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每座城市都有兩種面貌,這句話放在現在的鄭州,則體現在高樓林立的東區,和煙火氣十足的西郊。
而伏牛路,便是西郊煙火氣的一個代表。
關於光陰的故事
伏牛路北起建設路國棉六廠,南至淮河路電器廠,命名也遵循早先「南北以山,東西以河」的規律。就如南北向的嵩山路、秦嶺路、華山路,東西向的汝河路、淮河路、洛河路。
| 國棉六廠
名字,既是時代的映射,也有其一定寓意。而伏牛路,卻猛地讓小編想到了魯迅先生的「俯首甘為孺子牛」。
像是隱隱約約對應了這條路前半生的軌跡。
| 102公交車的起點/終點站
50年代建國初期,棉紡廠、二砂、電纜廠...紛紛拔地而起時,伏牛路也在為鄭州添磚加瓦,風光耀眼。而後工業大廈將傾,鄭州向商業轉型,西郊的光彩暗淡,伏牛路也不復昔日榮光。
如今他就像一直歷經辛勞的老牛,緩慢安靜,直至早上第一班公交的運行,整條街才開始喧鬧起來。
煙火氣十足的伏牛路
清早的伏牛路很是熱鬧。正逢開學,鬧脾氣不想去學校的小孩子被家長連哄帶扯送去學校。
| 送女兒上學的母親
下午時間閒散時,街頭常見頭髮花白的大爺聚在一起,坐在小馬紮上下象棋,打打麻將,站著圍觀的也饒有興致。
| 樹下打麻將的老人
| 路遇笑聲爽朗的阿姨
這一段長達三四公里的伏牛路,栽滿了鬱鬱蔥蔥的梧桐,除卻十字路口,一路上只有點點陽光從縫隙里漏下來。
昔日鄭州綠城的稱號,由此窺得一般。
記憶,從舌尖上開始
記錄光陰的不只是人與物,還有舌尖上的味道,以其獨有的方式,提醒我們不忘來處。
方秀華胡辣湯
早上喝一碗胡辣湯,是多數河南人共有的記憶。伏牛路的清晨便是在這一碗胡辣湯里,拉開了序幕。
作為街上味道經過多年驗證的老店,很多人心裡都留有一塊兒方秀華胡辣湯的位置。
他們家的胡辣湯,盛好會淋上一勺芝麻醬。總體味道鹹淡適宜,配料也豐富。肉粒很大,配以木耳、麵筋、黃花菜,還有煮的軟爛的粉條。相對於方中山,它的味兒不沖,對胃更友好些。
豆腐腦還算嫩,不過豆香濃郁,順滑可口,還不錯。小編偏愛甜的豆腐花~
再說肉盒,皮薄個大,餡兒足,外皮炸的酥脆,吃起來是油然生起的滿足感。肉包的餡料和肉盒的一樣,麻燙則是和油條差不多,炸的外焦里軟,直接吃或者醮胡辣湯都不錯。
| 超級大的肉盒
雞蛋灌餅
在方秀華胡辣湯對面,伏牛路178號院子裡,一家雞蛋灌餅的攤前,一早也排起了隊伍。
| 老院子雜亂,攤子不好找
說起來雞蛋灌餅,最講究的就是一個「灌」字,而老闆娘多年來都堅持著這一個字——將半熟的餅胚撕開一個小口,灌入打好的雞蛋,再放到下面的爐子裡烤。
| 才3.5元/個的雞蛋灌餅便宜實在,是很多上班族的早餐
熱氣騰騰燦若驕陽的雞蛋灌餅迎著晨光而生,刷上醬料,再裹上鹹菜生菜,便是難得美味。
| 雙蛋加上火腿腸,同城君有超豪華版~
延慶祥炸雞
往北去,途經伏牛路與伊河路交叉口時,會很多人停下來,買上一份延慶祥炸雞作為零嘴兒。
炸雞皮、炸雞翅是同城君的最愛。
炸雞皮很有特點,拋開對雞皮的偏見,口感又酥又脆,咬一口都掉渣。而翅根肉厚,焦脆的麵糊包裹著嫩滑的雞肉,吃起來噴香。
葛記燜餅
關於伏牛路上的味道,繞不開葛記燜餅。作為罕有的百年老店,它與合記燴麵、老蔡記蒸餃合稱「鄭州老三記」。
紅木雕欄,飛檐翹角,黑色的牌匾...一切保持著京都老字號傳統的建築風格,等到了冬天,紅木映白雪,也是十分美。
小編到時剛到飯點,食客絡繹不絕,眼見中秋要到了,很適合帶著家人一起吃飯。
老店菜品分量很足。招牌罈子肉燜餅,紅肉不柴不膩,餅絲軟香鮮美,配以軟糯綿潤紅豆粥,清涼開胃的綠豆沙,正好解了那一分膩。
| 罈子肉燜餅
一代人老去,總有人年輕
這條上,傳承幾十年的老店太多了。
少年時代在這條路上飛奔,一晃眼就變成成年人,林立的小鋪子,來來去去也換了不少。
從批發的夕陽紅冰淇淋,吃一根冰棍都是奢侈的年代,到現在遍地開花的飲品店。
還記得吃到人生的第一口酸奶的奇妙,到現在無比受少年歡迎的炒酸奶小店……
一代人老去,總有人年輕。消失了一部分,卻也會帶來了其他。
就像西郊,曾是幾代人夢開始的地方。
而如今的東區,夢逐漸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