜眼,就開始回覆信息,一邊聯絡廠家尋找醫療物資,一邊和物流公司聯繫,將這些物資在物流停滯狀態下送往湖北是張曉燕每天重複做的事情,「每天都被一種焦慮感逼醒。」

「我們最早的一批物資是1月28日通過順豐送出,31日下午突然接到消息說快遞被退回,除武漢外,湖北其他地方進不去。當天下午,已經聯繫好的江蘇、廣西地區的廠家,也紛紛通知我們,順豐無法發貨。」張曉燕告訴記者,「真是氣死人了,但是來不及生氣,就趕緊去聯繫其他物流。」

荊州市區一家醫院的器械科工作人員這些天也到處在找物資,1月31日上午,他突然收到淘寶店家的消息,他們在該店鋪購買醫療物資的訂單被取消,「說不管有沒有訂貨,只發武漢,但問題是周邊城市怎麼辦?基層醫院的資源同樣很緊缺。」

自從決定成立一個小組織為武漢的醫療機構籌集醫療物資以來,張曉燕她們就面臨著一堆問題:比如物資不符合醫院要求怎麼辦?遇到黑心商家怎麼辦?自行發送物資會不會給物流添堵?會不會出現操作不當違規的地方?

其中找物資與運輸是最難的,有段時間他們身心俱疲,甚至有了改變籌集物資的方向,但最後還是堅持了下來。「很多時候聽到來自那些供貨的人支持,心裡就暖暖的,覺得付出還是值得的。國難當頭,每個人都心繫著疫區,每個人都盡己所能的以各種各樣的方式支援著疫區。這場戰疫,我們不會輸。」

定向直捐

第一批捐助的物資。


年關將近,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在武漢爆發後,迅速蔓延至省內其他城市乃至全國。此後,湖北各地接連「封城」,全省各大醫院醫療物資告急,甚至有不少醫院開始對外發布求助信息,其中不乏省級醫院以及國內知名醫院。

「面對疫情,大家都變得緊張兮兮,甚至陷入了一種莫名的恐慌,每天唯一的動力就是打開手機看疫情相關新聞,後來我們開始思考能否做些什麼。」1月26日,張曉燕所在的北京盛廷律師事務所召開線上會議,大家的響應比平時工作還要積極。隨後,開始各自分工認領任務,募捐。

「錢有了,但是怎麼花也是問題。關於捐贈,大家心中的普遍印象不過是打在紅十字會帳號上驚人的數字,還有明星捐款的排名及各種吐槽。但我們還是希望實實在在地做些什麼。帶著這個疑問,團隊的每個人都陷入了深思,結果卻令人沮喪。」張曉燕在加入律所捐助小組後,隨著團隊拋出來的各種問題,她意識到,籌款其實只是最簡單的事,「國家撥了600多個億抗擊疫情,社會各界捐款源源不斷,現在需要的根本不是錢,而是買不到物資。」

「一堆問題擺在我們面前,比如物資不符合醫院要求怎麼辦?遇到黑心商家怎麼辦?自行發送物資會不會給物流添堵?會不會出現操作不當違規的地方?」張曉燕告訴記者,「我們只是律師,不是專業的醫療團隊,懂得的醫療知識少知又少,能夠動用的醫療鏈條各環節的資源也很有限。但特殊時期,真的管不了那麼多,憑著直覺,我們有些匆忙地定下了捐助戰略:不捐款,找物資,對接醫院,定向捐助,能幫多少是多少。」

考慮到全國的物資優先配送到武漢,全國的注意力也集中在武漢身上,根據武漢周邊媒體傳遞迴來的消息,湖北其他城市醫療物資壓力同樣很大,隨著武漢陸續有病人向周邊城市輸送,他們的物資壓力將會更大。張曉燕她們決定避重就輕,揚長避短,將目光投向湖北周邊沒有受關注的城市荊州,進行定向捐助。

尋物之難

找到的物資總是不符合醫院要求。


實際上,疫情爆發以後,武漢周邊城市無論是行政力量還是醫療資源都無法和一二線城市比擬,他們的情況比武漢更糟糕。

「和荊州多家醫院電話聯繫,他們說現在什麼都沒有。」1月27日,張曉燕團隊先是找到了荊州多家醫院發布的接受愛心捐贈公告,上面列舉了荊州市各大醫院急需的各類醫療物資。接下來,團隊每天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找物資。每個人將自己通訊錄里但凡和醫療沾點邊的,遠的近的關係篩了一遍。

但所獲信息少之又少。一方面,能夠找到的僅有物資渠道的供應量非常有限,價格也隨之上漲。另一方面,為了保證物資符合醫院需求,不做無用功,每拿到一條物資信息就馬上發到荊州各大醫院進行核實,但90%物資都被醫院否定。有的時候剛被醫院確認合格,但還來不及高興,就因為物資已經被人定走而沮喪。

一位人在蘇州的成員在得知律所醫療物資的採購任務後,立即放棄假期,每天早出晚歸在蘇州跑廠家、找貨源。1月28日下午,他輾轉得知某廠家有一批醫療物資時,立馬趕過去一邊與廠家洽談,一邊與團隊對接。

