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個很火的話題,一位女性,大學教師,985研究生畢業,丈夫文化程度不高,家裡比較有錢。
內容大概是:女主丈夫因工作原因每月只能回家五六天,每月給女主十萬塊錢的家用,強制要求她必須花掉,每周要求她彙報買了什麼花了多少,達不到金額就會生氣。丈夫認定妻子只有花他的錢,才是愛他的表現,否則就是不愛他。
另外丈夫提出希望女主辭職做全職主婦,而女主只要做一個普通人,現在被丈夫這些要求如枷鎖般禁錮著。
這個話題突然讓我想起來了兩年前,網上那個「老公每月給11萬不回家」的帖子,引得大批女人羨慕掉眼珠子。
現在又冒出個每月必須花掉十萬,否則就是不愛他的。
逼得有人都直接表白我想做你丈夫的二姨太了。
乍一看是挺饞人的哈。
女主自己碩士畢業,大學老師,工作文雅體面,壓力又不是太大。
每月到手十萬家用,家中有保姆照顧生活起居,只需要用花錢來向老公示愛就行了。
都到這份上了,人生竟然還有煩惱?不差錢的女人還矯情啥啊!
讓我們這些加班熬夜、洗衣做飯、伺候老公跟熊孩子、還為房貸累禿了頭的勞動婦女們怎麼活?
難怪有人發出這樣問題:要不要試試每月2000工資沒車沒房的孤單日子啊!
調侃吐槽完畢,說點正經的。
曾經看過一些類似的事件:
夫妻二人,男人在外打拚,把賺的錢都毫無保留地交到家裡,錢越賺越多,時間越來越少。
長年忙碌,終日疲憊,回到家中連話都不想說一句。
妻子掌管財政大權,衣食無憂,物質不缺,但日日孤獨,就希望丈夫回到家能陪自己說說話。
當丈夫不能滿足這一點,她會忍不住抱怨。
這種抱怨讓疲累的丈夫很窩火:「我這麼努力還不全是為了這個家?你為什麼不能體諒我!」
丈夫的指責讓妻子更加委屈:「你以為我要的就是錢嗎?我要的是你的愛和陪伴!」
兩個人都很想去愛對方,也都很渴望得到對方的愛,卻最終在指責和抱怨中,罅隙叢生,漸行漸遠。
一個給的是錢,一個要的是愛。
一方交付了物質意義,一方渴望情緒價值。
也許兩個人都沒錯,但需求匹配出了問題。
「花錢一時爽,一直花錢一直爽「,女主現身說法打臉了這一金句。
任憑什麼事,一旦被強制,就變成了痛苦。
男主的強制,看似是霸道總裁甜蜜寵妻,但對女主,卻是一種近乎甄嬛回宮的悲戚:「這鳳冠霞帔,何嘗不是萬重枷鎖,鎖住我一生的歡欣」。
看得出,女主是個物慾很淡的人。
沒胃口的人,被要求頓頓吃下滿漢全席,那滋味可想而知。
基本能想像出,這對夫妻的日常,極大可能是相敬如賓的狀態。
相敬如賓,自古是一個形容夫妻關係的褒義詞。
在舊時代,這的確是一種非常難能可貴的關係狀態。
因為女性在夫權社會,沒有自我,沒有人權,當她能被丈夫「相敬如賓「地對待,說明她是被當個人來看待的。所以這是那個時代的女子最好的宿命了。
但相敬如賓,意味著客氣,意味著距離,意味著沒有真實與親密。
而真實與親密,恰是婚姻關係的核心根基。
男主渴望妻子是個能生氣、會撒嬌的女人,讓他能感覺到真實與依戀。
這句抱怨,恰是他渴望愛的信號。
男主對妻子「不花錢就是不愛我「的評判。
他沒有安全感。
安全感匱乏的人必然伴著低價值感。
而低價值感的外在體現之一,就是控制欲。
你不肯花,我就強制要求你花。
你花不完,我就要求你周周彙報,達不到標準就不算完。
在他的信念中,給妻子錢花,就是愛她的體現。
如果她不花,就意味著她拒絕了他的愛,否定了他的愛,讓他有失望和挫敗感。
這個行為背後,其實是兩點置關重要的信息:
- 他找不到除金錢以外的表達愛的方式。
很有可能,他的原生家庭就是這樣的。
他從小學會的愛的表達,就是給錢。
他的潛意識裡,不認為自己有天然被愛的資格,只有通過一些方式,才能換取愛。
一旦對方不接受他的錢,他感受到的就是不拿他當自己人,這讓他憤怒。
憤怒的背後,都是潛意識裡不被愛的痛苦。
這位女主可能會被有的人視為「有錢人的矯情「。
她有一份難得的清醒。
她沒有因為有一個「我養你」的丈夫而迷失自我,同時她忠於自己的感受——「買回家的包像枷鎖,只有工作時是自由的。」
這不是矯情,而是她清楚知道自己要什麼,清楚自己想掙脫的鎖鏈是什麼。
他們都沒有大錯,只是活在各自的模式里。
男人看不到妻子的精神需求,除了給錢,他沒有學會其它愛的表達方式。
妻子不肯花錢,就等同於對他的否定。
這種否定讓他懊惱並沮喪,他不太成熟的心智令他無力平衡這種情緒,繼而轉變為攻擊。
妻子有妻子的疲憊。
她只想要平常日子,在伴侶的「消費要求」重壓下,不能做自己。
她也無力看到男人的種種「霸道「表象背後,那份深深的脆弱和渴望。
他抱怨妻子「不生氣不撒嬌」,其實是一種變相的索愛。
在我看來,他們之間的改善,是可以從妻子那裡開始的。
她並不需要用花錢或辭職,來滿足丈夫的期待。
而是看到他的無力和虛弱。
然後嘗試從更深的層面,創造與伴侶內心深處的連結。
對自我價值感低的伴侶,需要做什麼?
表達對他的肯定和認可。
表達對他的依戀和需要。
表達對他的鼓勵和讚美。
讓男人看到在金錢之外,他在妻子眼中有如此之多的閃光點,他是如此值得被愛。
這段關係中,他的脆弱的內在小孩重新體驗被接納的感覺,他才會漸漸放下對金錢的執念和控制,才會關注到妻子的情感需求,並願意去滿足。
而他們的關係也就有新的機會,走向良性發展。
我知道可能很多人又會說「憑什麼「。
明明有問題的是男人,憑什麼讓女人做這些?
如果一定要分出個「憑什麼「,那就憑求助的是女人,痛苦的女人,糾結的女人。
就這個案例來說,我不認可那些「三觀不合,趁早離婚「的觀點。
他們彼此,冰山之下,都有更大的部分,需要被看見。
真實與親密,是婚姻永恆的追求,也是我們修行的功課。
我還說的是,真的不必羨慕。
只有粉紅夢幻里的少女,才迷戀霸道總裁愛上我的劇情。
而心智成熟的女人,調侃歸調侃,並不會真心希望「這樣的男人給我來一沓「。
因為我們更明白茨威格那句話:所有命運贈送的禮物,都在暗中標好了價碼。
最後補充一句:
如果一個女人真正視工作為生活的一部分,能從中享受創造的快感,滿足自我價值的來源,那你就可以堅定地選擇繼續工作——無論對方一個月給你多少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