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趙曉璃
寫在前面的話:
近日,胡歌主演的《南方車站的聚會》正在熱映;據相關統計數據表明,目前該影片的票房已超過1.5億元!
隨著電影的熱映,胡歌的演技在這部電影中有了新的突破和提升,讓很多人都驚嘆不已。
從剛開始出道以顏值取勝的「小鮮肉」,到如今在演藝圈頗有口碑與積澱的「實力派演員」,胡歌這一路的成長,想必很多人都看在眼裡。
前不久,人民日報對胡歌進行了一次專訪,問他對於「職業瓶頸」的看法。
胡歌的回答堪稱經典,也非常契合職業規劃里的重要理念,大意是——
面對職業瓶頸,找到「創造型快樂」,才是真正的解決之道。
一、
胡歌談及人生有兩種快樂。
一種是消費性快樂;
這是感官上的,通常是由消費帶來的,這類快樂,對人生並沒有太多實際意義;
一種是創造型的快樂;
它能夠讓人產生持久的滿足,也能夠讓一個人真正突破職業瓶頸。
在訪談中,胡歌以自己為例說明了這兩種類型的快樂的不同之處。
他說,自己在拍攝《琅鋣榜》之後的日子裡,收穫的更多的是「消費性快樂」,大量的鮮花和掌聲將他圍繞,同時也給他帶來了巨大的商業價值,但這種快樂很快煙消雲散。
胡歌反思說,自己如果要繼續走演員這條路的話,至少不能重複。
事實上,胡歌談到的「消費型快樂」和「創造型快樂」,恰恰和我職業生涯規劃中的「興趣理論」有異曲同工之妙。
在職業生涯規劃領域,我們傾向於認為,人們口中的「興趣」往往只是一種情緒,它具有不確定性和善變的特點,比如有人喜歡旅遊,有人喜歡美食,有人喜歡聽音樂,等等。
這些興趣都是淺層的樂趣,往往通過消費獲得,確切說來,這些都是「偽興趣」,被稱為「感官刺激」。
而真正的興趣,不是那件讓你舒舒服服就能成功拿到結果的事情,它是那件你白天痛苦地想、晚上睡不好、早上五點起來,一邊苦笑著罵娘一邊咧著嘴幹完的的事情。
二、
從感官刺激到志趣,需要經歷三個階段。
1、感官刺激階段;
這一階段的興趣是我們最原始的興趣,它是通過直觀的感官刺激獲得的樂趣,比如美食、旅遊、聽音樂,等等。
在我們孩童階段,多半是感官刺激的興趣占多數。
例如,一個三四歲的孩子好奇心就很強,興趣也很多,但注意力的時間很短。
比如,他上一秒可能在畫畫,下一秒就會被動畫片吸引,再下一秒可能被遊戲吸引——這個階段的興趣就是這樣,好奇、多變而不穩定。
在我們經手的多數職業諮詢案例中,有不少來訪者也想通過興趣尋找轉型方向,但很可惜,他們的回答多半是:吃好吃的、睡覺、看書、旅遊、看電影、聽歌之類。
這些回答並不能給到我們任何有效的線索去分析及探索當事人的轉型之路,原因很簡單,因為這些答案基本等同於:「我沒有什麼興趣,我的大腦就像個孩童,誰更好玩更刺激,我的注意力就在哪裡。」
2、自覺興趣階段;
細心的你不難發現,人類停留在感官刺激階段的興趣,實則和動物沒有本質區別,比如小貓小狗也喜歡吃好吃的、撲蝴蝶、玩玩具,等等。
人作為高等動物,有一個顯著的特徵就是思維,一旦我們把興趣從感官推向思維層面,就能達到高一級的興趣維度,被稱為「自覺興趣」。
比如,有的人喜歡美食,但TA不滿足於此,還喜歡對照菜譜琢磨如何燒出一手好菜,甚至為此參加專業的學習及培訓,從而能夠更持久並定向在廚藝領域,慢慢在腦海中產生迴路,直至產生專業而穩定的能力(精通廚藝),進而通過這一能力,打開新的職業方向(成為廚師)。
3、志趣階段;
這個階段是興趣的高級階段,它不僅在於感官和認知能力,還加入了更深一層的動力,即,志向與價值觀。
一個在職業發展中有所作為的人,往往具備三大共同特點,即:內控的興趣(至少達到了自覺興趣以上的階段)、明確的方向(志向)與強大的動力(價值觀)。