「那個時候團隊里有部分人開始有些彷徨,覺得不會有合適的物資了,提議說實在不行捐點別的吧。但也有一部分人說現在最缺的就是醫用物資,別的也不缺什麼了,我們的原則不能變,要捐就捐他們最需要的,而且不能怕麻煩,如果給醫院提供了不符合標準的醫療物資,那相當於間接害了他們。」張曉燕回憶說。

就這樣,一個物資同時發到兩三家醫院確認,每家醫院再根據自己的情況自行選擇和調劑,張曉燕他們將醫院求助信息和廠家物資信息進行整理再匹配。就是在這樣緊張又忙亂的情況下,成功配對的好消息開始傳來。

由於疫情爆發後,時常出現部分商家利用民眾恐慌心理發「國難財」的新聞,慎重起見,張曉燕團隊除調查企業的背景資料外,還鄭重其事的起草了採購合同。「雖然我一再囑咐不要太複雜,合同版本已經簡化地不能再簡化,廠家看到後還是很不客氣的給我們甩了回來,說不簽合同,排隊打款還得走關係。」

張曉燕告訴記者,作為一家律所,要是在平時,絕對不會做這種操作,但看著辛苦找來的物資,還是選擇匆匆忙忙的打了第一筆款項:在1月28日訂購500個醫用護目鏡,定向捐助荊州第二人民醫院。「沒事,數量不多,先趟趟路子。」

「也正是因為真的參與進來了,我們才發現幾乎全世界都在找醫療物資。」在深入了解醫療物資採購現狀後,張曉燕才發現形勢遠比他們想像中更為嚴峻。國內但凡有資質的口罩和防護服生產廠商基本都被當地政府徵用,經銷商、藥店全體缺貨,京東、阿里大平台開始全球摸底掃貨,全世界的海外華人開始自發組成各種愛心組織海外淘貨發回國內。只不過間隔一兩天,經銷商陸續發來的物資價格又高出了不少,而且符合要求的很少。「那一刻,真的有些後悔了,知道短缺但沒想到會這麼難找,那麼多人都找不到,我們就能找的到嗎?」

這時,張曉燕收到了朋友提供的一份醫療器械生產企業花名冊,裡面有700多家工廠。「有那麼一刻挺猶豫的,害怕已經被別人篩得差不多了,還會有希望嗎?」

相較於貨少、價高、渠道沒有保障的經銷商來說,生產廠家不僅價低、量多,且資質透明,兩相比較之後,團隊成員決定還是應該試一試,由客服組成員將700家工廠進行摸底。一天過後,篩出了幾家勉強有意向的工廠。

「這幾百個電話打下來,才知道人家是真的不愁賣,貨根本就不夠分,只不過聽說是捐助才願意幫一把。」張曉燕告訴記者,一家平常直供醫院的江蘇廠家只能勉強湊出2000付醫用手套,並且廠家老闆還強調,這些雖然不是口罩、防護服最緊迫的物資,但對一線醫護人員來說也同樣急缺。「我們把醫用手套的物資消息告訴聯繫的醫院,很快就被醫院確定需要。」

在這場疫情中,買家在堤防賣家的時候,賣家同樣也在小心買家。

「700多個廠家中,有一個廣西的毛老闆反覆和我們確認用途,說本來已經全定完了,如果我們的確是捐給湖北疫區的,願意從別人的訂單中拿出來一部分給我們,他說擔心有的人買了用於非緊急病症的治療,或被黑心商家買走。」這是張曉燕遇到的十分謹慎的廠家,專門生產醫用的物資,在確認張曉燕購買物資是為了捐給疫區後,他表示,口罩已經被當地政府徵用,市委書記每天都來視察,沒有任何餘地,但醫用手術服因為監管不嚴,能夠協調一部分出來。

此時已經是1月30日,張曉燕通過朋友得知武漢協和醫院物資告急,加之發往荊州的物流反覆出現狀況,他們決定把焦點轉到武漢協和醫院,開始與他們對接裝備。

醫院醫療物資受捐需求表。


「我反覆和醫院強調,我們採購到的手術服不屬於防護服,無法用於隔離區,可他們還是發出了能夠接收的意願。或許是因為符合標準的防護服和口罩太稀缺了,每天面對大量的病人,各種物資日消耗都相當大,對於他們來說,這已經屬於目前市面上能夠找到的比較好的物資了。」與武漢協和醫院對接的過程,讓張曉燕十分意外,「武漢協和醫院對醫療裝備的要求反倒沒有荊州地區醫院高,一些被荊州地區醫院否定掉的裝備他們也表示能夠接受,且對接形式更加靈活。」

