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薪門!漢能總部遭400員工討薪,「首富」李河君成「首負」?

2019-10-10   債市觀察

本文轉載自:債券觀察

「中國首富」的債務「黑洞」到底有多大?

2019年10月10日,2019胡潤百富榜揭曉,「二馬一許」名列前三,風光無限。而就在此時,四年前榮登榜首的「中國首富」李河君及他的漢能集團,正因欠薪風波,面臨著嚴峻的考驗

1、早有先兆的集體討薪

10月9日上午,數百名漢能移動能源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漢能集團」)員工來到奧森附近的漢能集團總部討薪。此次欠薪除工資外還包括報銷、公積金、社保等,涉及數千名員工,最長欠薪時長達5個月

10月9日下午,漢能集團董事局辦公室高級助理楊靖代表漢能集團與討薪職工溝通。據現場職工自行統計數據顯示,此次討薪人數約400人,涉及金額約3700萬元。但雙方未能就補償金額達成一致,溝通以失敗告終。

當晚,一份名為漢能集團《致全體員工的一份信》在網上流出,其中稱「極少數部分員工......在公司辦公區聚眾鬧事,擾亂了正常的辦公秩序,甚至煽動、串聯部分不明真相的媒體對公司和高管個人進行誇大事實的造謠和惡意抹黑造謠。」最終,漢能集團決定將涉嫌違紀鬧事的23名員工立即開除。

隨後,10月10日,一份名為漢能集團發布的《聲明》在其員工社交群內流傳,聲明中漢能集團表示,「此次討薪事件內容失實,原發媒體已經刪除」。但是,從現場圖片及諸多媒體報道可見,此次爆發的討薪事件確有其事,有員工甚至在群內揚言「要和李河君同歸於盡」

而據小債了解,不僅北京總部,漢能集團其他城市的辦公地點也出現員工討薪事件。

其實早在幾個月前,漢能集團就因欠薪、斷繳公積金和社保等問題受到質疑,當時有員工在網上發帖討薪。

如今看來,漢能集團陷入今天這般境地,早有先兆。

2、失血嚴重,債務纏身

2018年7月,漢能集團就被曝出,強制員工購買6億元的金融產品,用於營口移動能源產業園的建設。如果員工認購完成率低於50%,可能面臨辭退;高於50%但不能100%完成,可能被降薪。最低認購起步20萬元;崗位級別越高,需要認購的額度越多,年化回報率預期10%。

對此漢能集團曾發布聲明稱,公司鼓勵員工推薦親友及本人自願購買該產品,從未就此產品對員工提出強制性購買要求。

2018年11月,漢能集團又被曝出大規模裁員。除裁員之外,銷售等部門的各級員工被降薪。在此背後,是漢能集團日益緊張的資金鍊。

漢能集團旗下公司漢能薄膜2018年報顯示,其實現營收186.87億元,同比增長2.46倍;凈利潤為45.5億元,同比增長18.9倍。業績看似漂亮,實則是紙面富貴,經營現金流卻為凈流出6.97億元。

公司不僅主營業務失去造血能力,而且投融資也集體失血。年報顯示,2018年漢能薄膜經營性現金流為-6.97億元,投資活動現金流為-8.12億元,籌資活動現金流-3.77億元。

2018年全年漢能薄膜發電現金流失18.73億元。

截至2018年底,漢能薄膜發電負債總計148.28億元,其中流動負債126.59億元,占比85.37%。而同期帳面現金僅為3.14億元。

小債注意到,儘管漢能薄膜帳上躺著119.88億元應收款,但這些應收帳款的變現能力卻不容樂觀。資料顯示,由於無法判斷漢能薄膜2018年部分應收款能否回收,審計師對年報出具了保留意見

進入2019年後,漢能集團迎來債務問題的大爆發。

2019年4月18日,最高人民法院開庭審判了漢能集團與山東禹城市財政局借款合同糾紛一案,雙方涉及債務糾紛9.74億元,其中本金7.1億元,利息7608.42萬元,罰息1.88億元。

這還只是漢能集團債務冰山的一角。

天眼查顯示,漢能集團旗下漢能水力發電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漢能水力」)共有多達58條被執行人信息,被執行金額總計約120.75億元,其中57條為2019年之後被要求執行,金額約為108億元。除此之外,漢能水力法律訴訟也高達167條,涉及招商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中信銀行、華融等多家銀行金融機構。

此外,公開資料顯示,漢能集團還先後與成都西航港工業發展投資有限公司、常州濱湖建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淮安市盱眙經濟開發有限公司、長興經緯建設開發有限公司等產生數十億元的借貸糾紛。

2015年蟬聯大陸首富的李河君應該無法想像,漢能集團會在四年後落入這樣的窘境。

3、昔日「中國首富」

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剛從北京交通大學畢業不久的客家人李河君,向老師借了5萬元開始創業

1996年,李河君掌舵的漢能薄膜登陸港交所,公司股價一直表現平淡,基本徘徊在1、2港元左右,最低時甚至只有0.118港元。

2014年11月,長期無人問津的漢能股價悄然爬升,年底已接近3港元。進入2015年,漢能股價再度階段性上漲,2個月內便突破4港元,總市值超過1500億港元。隨著漢能的股價飆漲,2014年、2015年李河君蟬聯中國大陸首富

2015年5月20日,漢能薄膜發電因被質疑存在大量關聯交易,涉嫌操作股價被香港證監會調查,當天股價暴跌47%,李河君身價縮水上千億。隨後停牌四年,直到2019年6月份,漢能薄膜以私有化回A股的理由從港交所退市。

小債注意到,退市方案開始以現金進行私有化。按照最初的現金現金私有化方案,漢能所需私有化資金至少500億港元。但是後來現金方案並未成行,最終漢能薄膜私有化以換股方式進行

當時即有聲音指出,這是因為漢能「沒錢了」。言猶在耳,私有化之後的漢能集團便暴露出嚴重的債務問題,隨即導致如今員工集團討薪事件的爆發。

據小債最新了解的消息,漢能集團答覆討薪員工,將於10月15日為員工發放1~2月的工資。屆時漢能集團會如約發錢嗎?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