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競之都」前路漫漫,是什麼在拖累廣州的產業鏈?

2022-06-15     電競世界

原標題:「電競之都」前路漫漫,是什麼在拖累廣州的產業鏈?

極具感染力的口號、劍拔弩張的比賽氣氛、翻盤獲勝時的歡呼聲……身處電競賽事的現場,任何一位觀眾很難不對此動容。自2016年以來,電競這一原本在主流之外的數字娛樂文化體育產業逐漸走到眾人眼前。包括廣州在內,北京、上海、杭州、成都等地都提出過打造「電競之都」的口號,致力於將此作為城市的「新名片」。時至當下,廣州的進度幾何?

從無到有的「電競名城」試驗場

6月,廣州市人民政府官網發布《廣州市工業和信息化發展「十四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明確提出構建遊戲研發、生產製造、內容製作、賽事舉辦、場館建設、直播轉播等於一體的遊戲電競產業生態圈,加速將廣州打造成為「世界電競名城」。

時間往前推三四年,不難發現廣州對電競一直「偏愛有加」。從2018年提出培育全國電子競技中心之後,廣州及其轄區如白雲、天河、花都、黃埔等陸續出台各種扶持政策。2019年8月,廣州發布了《廣州市促進電競產業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19-2021年)》,力爭用三年時間基本建成「全國電競產業中心」,並將目標細緻拆解成幾大部分,包括開發電競遊戲產品、培育與引進國內外頂尖的電競團隊及電競賽事、建設一流電競競賽場館設施、發展電競綜合產業園等。

這股熱潮隨之吹向全省,帶動各地電競產業發展。廣東省電子競技運動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羅覺慧接受採訪時表示,目前廣東省已成為擁有主流最高級別賽事聯盟固定席位俱樂部最多的省份。

「在這裡,已有15個地市成立了電競協會,廣州、深圳、佛山、江門、惠州、東莞、珠海等相關政府部門都相繼開展過電競賽事、論壇等活動,廣佛深等三座城市已形成了固定的電競產業聚集區域。」另外,推動電競和廣州景區、商業、文旅項目的多維度結合,促進新型消費也成為了業內關注的重點。

她補充道,發展電競產業,城市需要更廣泛的包容。近些年,政府部門等多方社會主體對其態度有所變化,部分電競項目的賽事聯盟方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電競地域化,比如以城市命名電競職業俱樂部,除了當地的電競企業響應之外,相關政府部門還會給予協助,通過尋找主場用地、對接具有地方特色的資源等,為電競企業提供必要的幫助。

電競賽事、俱樂部等商業化進程不及預期

作為數字娛樂文化體育產業的新興模式,電競基於遊戲又超越遊戲,涵蓋了遊戲廠商、電競俱樂部、職業選手、遊戲解說和直播平台,擁有獨特商業屬性與市場價值。

相較電競玩家來說,電競賽事的直接參與者在門檻、難度等方面的要求相對寬鬆,即使從未玩過遊戲的群體都可能成為電競用戶。同時,隨著移動電競產業鏈條及生態布局逐步完善,因其操作簡單、准入門檻更低、碎片化時間內可娛樂、戰局時間短等特點,移動電競也在無形中加快產業邁向更廣泛的市場空間。

據艾瑞諮詢最新公布的數據,2021年中國電競市場規模達到1673億元,同比增長13.5%,電競用戶規模達到5.06億人。其中,移動電競遊戲是電競市場主要組成部分,市場份額占比為52.8%,由賽事、直播、衍生品等環節構成的電競生態市場占比25.4%,端游電競市場僅有21.8%。銀河證券分析師楊曉彤指出,雖然電競遊戲收入(用戶在遊戲中的付費)在較長一段時間內仍是電競市場的主要收入來源,但未來電競市場的增量空間將來源於電競商業化市場。

而俱樂部、賽事、場館等作為電競商業生態的重要組成部分,一直是各個城市打造「電競之都」的必備選項。以上海為例,自提出相關目標後,這座城市便大力促進電競場館的建設、電子競技重大賽事的引進等。據公開數據統計,截至去年,上海電競公司、俱樂部、明星團隊數量約占全國80%,全國每年500多項具有一定影響力的電競賽事中,超過40%在上海舉辦。

相較之下,廣東地區稍顯遜色。《2021廣東電競產業發展報告》顯示,廣東電競產業收入達到1236.3億元,占全國73.6%。其中,廣東電競產業的遊戲收入占總收入的92.7%;賽事收入、俱樂部收入及其他收入合計占比不足0.3%。廣東省遊戲產業協會會長蔡欣分析認為,去年廣東電子競技產業收入比同期増長3.2%,整體増速不及全國水平,主要在於廣東電競遊戲收入占比高,在電競遊戲收入増速陷入停滯後導致增速不理想,而且廣東直播、賽事俱樂部等領域占比較小,對產業的整體推動力不足。

事實上,在廣東重要電競賽事舉辦數量方面,廣州去年占據了「大半江山」。但在業內看來,這仍有不足。羅覺慧坦言,對廣州而言,在專業的電子競技場館建設,以及大型賽事、日常多量的小型賽事、本土賽事的舉辦等方面依舊比較欠缺。要打造「世界電競名城」,還是需要更多培育,包括在電子競技專業場館建設、大型賽事引進、扶持政策落地等方面多下功夫。

粵港澳大灣區電競研究院特聘專家黃思遠向記者表示,目前廣州的電競遊戲產業獲得較好發展的同時,市級政策層面缺位、場館平台缺位等問題,仍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產業發展。

「從『科韻路精神』到如今的『世界電競名城』,廣州的發展軌跡預示著電競從產業鏈條走向產業生態和泛生態化。未來,能否經受疫情考驗,持續開展和開拓未來電競產業道路,並且帶動更多的『電競+』產業,形成更大的電競嘉年華和電競狂歡會,是對每個城市電競下沉的最大考驗,也是檢驗『世界電競名城』是否真正名副其實的重要指標。」

來源:新快報

作者: 梁茹欣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ff65ee78999c9eea6b2da6039341340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