之後,張曉燕按照武漢協和醫院報出來的需求量向毛老闆提出了想要3000套手術服,「他稍微猶豫了一下就答應了,還說一批不齊我再湊第二批,保證湊齊。後來談到價錢,他向我解釋說,春節假期加上此次疫情的影響,許多工人並不願意上班,使得用工成本巨增,物資成本增加,比平時的價要高出好多,但會低於市場價。看我二話沒說同意後,老闆可能不忍心,每件又減免了一塊錢,也答應給我開發票。這也是幾天來,因為物資的事身心疲憊,聽到老闆這樣說,心裡暖暖的,覺得付出還是值得的。國難當頭,每個人都心繫著疫區,每個人都盡己所能的以各種各樣的方式支援著疫區。這場戰疫,我們不會輸。」

物流,物流還是物流

順豐速運微信公眾號明確暫停全網寄遞湖北(除武漢)城市的收寄服務。


找到物資後,就到了最棘手的一個環節,湖北全面封路,物流又面臨大問題。

團隊考慮了多種方式,在經過與廠家反覆確認,選擇了相對來說比較靠譜的順豐速運。張曉燕回憶說,「當時的物流還強調,只要寫明是救災物資,一般都會通行。」

1月28日晚,張曉燕直接讓廠家發貨到醫院,由於缺少經驗,發件人信息上沒有留有律所信息,或許是處於非常時期,收件人既沒有收到系統發來的快遞單號,也無法通過順豐的微信公眾號自行查詢物流信息。「只有輸入快遞單號才能查詢,但真的是忙不過來了,廠家也沒有整理出單號,要單號就只能等著。」

這導致物流信息無法詳細掌握,接下來就是熬人的等待,張曉燕每天醒來第一件事就是詢問廠家進展。1月31日下午,廠家突然發來消息說,荊州物流受阻,物資滯留廣州無法發送被退回。「廠家說除武漢外,湖北其他地方都進不去,醫療物資也不行了。」

類似的資訊接連而來,1月31日當天,江蘇、廣西等地多家已經對接好的廠家紛紛發來消息說物資送不出去。「廠家們說發往湖北的快遞,順豐發不出去,順豐小哥也不接,真的是傷透腦筋。」

順豐官方的電話一直打不通。來不及生氣,物資不等人,團隊的人只好趕緊聯繫其他物流公司,「京東回復我說第二天上午10點以後就去取貨,有朋友給我介紹了個廣西志願者,可以幫忙搭把手。」

「這次說是走的綠色通道,連運費都不收。不過,他們目前沒開通荊州,只能走武漢,其他城市沒說,需要提前核實。」成功將物資發往湖北後,張曉燕感覺鬆了一口氣,至少不用每天那麼緊盯著物流。

張曉燕說,從決定定向捐助開始,看到了太多令人感動的事,也認識了很多可能一輩子不會相見的朋友。比如由海外華人朋友自發組成的「新冠臨床救助USC小組」,他們將捐贈物資直接送到醫護人員手中。雖然沒有通過這個組織從海外採購過任何物資,但面對她的諮詢,他們都會給予非常專業和耐心的解答。比如當運送物資的物流出現問題時,只要在群里求助一聲,就會有各種各樣不計回報的人主動幫你聯繫各種渠道和關係,有人會把物流公司負責人電話提供過來;有人會馬上詢問你詳細情況,並告訴你當地的志願者會去接應;有人會馬上拉進來一個朋友,大家之間沒有寒暄,上來就詢問你的情況,以判斷他是否能夠幫上忙。

張曉燕很想感謝他們,雖然大家之間並不相識,但是有一個共同的目的,把物資送到奮戰在一線的醫護人員手中,全體同心,支援疫區!

呼籲信

來自張曉燕的呼籲:

幾天來一直聯繫捐助事宜,感覺也算積累了一些經驗,有些話特別想拿出來和大家分享,算是疫情期間對大家如何支援疫區發起的一個小小呼籲吧:

請大家一定要節約使用口罩。因為疫情發生突然,一時間需求量巨增,加之工廠用人成本增加,短期內物資緊缺還會是會存在的。希望大家儘量少出門,節約口罩的使用,目前市面上N95和外科醫用口罩已經很稀缺,儘量把符合醫用標準的口罩留給醫護人員,他們真的很需要。

不要盲目捐助。如果想捐助,一定要提前和醫院核實需求,與廠家核實資質,避免捐助的物資不符合醫院需要,或者買到假貨,那樣醫護人員會更危險。這真是一個很費心,很專業的事,必要的時候可以尋求專業人士幫助,或通過信得過的慈善機構進行捐助。

如果有好的物資渠道及時共享。這是一場持久戰,物資仍然很重要。如果您有物資渠道,請共享出來,好心人很多,你不需要會有別人需要。不要擔心我們能做的不多,至少我們能保證這些物資是送給最需要的人,而且我們多買一份黑心商家就少買一份。

多一句溫暖。如果您的居委會給您打電話詢問您現在的狀態,請在掛電話前和她說一句:您辛苦了!如果您因為疫情隔離在家沒辦法和您的親人、朋友、同事相見,至少可以每天送去一句慰問,「嗨,我很好,你好嗎?」讓彼此知道各自安好,因為此刻,他與您一樣孤單。國難當頭,如果我們什麼都不能做,至少我們可以把溫暖送給他人。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hKjUFnAB3uTiws8K-5k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