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盜墓筆記》到《重啟之極海聽雷》,五年輾轉的盜墓IP是真難拍。
近日,有人氣IP之稱的《盜墓筆記》,又上新改編自南派三叔同名網文的《重啟之極海聽雷》(以下簡稱《重啟》)網劇。
作為南派三叔親自擔當總監製、總編劇,南派泛娛參投的盜墓IP又一影視化作品,《重啟》項目從初現發布會到正式播出歷時三年。該劇講述了吳邪、王胖子、張起靈「鐵三角」在十年之約結束、退隱雨村之後,為了找尋消失的三叔、揭開雷聲秘密,再次踏上一段冒險之旅的故事。
這一次,「鐵三角」的再聚首成色幾何?
虛焦的「鐵三角」
《盜墓筆記》系列最讓人印象深刻的,除了驚險奇異的地下世界,就是「鐵三角」之間的友情。
《重啟》中,吳邪由朱一龍飾演,王胖子由陳明昊飾演、張起靈由黃俊捷飾演。三人就知名度而言,曾出演過《鎮魂》《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等熱劇的朱一龍讓人「眼熟」,另外兩位稍微「眼生」:一個是《沙海》里就演過該角色的2.0版王胖子,一個是青春網劇中的新人。
對於演員而言,「眼熟」的好處是觀眾對該演員的臉有辨識度、記憶點,「眼生」的好處是觀眾會更加關注演員對角色的詮釋。目前,《重啟》中的「鐵三角」,更像是打了個合格的「樣」,卻無飽滿的角色靈魂。
劇中的吳邪,是人到中年、得知自己身患絕症的吳邪。從扮相來看,朱一龍深邃如刻的五官、略顯病態的神色與書中角色相符。但從劇情設定與人物行為來看,比如遇事不決求助二叔、下墓後一驚一乍的表現,都讓人難以把他與那個已經去過雲頂天宮、看到長白山青銅門後的秘密,周旋在老九門新仇舊恨中的成熟吳邪聯繫到一起。換句話說,此時四十歲吳邪內心情感複雜、遇事沉穩,不該再是少年時期的「天真」。
陳明昊的王胖子,是「鐵三角」中的喜劇擔當。書中的胖子,插科打諢中有勇有謀,是個膽大心細、貪財好色的人物。《重啟》中的胖子,有想偷雷公像的貪財,有在墓中嬉鬧的皮,但勇與謀的顯性特質暫時缺失。
黃俊捷飾演的張起靈沉默寡言,目前與劇情參與度較低,只有一個帶著帽子的模糊身影,宛如一個在劇中擺拍的COSER,沒有角色智與狠的一面。
劇中「鐵三角」間的感情互動,在三人下古墓時出現幻覺時有過重點體現。在第十集中,暫時失明的吳邪心中執念想要找到自己失蹤的三叔,於是在特殊環境和聲音的蠱惑下出現幻覺,對阻攔他的胖子痛下殺手。
這一場戲中,吳邪的精神在清醒與失控間來回切換,而胖子喊他的名字,應該是他恢復理智的一個轉折,也是「鐵三角」間友情與默契的體現。但劇中的處理卻是極為模糊的,吳邪恢復理智時,胖子喊的話跟前面失控時並無太大區別,而他清醒後無法控制自己的行為時,讓胖子「閃開」的話也頗為生硬,情緒波動平淡,僅靠背景樂是難以調動觀眾情緒的。
感情刻畫平淡、人物性格單薄、劇情發展生硬,讓胖子、無邪、小哥三個重點人物在《重啟》已播1/3的故事進度中著實有些「虛焦」,像符號化的盜墓IP典型人物,沒有鮮活感。
五年輾轉,盜墓IP依舊難拍
談論《重啟》時,需要捋一捋南派三叔和他的《盜墓筆記》IP。
南派三叔的系列小說《盜墓筆記》,於2007年出版了第一本《七星魯王宮》,2011年出版了該系列的最後兩本《盜墓筆記捌—大結局(上)》《盜墓筆記捌—大結局(下)》。從魯王宮的第一次下墓,到怒海潛沙、雲頂天宮、蛇沼鬼城、陰山古樓等地的探險,「鐵三角」在《盜墓筆記》里的故事已經結束9年。
