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好人」代表用公筷為長者夾菜(資料圖片)
何為「舌尖上的防疫戰」?除了禁食野味,還有一項「餐桌革命」迫在眉睫——鍾南山院士等有識之士疾呼,以此次疫情為契機,掀起一場深刻而全面的「餐桌革命」,推行「公筷制」或「分餐制」。
2018年初,「揚州文明有禮二十四條」首條就是倡導「長者先動筷,夾菜用公筷」;今年2月1日,正式實施的《揚州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將倡導推進「夾菜用公筷」寫入地方法規,這在全國是開先河之舉;2月28日,市政府辦公室印發《揚州公筷公勺推廣八條新措》,「公筷行動」摁下快進鍵。
公筷公勺
揚州緣何走在全國前列?
2月27日,揚州報業傳媒集團聯合市文明辦在揚州晚報微信公眾號上發起微調查。4000多個調查樣本顯示,揚州市民在外用餐,公筷公勺使用率達81%。此前,中國青年報調查數據顯示,有59.3%的受訪者建議使用公筷公勺。顯然,使用公筷公勺方面,揚州走在全國前例。
2017年底,揚州贏得全國文明城市「三連冠」。2018年初,我市發布「揚州文明有禮二十四條」,並部署「公筷行動」3年行動計劃,到2020年,全市餐飲單位和農村集體聚餐場所實現「公筷行動」全覆蓋。
市文明辦等單位牽頭召開20多次「公筷行動」現場觀摩會,組織400多場次進社區宣講活動。「為愛夾菜,我用公筷」系列宣傳活動家喻戶曉,「揚州公筷」全球徵集評選活動引起國內關注,收到千件創意佳作。
市食藥監局向20個示範街區、200家餐飲示範店派送公筷、公勺1.5萬副……市區和各縣城鎮三星級以上賓館、大型餐飲單位、學校以及醫院食堂先行示範,逐步覆蓋全市各類餐飲單位。
去年12月30日,我市舉行《揚州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實施動員會,標誌著「夾菜用公筷」從文明倡導到明文立法,揚州在推行「公筷制」或「分餐制」方面,開全國之先河。
在家用公筷公勺
揚州如何「快馬加鞭」?
疫情之下,如何切斷病毒「口口相傳」的風險?「過去家庭和外界觸的機會少,但現在接觸得非常頻繁,建議在家庭中也要使用公筷,或每人有專用碗筷。」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的建議,成為全網熱搜、全民熱議。
調查顯示,只有不足20%的揚州市民有在家使用公筷公勺的習慣。家庭「公筷行動」,何其重要,又何其難也。推行「公筷制」或「分餐制」,知易行難,難在家庭、難在人情、難在習慣。
經此一「疫」,對傳統陋習猛擊一掌。推進「餐桌革命」,切斷病毒「口口相傳」,我們必須快馬再加鞭!
《揚州公筷公勺推廣八條新措》出台,為揚州推進「餐桌革命」、推進「公筷行動」指明方向。特別是倡導家庭使用公筷公勺、農村聚餐安全管理方面,舉措又細又實:要掛海報、倡議書和公示卡、要擺放公筷公勺、合理膳食知識卡、文明用餐提示卡;要有技能培訓、現場指導、考核機制。「三掛」「三擺」「三有」,彰顯規範,可操作、可督促。
疫情之下,揚州推進「餐桌革命」,正逢其時。
借「拍手稱快」之勢
成「快刀斬亂麻」之事
疫情防控總攻之際,揚州推出公筷公勺「八條新措」,很多網友拍手稱快。我市各級職能部門乘勢各施其招、各展其能,成「快刀斬亂麻」之事。
市文明辦著手對《揚州公筷公勺推廣八條新措》進行深入解讀,大力宣傳「揚州公筷十大益處」,凝聚市民使用公筷公勺共識。並聯手市商務局研究制定《揚州公筷公勺服務規範》,分門別類完善公筷公勺使用規程和方法,推廣辨識度強的公筷公勺樣式標準,設立一批公筷公勺樣式及推廣使用展示點,推動公筷公勺行動可複製、可操作、可推廣。
市食藥監局食品藥品安全總監洪昊介紹,今年擬再選擇200家餐飲示範店作為公筷公勺行動示範點,同時與總工會聯合開展「職工好食堂」創建工作。近期,將對星級賓館酒店、高速服務區、機關和企事業食堂開展公筷公勺行動工作開展一次回頭看活動。
行業協會也在積極行動。昨天,揚州市烹飪餐飲行業協會向全市餐飲服務單位發出「公筷公勺 文明就餐」的倡議書。
街道、社區是此次疫情防控的主陣地,他們一邊堅守抗疫,一邊宣傳推動文明公筷:廣陵區汶河街道「公筷聯盟」餐飲企業帶頭推廣公筷公勺;景區梅嶺街道發動中小學生做家庭使用公筷公勺的帶頭人;邗江區西湖鎮潤揚社區計劃每月11日設為「公筷宣傳日」;昨天下午,邗江區雙橋街道石橋社區組織「舌尖防疫 ·『筷』來行動」宣傳小分隊,向居民派送公筷公勺。
通訊員 潘莉 王磊斌 高月梅 記者 胡儉 趙磊 宮鋆煜 楊寶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