——唯有如此,我們才可能獲得胡歌所說的「創造性樂趣」。
三、
放在胡歌的身上,我們不難發現這種樂趣的強大力量。
23歲,胡歌出演了《仙劍奇俠傳》里的李逍遙,他俊朗的外形和到位的演繹,一度開創了「無胡歌,不仙劍」的傳奇,這是胡歌的職業開局階段,可以說是旗開得勝。
就在正當紅的年紀,他出了車禍,臉上脖子眼睛上一共縫合了一百二十多針,面部也做了植皮手術,到了今天我們都能清楚地看到右眼的疤痕。
死裡逃生的他對於人生開始有了深刻的思考,將「活得有意義」奉為生命的追求,有了這樣一層價值觀,他開始迸發出前所未有的動力,不僅熱衷於公益,而且在自己的演繹生涯上有了更高的追求。
很快,他又重新站了起來,開始接拍新的影視作品。
尤其是《如夢之夢》中的五號病人,與胡歌的經歷非常相像,所以在他心裡,這部話劇才真正地磨練了自己的演技。
慢慢地,胡歌的演技越發爐火純青,比之前更多了一些沉澱和內涵,氣質方面,也顯得更加沉穩。
歷經艱難磨礪,這才有了經典的螢幕形象,梅長蘇。
這無疑是胡歌演藝生涯的一次巔峰。
據說,當年《琅琊榜》紙片人尋找演員的時候,正是看到了胡歌演的五號病人,這才有了後來的梅長蘇。
他演《偽裝者》里的明台,原本可以好好的做一個富家公子吃喝玩樂,卻變成了一個擁有家國情懷的秘密特工。
他演《獵場》中的鄭秋冬,在經歷牢獄之災之後的蛻變,步步為營,成為最有能力的獵頭。
到如今,他出演《南方車站的聚會》的悍匪,更是受到了人民日報的點評和認可。
胡歌用他這些年的成長之路,告訴我們普通人職業發展的一個真相,那就是——
四、
如何才能找到創造型樂趣呢?
在我看來,有三個重要的步驟:
事實上,如果你真的能做到前面兩點,機會往往會不請自來。
讓我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當時做車間質檢員的一位來訪者,阿紅。
阿紅是大專學歷,專業是市場營銷,畢業後的阿紅不想從事銷售工作(她不喜歡也不擅長和人打交道),於是便應聘到一家工廠從事車間質檢員工作——不論從學歷、專業性以及職場起步來說,阿紅真的沒有什麼亮點可言。
當時的阿紅和很多來訪者一樣,一度陷入了迷茫,她覺得眼下的工作無聊乏味極了,但又不知道自己到底還能往哪些方向發展。
我在諮詢中只給到她大概的思路,希望她能在諮詢後,結合工作實際情況慢慢挖掘。
令我倍感欣喜的是,阿紅真的聽進去了我的建議,根據她的反饋,諮詢結束後的她對工作內容進行了系統的梳理,她發現,自己的工作其實是有價值創造的部分的,那就是,很多不合格的產品有的經過改進,是可以再度使用的。
從此,阿紅從一名普通的車間工人,成功轉型到財務領域,這完全是出乎她的意料之外的。
阿紅的轉型之路,恰恰就是「創造型快樂」的重要體現和典型印證。
在知名心理學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賴的著作《心流》一書中,作者指出:
真正能讓人們產生持續樂趣的,是創造的快感......這樣的樂趣,需要我們投入精力,耗費能量和注意力。
以上。
作者簡介:趙曉璃,資深職業生涯規劃師,國家心理諮詢師,職場作家。著有以職業諮詢案例分析為素材的職場暢銷書《停止盲目努力:你的人生需要再設計》,成為職業規劃領域為數不多的諮詢實戰及個人發展實用書籍。2018年職業規劃及工作方法乾貨類新書《從極簡到極致:在擅長的領域做一個厲害的人》被評為2018年度經管類十大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