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囧媽》徐崢被逼哭,為什麼我們滿嘴是愛,卻讓親情變得面目猙獰

2020-02-03   爸媽精讀

作者:齊培松(爸媽進化論主筆)

這個春節,大家都籠罩在新型肺炎的恐慌中,所以今年的春節賀歲片紛紛推遲檔期,而徐崢導演的《囧媽》卻另闢蹊徑,在手機上就能觀看。

這一舉動讓因為疫情而宅在家裡的人們依然感受到了春節的歡快氛圍。

同時這部影片也傳遞著很多值得我們深思的親情關係。

01

有一種親子關係叫面目猙獰

影片中徐伊萬要去美國尋找妻子,卻陰差陽錯地坐上了開往莫斯科的火車,開始了與母親6天5夜的親密關係之旅。

徐伊萬的母親是典型的的中國式母親,對兒子的照顧面面俱到,盡心盡責,同時也嘮嘮叨叨。

無論徐伊萬做什麼,媽媽總是會一直不停地往他嘴裡塞吃的,核桃、小西紅柿等等,生怕孩子餓著。

徐媽媽說申時要排尿,於是先後給徐伊萬喝了薏仁水、各種飲料;兒子使用手機時間長了,媽媽語重心長地教育兒子,那樣會得老年痴呆。

後來在徐伊萬結婚後,還總是不停地追問,與張璐為什麼不生孩子,她的心裡絲毫沒有意識到,她眼中的兒子,已經是個40多歲的成年人了。

你們現在還在一起住嗎? 在一起住啊。

住在一起為什麼還不生孩子,那種事不做了嗎?

媽,是不是那種事,我也得向你彙報呀?

在沒有經過徐伊萬同意的情況下,徐媽媽私自給張璐打了電話。

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終於,徐伊萬爆發了:您為什麼這樣對我?

因為我是你媽呀!

而在影片中,徐伊萬的老婆張璐的一席話更加讓人深思:

你心裏面長了一個幻想老婆,你為什麼要鍥而不捨地改造我呢?你難道還沒有意識到,我不是你想的那個人嗎?

張璐的這番話與徐伊萬在火車上對媽媽說的話如出一轍,不禁讓人深思:當徐伊萬及其厭煩母親的控制欲時,他經過時間的洗禮,在不知不覺中,成為了母親的翻版。

一方竭力控制,一方拚命掙扎,這種親子關係,讓原本的親情,變得面目猙獰。

02

控制欲下的親子關係是一場凌遲

其實,徐伊萬的媽媽對兒子的控制欲,出發點都是因為愛,但是這份愛是用力過度的:總是希望孩子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所以孩子就必須得事事都要聽我的。

有多少父母都是這樣:因為愛,便可以肆意衝進孩子的生活,越位式的操作和掌控孩子的人生。

《奇葩說》中有一期節目說道:任何絕對地告訴你「我是為你好」,且不容辯駁,都是值得警惕的。

小麗是別人家的孩子,學習成績名列前茅,懂事聽話。

有一年暑假,小麗在家寫完作業,想出去和小夥伴踢會足球,但是小麗媽媽覺得那是在浪費時間。

那一年小麗12歲,卻因為這麼一點小事在家嚎啕大哭。

25歲那年小麗研究生畢業,被母親安排到一家國企上班。

28歲那年小麗嫁給了母親為她精挑細選挑選的丈夫,從此,小麗事業婚姻雙豐收。

36歲那年,小麗離婚,孩子患有自閉症,丈夫寧願凈身出戶,也堅持離婚。

小麗丈夫說道:她和小麗剛結婚,丈母娘就不停地催生,還隔三差五給自己和妻子送來中藥,美其名曰調理身體,但是小麗一點也不敢反駁母親。

而小麗的控制欲更強,不許自己加班,不許出差,每天晚上準時到家準備晚飯,早上提早起床準備早飯,每天晚上9點必須上床睡覺。

有了孩子後,尤其孩子3歲後,小麗給孩子制定了更加苛刻的學習計劃,一點也不給孩子玩耍的時間。

孩子6歲的時候,就開始不說話,每天埋頭看書或學習,再後來,孩子都不哭不笑不吃不喝,後來去醫院看病,大夫診斷為自閉症。

雖然這種控制欲的出發點是好的,可是控制下的最後結果,往往都是悲劇。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思維,作為父母,關心厚愛無可厚非,但是不能事事包辦。

你把孩子送上車,送一程就夠了,但是走哪條路需要孩子自己選擇,溝溝坎坎需要他們自己過。

學會放手,這是父母最高級的智慧,也是父母給予孩子最好的愛,相反對孩子控制欲太強,時間長了無論是對孩子還是父母都是一場的凌遲。

03

一個孩子最完美的人生,是擁有選擇權

中國父母的控制欲總是和自己的付出綁在一起,他們從內心希望孩子能聽他們的話,又有點害怕孩子不聽他們的話。

中國的父母很愛自己的孩子,而且家庭很重親情,但是極度缺乏界限感。

每一個孩子肯定希望擺脫控制欲強的父母,但是前提是成年之後的你不要依賴自己的父母。

然後要做的是分清邊界,為自己的選擇負責,為自己的行為買單。明確哪些是自己的事情,父母不能夠越位,哪些是別人的事情,守住自己的界限。

作為父母,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培養他獨立思考的能力和動手能力,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父母堅決不代勞。不要以任何愛孩子的藉口,用舔犢情深的父母關愛填滿了孩子的私人空間。

在《小歡喜》中,喬英子的原型不顧媽媽的反對,在高考的時候真的報考了南大天文系,畢業後進入了航天系統,成為了知名的科學家。

英國心理學家克萊爾說過:父母真正的成功,就是讓孩子儘早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從你的生命中分離出去。這種分離越早,你就越成功。

是啊,父母最需要的不是控制孩子,而是那顆自以為對孩子好的心。

其實一個孩子最幸福的事情,莫過於自己能決定自己的人生。

因為對於孩子來說,擁有選擇權,才是最完美的人生。

《囧媽》徐崢被逼哭,為什麼我們滿嘴是愛,卻讓親情變得面目猙獰

作者簡介:齊培松 ,富書專欄作者;本文首發爸媽精讀,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富書2018重磅推出新書《好好生活》

• 圖片源於網絡,版權歸圖片所有者。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