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源頭起!江夏嚴格把關豬肉質量,保障市民舌尖上的安全

2019-09-18     江夏TV

(區融媒體中心記者 高姝 朱軍 陳思源報道)自從非洲豬瘟疫情爆發以來,很多市民就對豬肉安全耿耿於懷,儘管有專家一再表示它並非人畜共患病,但大家對購買豬肉還是非常謹慎,市場上豬肉的安全與否也是最近市民關注的焦點。

記者來到中心港菜場,看到這裡的生肉區幾乎無人光顧。肉攤攤主告訴記者,自八月初開始,豬肉就開啟了一路漲價模式,市民的購買量也隨之減少,原來一天賣兩百斤肉沒問題,現在七八十斤也賣不上。

肉攤攤主 張四毛

豬肉一天漲一塊五,一天漲一塊,天天漲,這個肉都沒法賣了。這兩個星期都漲到二十元一斤。

江夏區中心港農貿批發市場負責人 柴國軍

由於非洲豬瘟影響,現在生豬源很少,所以也導致了現在豬肉的價格非常高。

豬肉價格高只是市民不願購買的一小部分原因,市民更擔心的則是豬肉的安全問題,市民魏婆婆就說到前段時間一點都不敢吃,今天是幾個月來第一次買豬肉,想給自家小孫女弄點瘦肉湯,補充營養。

市民 魏婆婆

現在我覺得別人都在吃沒什麼事,所以我也就買一點,但是還是吃得很少,我今天到這裡大菜場來先買一點回去放在冰箱裡面,不會一次吃完它的。

而生豬質量的保障,還是得從源頭抓起。記者驅車來到位於法泗街的合一銀河養豬基地,在要求進入生產區查看生豬情況時,老闆卻一口回絕。

原來,飼養員在進入生豬生產區時,都要先進入隔離區洗澡換衣,經過三天隔離後,通過了非瘟病毒檢測才可進廠作業。

目前生豬養殖在豬場內部管理來說,它就是一個鐵皮管理辦法。也就是說嚴格的把豬場和外界的環境隔離開來,不能讓有一個針尖大的縫,就是叫做鐵皮管理,外圍的話就是儘量的杜絕有可能的病毒,污染我們周邊的環境。

記者並不能進入到廠內拍攝生豬的一個飼養的一個情況。但記者通過微信視頻連線到了裡面的技術人員小王,看一下裡面到底是什麼樣的一個情況。

記者:您能不能給我們簡單的介紹一下在裡面生豬的一個飼養的環境的情況。

技術人員小王:現在目前針對於現在非洲豬瘟的形勢,包括不管從外部還是從內部這一塊生產環節,都採取了很多的嚴防死守的一個措施,包括現在帶我進入的人員,包括物資質量和動保這塊,我們都會進行一個檢測隔離。飼料這一塊主要是在原料檢測這一塊和運輸這方面增加了一些環節。

隔離是手段,減少豬的養殖密度也是保障生豬質量的重要舉措。目前,合一銀河養豬基地已經減少了百分之三十的生豬量。

主要是生物安全的管理。對豬主要是實行淘汰和檢測。我們主動地把豬進行了部分淘汰,讓它養得稍微少一點,這種情況下,它的抵抗力就會好一些。

生豬生長環境得到保障,在流通市場的環節處更要層層把關。區農業綜合執法大隊對我區紙坊、鄭店等多家屠宰場每天的檢驗檢測報告進行督查,場內生豬在進廠和出廠前都應檢測。

生豬進場必須配有耳標號、非洲豬瘟檢測報告、瘦肉精檢測,再就是尿檢過了,我們再對生豬進行六小時的觀察,合格以後進行屠宰。

同時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對全區農貿市場、生鮮超市進行巡查,堅決杜絕未經檢疫檢驗、無非洲豬瘟病毒檢測合格報告和腐敗變質豬肉、病死豬肉等生豬產品流入市場。

凡是進入集貿市場銷售生豬產品的,必須提供這一個兩證兩張一報告,兩證就是動物檢疫合格證。肉品品質檢驗合格證,非洲豬瘟檢測合格報告,以及這一個動物檢驗合格印章,肉品品質檢驗合格印章。目前檢查的情況,整個市場還是非常不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h8piRW0BJleJMoPMUB3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