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心直播間」這項疾病會引發室顫危機?心律失常真可怕

2019-12-09   心胸健康資訊

成年人們都說:我不敢生病、不敢放棄、更不敢等。

o 不生病,就意味著身體健康,心臟病猝死也會離自己很遠。

o 不放棄,放棄就意味著對生活的不負責,對自己健康的無視。

o 不敢等,所以一點點的心跳加快都要跑醫院去檢查吃藥。

o 因為再耗下去,那是生命的代價。

想要靠健康無憂的人生支撐我們去生存,不現實,了解慢性心血管疾病的基礎病變——心律失常成了每個人預防嚴重猝死的基礎概念普及…

你知不知道這組數據呢?

2017年,一項由國際心胸專家俱樂部發起,針對俱樂部定點醫院之一的上海遠大心胸醫院兩萬餘名醫院門診心臟疾病患者展開的針對上海市兩萬餘名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萬人心血管疾病大調查2017》顯示,在冠心病患者中,50歲以下人群占7%;而在心律失常患者中,50歲以下人群占了37%。特別是在21至30歲年齡段的患者中,心律失常的檢出率遠超其他心臟疾病的檢出率,成了這些心臟疾病中的「狀元」。

或許這只是證明心律失常人數龐大,還看不出它的什麼危害。那麼下面這組數據你又必須要銘記了!

2018年8月18日,「東南心律論壇暨心律失常介入治療規範化研討會」上獲悉,全國每年50萬左右可能發生心臟猝死,八成以上都是心律失常所致。

看到這,或許你會疑惑,普通人都會有的心律失常為什麼那麼可怕?

事實上心律失常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會遇到以下問題:

1、房顫來了

房顫,是常見的心律失常,主要表現為心房收縮功能喪失,心跳不規則。房顫通過發病時的普通心電圖和動態心電圖均可捕捉到並確診,但表現因人而異。常見的是心慌,也有些人可能會感覺胸悶、氣短或者出汗。

2、心動過緩低於40要警惕

正常成人的心率在每分鐘60~100次之間,低於60次稱為心動過緩。比較常見的是竇性心動過緩,可見於健康成人,多見於老人和運動員。嚴重的心動過緩,如竇性停搏或嚴重的房室傳導阻滯,多見於老人或器質性心臟病患者。

3、出現早搏後要做治療

心臟工作,如果提前出現一次跳動,之後停頓一下,就像是演奏舞曲亂了節奏,這種情況被稱為早搏。臨床中,有些早搏沒有症狀,僅在體檢做心電圖時被發現。如果早搏是體檢查出來的,患者無任何感覺,不影響日常生活,這種情況大多不用治。若症狀明顯,應在醫生指導下治療,如服用抗心律失常藥物或接受治療。


更可怕的是,還有惡性心律失常蟄伏在人群之中!

心律失常簡單理解就是心跳跳亂了, 比如我們常說的房顫、早搏、傳導阻滯、病竇、室速、心臟停搏、預激、室顫等等都屬於心律失常。其中惡性心律失常會在幾秒鐘內死亡,比如說室顫,就是心臟跳動的特別快,以至於心臟已經沒有了供血能力。心臟沒了供血就和心臟停跳的結果是一樣的,我們常看到電視上電擊病人,那就是心臟室顫,必須馬上電擊,否則幾分鐘就會發生腦死亡。發生室顫的原因很多,比如說急性心肌梗死、嚴重心衰、嚴重心肌病、電解質紊亂等等疾病。

那麼問題來了,這些心律失常究竟該如何治療?我們所必須要了解的那些心律失常的常識究竟有哪些?2019年12月17日(周二)下午14:00,特邀中國心力衰竭學會常務副主委、中華醫學會心電生理與起搏學會常委孫寶貴做客醫心直播間就「心律失常怎麼治療」為大家直播答疑。

據悉,醫心直播間,健康0距離!立足心胸健康科普,傳遞健康生活理念,醫心直播間是一檔專門針對心胸問題在線科普、答疑解惑的在線互動欄目。每月會邀請心胸領域的專家通過視頻講解和在線答疑的形式對心胸問題進行探索,為大眾解決實際問題。

您可直接點擊文章底部「了解更多」進入直播,提前收藏地址,準時觀看心律失常精彩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