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的時候,盼星星盼月亮盼了半年的電影《花木蘭》終於上線。
一個小周末過去,被迪士尼視為最後一根救命的大陸市場並沒如同預想的一樣讓影片起死回生,反而是送來了又一波差評高潮。截至發稿時,《花木蘭》票房還不到2億,豆瓣評分也跌破了5分:
儘管可以用撲到慘痛來形容,但只要是看了影片的,對這樣的結果應該毫不意外,因為這個故事它拍得就稀爛。
相比大家印象中「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亦或者動畫版的木蘭,真人版《花木蘭》拍的更像是《X戰警:鳳凰傳奇》。
我是瘋狂瞎劇透的分割線
花木蘭這個角色就像個擁有超能力的變種人,鳳凰是她的守護神,生活在你也分不出來哪朝哪代的時代里,本來能做個女英雄,但礙於傳統只能做個騎馬追兔子的家庭婦女。
這種悲劇的命運直到她打碎了媒婆家裡那套典藏版茶具五件套,氣得媒婆在二樓昭告全世界「花木蘭不抽煙不喝酒,但她是個壞女孩」為止,因為就在這個時候徵召士兵的人來了。
國王這兵也征的很魔幻,明明反派那邊都已經連下好幾座城池了,皇帝跟手底下沒人了似得,要求臨時徵兵,從頭訓練打造一支最強戰隊。反派倒是也很配合,聽說了皇帝的這個計劃,開始乖乖等待,眼睜睜看著這幫人從拿刀拿槍,打拳爬山一點點學起。
等這邊學會了兩邊終於開打了,趁著雙方正團戰,花木蘭自己跑去打野,結果就被對面的打野給控住了。反派女變種人也沒想到自己能遇到一個同類,看到花木蘭立刻覺得看到了年輕時候的自己,這還打什麼,當然是做她女朋友(劃掉)教母了!
於是乎,也不管花木蘭樂不樂意接受,鞏俐演的這個反派變種人就開始了自我感動式奉獻,第一次見告訴花木蘭如何覺醒,第二次見告訴她反派的陰謀,第三次見乾脆為她死了(可是到最後,花木蘭連您哪位都不知道啊)。
有人幫忙刺探敵情,又有覺醒的超能力,花木蘭就這麼過關斬將一路殺到最後,還幹掉反派救了皇帝。皇帝老謀深算,一邊說著全世界都欠你一個情,一邊要求花木蘭留下來給他做公務員。
花木蘭脖子一昂,老娘才不當社畜,收拾收拾回家了。
對此,皇帝很不開心,但是礙於面子他也不能撒潑打滾,於是讓士兵跟著花木蘭回家了,還送了把新寶劍以示誠意。至於最後花木蘭同沒同意影片留了個開放性結局,然後把最後一個鏡頭留給了鳳凰,直接點題——好一出鳳凰傳奇!
我是劇透完了的分割線
光衝著不倫不類的故事梗概,你應該就能GET到電影本身會有多差勁。
個人看完電影的第一感受是:什麼都想要,什麼都沒要好。
最明顯的就是從花木蘭身上體現出來的影片主旨,他想要強調花木蘭身上有忠、真、勇,更有蓋在這一切之上的、對家庭的「孝」,同時又想要通過「氣」這門超能力的覺醒來展現女性力量與自我。
按照這樣的思路,改編成兩版花木蘭是沒問題的,但當這兩種思想存在於同一部電影,在其所設定的時代背景下就形成了一個相互駁斥的結果。
原版本的花木蘭只是個甘願為了家庭付出的普通人,故事不存在覺醒一環,她所追求的只是平靜的生活,而一個經歷了自我覺醒的花木蘭於情於理都不會選擇回歸家庭,去做一個普通人,她嚮往的應該是更大更廣闊的天地。這一矛盾點並不是一個開放性結局能夠扳回來的……
之後是對於中國元素的使用。
我們之所以在開頭就說看不出影片發生在哪個年代,就是因為影片對於中國元素的使用相當混亂,而且不光是體現時代背景的元素上,還包括各種各樣其他方面。
福建土樓、高大的宮殿、莫名其妙的官服、老百姓的服飾與妝容;對忠、真、勇的理解,對孝的解讀,超能力「氣」的命名與含義;還有各種各樣的武打片常常出現的場景,竹子搭建的層疊高塔、飛檐走壁、挑水桶上山……這些東西影片都涉及到了,但仔細看下來你會感覺導演仿佛一個為了完成任務在網上搜索「中國都有什麼特色元素」的外國人,是什麼都拍了,但什麼都沒拍對,亂七八糟一鍋大雜燴。
除此之外,《花木蘭》在角色構建上也相當平面。
上面就提到了,作為主角的花木蘭從頭到腳就是個BUG一樣的存在,不僅為討好不同觀眾而設計的元素在她身上撞了個大車,兩種元素的體現也非常淺薄,尤其意識覺醒那一趴,感覺還沒有遭受什麼就完成了進化。
其次,鞏俐飾演的反派女巫,也就是我們前面開玩笑提到的反派變種人。按照影片設定,這個角色的複雜程度和心理變化本應該與花木蘭持平甚至高過她。
女巫看似能力無邊、風光無限,實則一直是被壓迫的一方,為求生存做了別人的傀儡,在這樣的狀態下見到同類,她的心情是複雜而激動的。三次見到花木蘭,到最後為其赴死,這層層遞進的感情過渡即便因為不是主角不需要太多筆墨去描繪,至少也應該有個簡略的過渡吧?
但事實上並沒有,鞏皇永遠匆匆來匆匆走,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每次再來就多愛花木蘭一分,至於其中緣由只能全靠觀眾腦補。
男主也是如此,因為加入了花木蘭自我覺醒的部分,對於營地生活的描寫被潦草划過,這也就去掉了男主與花木蘭之間絕大部分的感情戲碼(不單指愛情),失去了很多塑造男主形象的機會,讓他變成了一個只有在劇情無法繼續下去時才出現的推土機。換句話說,這個角色相比其他戰友沒有任何特別,隨時可以被代替。
還有啊,因為幾乎完全刪掉了迪士尼電影一向熱愛的音樂元素,以及《花木蘭》動畫電影中很重要的喜劇元素,直接增加了拍攝電影尤其是一部不屬於本土文化的電影難度。有些原本唱唱歌就能解釋清楚的過度,拍成嚴肅的鏡頭反而成了難事,也因而暴露了更多邏輯上的硬傷。
最後說說劉亦菲吧~
《花木蘭》口碑票房雙撲街之後,身為主演的劉亦菲被diss了好半天,又是說她票房毒藥,又是說她演技呆若木雞啥的……雖然演的確實一般,但綜上所述票房毒藥這口鍋可能還輪不到她來背,面對這支離破碎的本子,隔壁鞏皇也沒能演出朵花兒來。要說唯一要反思的,大概就是以後不管拿了啥大餅,咱都先別再急著貸款吹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