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解讀「特殊」春運:「返鄉過年」人數同比降五成,這些人成今年春運主力

2021-02-16     大數據文摘

原標題:數據解讀「特殊」春運:「返鄉過年」人數同比降五成,這些人成今年春運主力

大數據文摘作品

作者:Mickey

本文數據及圖表來源:個推大數據

有錢沒錢,回家過年。

這個中華大地流傳已久的風俗,在2021年牛年農曆春節被新冠病毒重新改寫。

新冠疫情下,受國家號召,不少人選擇在工作的城市「就地過年」,這也改變了眾多人回家過年的行程。

那麼,相較往年,春運返鄉人口下降了多少?哪些城市回鄉人口最少?堅持回鄉過年的又是哪些人?

過年前7天,每日互動個推大數據關注了春運期間,火車購票類APP活躍情況,及一線、新一線城市返鄉人群情況,通過數據解讀這個「特殊年」各大城市人口流動情況及返鄉人群畫像。

春運熱度降低,火車購票app活躍度下降5成以上

隨著2021年春節臨近,各地近日紛紛發出倡議,號召市民留在本地過年。這些舉措直接導致往年「一票難求」的春運火車票,在今年反而沒那麼難買到了。

自春運車票預售期開始後,以12306、智行火車票等為代表的火車購票類APP春運車票預售期內的活躍度都有所下降,無論是節前車票預售還是節後返程車票預售情況都比較平穩,今年的春運搶票不再那麼驚心動魄。

數據顯示,2021年春運節前車票預售期內,火車購票類APP活躍趨勢十分平穩,平均活躍度僅為去年同期的53.6%,下降了46.4%。值得注意的是,在2021年春運節後返程火車票預售期內,火車購票類APP活躍情況更加「低調」,平均活躍度僅為去年同期的33.1%,下降了66.9%。

2021年春運火車票節前、節後預售期火車購票類APP「平穩」的活躍情況也從側面反映出,今年人們在「返鄉過年」和「就地過年」兩個選擇中更傾向於後者。

北京、天津返鄉的人數較去年同期下降最高,超過7成

2021年春運拉開大幕後,個推大數據洞察了2021年春運前七天(1月28日-2月3日)離城返鄉的人口變化情況,發現在各地「就地過年」的號召和福利政策的雙重影響下,有更多的人積極響應,做出了春節原地過年的決定。

其中,2021年春運前七天,19個一線、新一線城市返鄉人口數量都較去年同期有較大幅度的減少,最高降幅超七成,最低降幅也近五成。

今年春運前七天,在19個一線、新一線城市中的離城返鄉人口數,排名前三的城市是廣州、深圳、成都,而去年同期排名前三的是廣州、北京、深圳

其中,北京和天津返鄉人口下降比例最高。

2020年12月25日北京率先提出「提倡市民群眾在京過大年,黨政機關幹部帶頭在京過節」的號召,在疫情防控與「就地過年」倡議和補貼政策的多重作用下,今年春運前七天離京返鄉的人數較去年同期下降了75.9%,降幅最大。「首都經濟圈」里的天津也積極響應,在倡議的同時,還準備了留津紅包、免費餃子等福利補貼方案。天津春運前七天「離津返鄉」人數較去年同期下降了70.7%,降幅排名第二。

今年春運大軍的主力是哪些人?

那麼,今年的返鄉人群都有哪些特徵呢?

個推大數據持續關注了19個一線、新一線城市這兩年的春運返鄉人群用戶,並根據數據進行了畫像

從性別分布來看,2021年春運返鄉人群男性占比54%,與2020年春運返鄉人群相差不大。

從年齡分布來看,往年,24歲以下人口是春運主力,在去年占返鄉人數的近4成。

而今年數據顯示,24歲及以下人群在春節前7天返鄉人口的占比只有18.3%,相較於去年同期下降幅度較大。

這一方面說明,不少年輕人更傾向於留在工作地過年,另一方面也與高校提前放假,學子們得以「錯峰」回家,提前返鄉分不開。

年前新冠肺炎疫情在我國部分省份出現零星、散點爆發。針對教育界「跨省人口流動」最大群體——高校學生,教育部提出「錯峰放假」的應對措施。據中國網記者統計、梳理,進入新年,多地高校已提前在一月份就進入「寒假時間」,部分高校臨時提前放假或延長假期,高校中最長寒假可達70天。

年輕學生缺席春運,也讓「打工人」主力人群,25歲至44歲的人群成為了今年春運的主力軍,占比達61.7%

再從消費分布來看,往年,高消費水平人群更願意回家過年,往往是春運中的主力軍。而今年,中等消費水平人群占比超過了高消費水平人群,占54.8%,較去年同期上升不少則,而高消費水平人群占比有所下降。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feWqrncB9wjdwRpvRB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