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簡筆畫到數據科學,Kaggle冰川圖像分類比賽如何征服「輪船剋星」

2021-03-02     大數據文摘

原標題:從簡筆畫到數據科學,Kaggle冰川圖像分類比賽如何征服「輪船剋星」

大數據文摘出品

作者:王燁

提到冰山,我們最先想到的是什麼?

很多人會說是鐵達尼號。1912年4月10日,作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船舶,鐵達尼號在其處女航途中撞上冰山後沉沒,2224名船上人員中有1514人罹難,成為近代史上最嚴重的和平時期船難。

其實被冰山摧毀的輪船不止泰坦尼克一艘,作為水手口中的「輪船剋星」,冰山可以說是海洋運輸中的極端危險因素。

其原因可以用一個耳熟能詳的成語來解釋——冰山一角

因為冰山多為密度較低的純水而海水密度相對較高,這導致冰山約有90%體積沈在海水錶面下,看著浮在水面上的形狀並猜不出水下的形狀,一不小心就會刮擦到附件航行的船隻。

形狀各異的冰山如何漂浮?這個問題也吸引了很多學者。

一家軟體公司的產品開發主管 Joshua Tauberer 發布了一款網頁應用Iceberg,可以讓你可以窮儘自己的想像,隨手畫一個二維簡筆的「冰山」,看它如何漂浮併到達一個最終的穩定狀態。

整個頁面簡單的似乎有些許枯燥,但是玩上之後,簡直停不下來!

Iceberg網站(點擊閱讀原文即可嘗試):

https://joshdata.me/iceberger.html

文摘菌:「我畫我自己」

著名的冰山照片原來是假的

我們先來看一張完整顯示冰山海面以上和海面以下部分的照片。

是不是看著很熟悉?

無論是心理學、成功學,還是文學、社會學,經常用這種長條狀的冰山模型來解釋「冰山一角」的理論,遺憾的是,理論可能是正確的,但是這張圖卻可能是假的。

我們可以在Iceberg上畫一下試試。

無論初始狀態如何,一個長條狀的圓柱形冰山總是會回到長邊與海平面大致平行的狀態。

這背後的原理也有人研究過,密西根大學安娜堡分校地球物理學榮譽教授就發表過一篇文章,就揭示了這一現象背後的物理學原理

理想狀態來說,在液體中的漂浮物只要滿足重心(整個物體的質量中心)和浮力中心(僅被淹沒部分的質量中心)垂直對齊時,就可以達到穩定狀態。

因此,將冰山抽象為一個圓柱體來說,可以漂浮的狀態只有兩種:圓柱體的旋轉軸要麼垂直於水面,要麼平行於水面。

埃德加·吉爾伯特(Edgar Gilbert)則在1991年證明,為了保持圓柱形軸垂直於水面的穩定平衡,必須滿足以下條件:

ρ(1−ρ)(2H/D)2<0.5

ρ是漂浮物的密度,對於冰山而言,ρ=0.9,方程要求H(圓柱體軸長)/D(底面直徑)<1.1785。

顯然,那些一眼看上去H(圓柱體軸長)和D(底面直徑)就大於1.2的柱形冰山,就是藝術創作而非真實存在的。

當然,Iceberg是一個二維的抽象演示,對於真正的三維物體而言,也許可以在極端特殊的情況下,找到一個這樣的視圖。

與冰山有關的數據科學和氣候問題

關於冰山,除了其有趣的漂浮狀態引發的討論,還有一些其他的有趣方面。

比如既然冰山對船舶航行的威脅如此之大,就需要動用國際力量檢測會對船舶航行的安全影響的冰山。

國際冰巡邏隊(International Ice Patrol)負責監測北大西洋中來自北冰洋的冰山,記錄其出現與行蹤;南極冰山由國家冰中心(National Ice Center)對每一邊長於10英里的冰山進行命名和檢測。

當然,有了衛星圖像的幫助,現代冰山的監測還可以通過判讀衛星圖像來實現。

比如 Kaggle 上的冰川圖像分類大賽,曾是 Kaggle 最火的單項比賽,擁有史上最多參賽隊伍,其主要任務就是解決一個圖像二分類問題——在衛星圖像中將船和冰山區分開來。

這項比賽最終結果是 David Austin 和 Weimin Wang 組成的隊伍一舉拔得頭籌,獲得 25000 美元獎金。據介紹,他們的解決方案能有效應用於實際生活,保證艦船在危險的水域更加安全地航行,降低船和貨物的損傷,避免人員傷亡。

有意思的是,Kaggle比賽經典的Logo也是一座幾何構圖的冰山。

除了航行安全,冰山還和全球氣候有關。

謝菲爾德大學的研究人員在《Nature Geoscience》上發表的一篇文章顯示,巨型冰山的融水可以直接影響南大洋的環流和上面的氣候。

這裡所說的「巨型」冰山的長度至少為18公里,在任何時候,都有幾十座這樣的冰山漂浮在南大洋上,而且它們個體可以存活長達十年。

數據顯示,這些巨型冰山大約占南極洲排放的冰量的一半,每年約1000立方公里——相當於剛果河的年流量。

研究表明,當南極冰蓋慢慢滑向海洋時,它們沿著大陸的基岩碰撞,吸收鐵和其他營養物質,這些營養物質被禁錮在冰中。當冰山融化時,它們將這些化學物質釋放到海洋中,從而促進浮游植物的生存,這些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則可以吸收二氧化碳。

橙色區域為葉綠素,浮游植物光合作用的直接產物,顯示了在這座巨大冰山周圍數百公里範圍內生命的繁榮。

這種影響可能會在冰山漂浮通過之後持續長達一個月,這對周圍海洋的影響遠遠大於以前有限的觀測研究所發現的,並可能提供多達10-20%的凈碳被浮游植物吸收。

這麼說來,由全球變暖造成的冰川消融,反過來也會成為對全球變暖的一個小小的制約。

相關報道:

https://joshdata.me/iceberger.html

https://www.iflscience.com/environment/revealed-how-giant-icebergs-breathe-life-remote-oceans/

https://cloud.tencent.com/developer/article/1166329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QWgB83cB9EJ7ZLmJ8rk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