但在《盜墓筆記》結束後,依託該系列的延伸小說——圍繞小哥身世之謎的《藏海花》、作為《盜墓筆記》後傳的新故事《少年篇·沙海》、盜墓筆記前傳的《老九門》、以及於2017年開始在微信連載的《盜墓筆記》後續故事的《重啟之極海聽雷》等盜墓IP作品,三人的探險故事依舊吸引著許多「稻米」,在很多人心裡,「鐵三角」是白月光般的存在。
從最開始同題材小說《鬼吹燈》的同人文,到如今自成一派的《盜墓筆記》大IP,這離不開圍繞吳邪、張起靈、胖子三位「鐵三角」人物的延伸文、CP粉的共同努力。可以看到,盜墓筆記IP的生命力正是來源於此,源源不絕的新故事和老人物相互交織,同時大量同人、CP內容作為另類補充,讓IP長線發熱。
盜墓IP劇人物關係圖
最初,南派三叔把《盜墓筆記》1-9部六年電視劇的改編版權賣給了歡瑞世紀。隨後,瞄準影視市場IP熱的機會,南派三叔在2014年成立的公司「南派投資」,在2016年更名為「南派泛娛」,負責對南派三叔創作的小說進行IP改編、開發,當時樂視、小米紛紛入股。2015年,風頭正勁的南派投資啟動「盜墓筆記大計劃」,市場價值預估超200億。
左手是炙手可熱的IP,右手是財大氣粗的資本,從2015年的《盜墓筆記第一部》、2016年的《老九門》、2018年的《沙海》、2019年的《盜墓筆記之怒海潛沙&秦嶺神樹》再到剛開播的《重啟》,盜墓筆記系列劇一直是該IP影視化的重點內容,但口碑卻一直平平,五部IP改編劇的均分為6.34(截至7月22日)。值得一提的是,雖然目前《重啟》豆瓣評分尚可,但仔細看很多打高分的評論內容是相似的,真實的觀眾口碑還待觀察。
從原著來看IP,《盜墓筆記》的精彩之處在於特別的人物塑造與細膩的心理描寫。往往《盜墓筆記》系列在影視化的過程中,遭到詬病的重點就在於此——「鐵三角」的人物難選,演員難演繹。在圍繞「鐵三角」的不同《盜墓筆記》故事中,人物是多面而具有成長性,因此對於讀者而言,每個人心中的人物形象也各不相同,導致製作方很難找到一個影視化選角的「最大公約數」。
同時,原著中在以第一人稱為敘述角度,注重細膩心理描寫的特色,也對IP在影視化後的劇情要求很高。換言之,場景的氛圍易於塑造,但講故事的心理氛圍難以塑造,這些無法依賴特效或是布景,更多是需要演員的演繹以及環環相扣的劇情推動,以營造出懸疑、驚悚等心理效果來調動觀眾情緒。有些《盜墓筆記》改編影視作品過於注重偶像效應、注水原創人物,缺少對劇情的精雕細琢,最後呈現出來的影視作品像CP粉絲自嗨的同人視頻,忽視「講故事」的核心要素。
第一人稱敘事、注重心理描寫的《重啟》原文(來源:南派三叔公眾號)
相對而言,始創盜墓小說「世界觀」的《鬼吹燈》原著更像民俗怪談,注重展現離奇故事與異域風俗,反而人物塑造會更為類型化一些——如同好萊塢探險類型片中「勇士+美女+硬漢」的角色模板,人物行為具有可預見性。這意味著在影視化後,即使每一部換主演,在該IP重劇情的特色下,觀眾更易接受新的「胡八一、王胖子、Shirley楊」。可以說,這也是《鬼吹燈》與《盜墓筆記》在相同題材下IP的不同特點。
對於大IP而言,每一次改編後的口碑滑坡都是一片雪花,帶來整個IP的「雪崩」,這意味著IP方需要更珍惜「羽毛」,才能讓IP有更長線的生命力。
《盜墓筆記》的螢屏故事,也許剛開始。
-END-
輪值主編:依梧
作者:Siberia
編輯:日拋搖滾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