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 讀 :
太極既不是掄掄胳膊那麼簡單,也不是玄妙到難以企及的功法,只要按照正確的方法練習,每個人都可以體會到太極人生的樂趣。
來啊,一起打太極啊!
上官小紅:公園裡的大爺才練太極
歐陽小壯:太極慢悠悠的,還不如打拳
獨孤小強:我大學時學過,我給你打一套
母親大人:咱院兒劉大爺就是練太極把膝蓋練壞了
那個,你們對太極,是不是有什麼誤解?
太極並非老年人專屬
想當年,大部分70、80後,都在電視上追過《太極宗師》。每天都在捉急,楊昱干到底什麼時候能發現陳少琪是女扮男裝?
不對,是每天都激情澎湃,等著楊昱干排除萬難,終成一代太極宗師。
(那時候的吳京還是會回眸一笑的小鮮肉)
當年被太極帥得熱血沸騰的我們,在如今傳統文化正蓬勃發展的大好時光,反而對太極拳有了很多偏見。
首先,你可不要以為在公園裡練太極的大爺平平無奇。那是臥虎藏龍的公園太極圈。
而且,練太極可不分年齡性別。
有帥氣的小哥哥:
(太極拳世界冠軍)
超有范兒的小妹妹:
(青少年武術錦標賽太極拳第一名)
優雅的美女姐姐:
(在日本教太極的中國人)
仙風道骨的修行人:
(武當三豐派的道人)
是不是又帥又仙,好想和他們一起練太極?
但你以為太極看起來溫柔緩和,就只當它是養生操了嗎?
太極是武術中的內家拳
太極拳的產生,是古代修道人為了防身用的拳法,它是源於陰陽五行之道的技擊。
同樣是武術,也分內家外家。顧名思義,外家更注重筋骨的修煉,內家更注重內氣修煉。太極這樣的內家功,就是以柔制剛,借力打力。
當然,內家和外家並不是分得那麼絕對,就像武當太極,也要練習腿腳功夫。
很多成年人學武,是因為心裡一直放不下一個武俠夢。對於夢想來說,什麼時候開始追求,都不晚。但對於身體來說,年紀大一些,過於激烈的動作很容易傷到筋骨,尤其是有一些傷害,除非有專業的正骨醫生查看,否則短期內自己是覺察不到的。
可以說,太極拳是最適合成年人圓武俠夢的武術了。
就光是練好太極步,有了穩定的下盤,即便不去和人家打架,平時拿手機拍個小視頻都比別人的清晰。而且,一個人下肢力量越強,免疫力也越好。
你真的「學會」太極了麼?
所以,太極既然是武術,是技擊,它其實學起來就沒那麼容易。
你真以為練太極就是兩個人站在那兒互相扒拉嗎?
學會了「切西瓜、分西瓜」的動作,並不是學了太極拳。很多人學的太極拳,不是拳法,只是一套肢體運動而已。
那到底要如何學真正的太極呢?可以先從貓步和雲手開始。
雲手和貓步是太極的精髓。你可以不練任何太極的招式,但云手和貓步是一定要練的。而光是練這兩個招式,基本上,你也可以獲得所有練習太極的好處。
練習雲手,要練習單手雲手、雙手雲手、上步雲手、獼猴拜壽。
練習貓步,要練習深蹲、正貓步、倒貓步、正踢腿貓步、側踢腿貓步。
1.如果只能用一個動作表現太極,那一定是雲手。
(節選自楊碩誠老師太極築基線上課)
我們先來說單手雲手。
雲手是下肢或上肢的移動過程中,要整體協調的一個動作,所以一般人掌握有些困難。
因此我們把其中的個別環節先單獨拆練出來,等掌握熟練之後,再組裝到一起練習。
雲手是一個既防守又攻擊的動作,抬起右手,下撈,撈起來到臉前面再撥開。
下撈的位置,是感覺有一個人踢你的小腹或襠,然後你用手將他的腳撥開。
上撥的動作,是感覺有一個人用拳頭打你,你用手撥開他的拳頭。
撥開的時候,手不要高過額頭,也不要低過鼻子。當你撥開的時候,看到正中的位置的時候,手掌要微微外翻,就好像撥開、架開別人的手,有一個撥雲見日的動作。
2.正貓步是貓步中除了深蹲以外,最基礎的動作。
(節選自楊碩誠老師太極築基線上課)
立身中正站好,往前移動,微微屈膝,邁出前腳,前腳跟先著地,這時候重心本來在後方,慢慢地把重心推移到前腳去。
重心落到前腳之後,後腳往前收回,側身轉大約45度角,邁出後腳,變為前腳,這時候重心由後腳往前推移。
移動的過程中,有一個虛實、陰陽的轉換。開始時,後腳為實,前腳為虛,重心從後腳推到前腳之後,變成前腳為實,後腳為虛。
正確練太極不會傷膝蓋
敲重點:為什麼有人練太極會傷膝蓋?就是貓步的重心位置不對。
(錯誤示範——節選自楊碩誠老師太極築基線上課)
傷膝蓋有很多原因,其中一個比較重要的原因是,我們把身體的重量全部承重在我們的膝蓋上,這是因為我們的重心沒有掌握好。如果你的身體前壓,重心落在前腳掌,膝蓋超過腳尖,這樣身體的重量就都壓在膝蓋上,慢慢的,膝蓋就容易磨損。
練太極,一定要注意身體的重心位置。
所以,太極既不是掄掄胳膊那麼簡單,也不是玄妙到難以企及的功法,只要按照正確的方法練習,每個人都可以體會到太極人生的樂趣。
以上這些問題,算是目前大家對太極的四大誤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