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貴祥:老班長的話像陳年老酒 | 建軍節

2020-08-01   人民文學出版社

原標題:徐貴祥:老班長的話像陳年老酒 | 建軍節

建軍節

今天是建軍節,向軍人致敬。

徐貴祥是《當代》榮譽作家之一,他的代表作許多都在《當代》首發,如2004年的《明天戰爭》,2008年的《絕地穿插》,2009年的《馬上天下》,乃至今年年初的長篇小說《伏擊》等等。他是軍人,熟悉軍營,書寫軍旅。從草莽到將軍,看似一部英雄傳奇,其實作家的抱負,是用草莽將軍做鑰匙,開起歷史之門,完成國家的命運傳奇。

曹天龍、湯婷婷 強軍戰歌 國畫

作者簡介:徐貴祥,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中國作家軍事文學委員會主任,國防大學軍事文化學院文藝創演系主任。曾任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學系主任。著有長篇小說《仰角》《歷史的天空》《高地》《八月桂花遍地開》《明天戰爭》《特務連》《馬上天下》《四面八方》等。曾獲第七、九、十一屆全軍文藝獎,第四、九、十一屆「五個一工程」獎,第六屆茅盾文學獎。

向右看齊

文|徐貴祥

向右看齊就是向我看齊。從1978年12月到1979年11月,在我們炮團九連八班,這是硬道理。

我從新兵排下到老兵班後的班長是陳仁進,他身高只有一米五八,我比他高出二十公分還多。如果是站在全連隊列里向右看齊,作為班長之後的排頭兵,我的腦袋不僅需要向右轉四十五度,還得向下傾斜四十五度,這樣一來,形象就有點不雅觀,好像我在蔑視班長似的。如果不是在隊列里,我和班長面對面說話,那情景又有點像*接見小八路,班長得仰起腦袋看我,樣子很滑稽。

但這個小個子班長很嚴厲。我們是炮兵,搞專業訓練,我傳錯一道口令,他就會大喊大叫地訓斥,甚至跳起腳板罵人,如果我的考核成績在全連新兵中不進入前三名,他不僅批評我本人,還會在班務會喋喋不休反覆罵罵咧咧,讓全班都跟著我「連坐」。我覺得他過分了,就把腦袋仰起來,聽之任之。他對我這個動作很惱火,說我傲慢。他似乎很介意我的下巴頦,搞隊列訓練的時候,只要我的下巴頦稍微仰一點,他就會大聲訓斥,喝令我「下顎微收,兩眼平視!」甚至動手向內扳我的下巴頦。當然,他也不全是一味地訓我,他對我說,你雖然有悟性,但是很驕傲。我分辯說我沒有驕傲,要不班長你舉個我驕傲的例子。他說,看看,這就是驕傲,聽不進去別人的意見就是驕傲。為什麼老是昂首挺胸呢,為什麼收不住下巴頦呢,你這個樣子就是目空一切,不是驕傲也是驕傲。

姚秀明 國畫

雖然有些委屈,但班長的良苦用心我還是能夠體會到的。而且,我還得感謝他讓我當了排頭兵。我很看重排頭兵這個角色,每當班長下口令向右看齊的時候,全班的目光齊刷刷地凝聚在我的鼻尖上,就有幾分得意和自豪從我心裡油然而生,胸膛也就不由自主地挺直了,兩腿併攏,雙目平視,於是乎儀表堂堂——不謙虛地說,我當新兵的時候軍姿還是比較標準的,這不僅得益於班長的嚴格要求,更得益於他在不知不覺之間激活了我內心深處的自信和責任感。

當兵後的第十一個月,我調出八班當了一班的班長。一班是連隊的基準班,清一色的大個子,齊刷刷的棒小伙,在全連隊列里,橫隊站前排,縱隊走內側,橫豎都是顯眼的位置。春節過後,我第一次作為班長組織訓練,準備在全團會操的時候露一手。但說實在的,隊列動作就那幾套,無非就是令行禁止整齊劃一,似乎不太好出彩。我找老班長請教,老班長說,隊列動作就像人的臉,動作做好了就是漂亮,但是,光漂亮不行,還得有神。怎麼有神呢?要在「氣」字上做文章。

老班長的話對我很有啟發,於是我就開始琢磨這個「氣」字,要求班裡同志喊口令必須喊出肺腑膛音,立正的時候腳底抓地,行進的時候兩肋生風,分解動作鏗鏘有力,齊步跑步頭頂熱氣,拔起正步排山倒海……說多了,練多了,隊列面貌果然不一樣。站如松,行如風,坐如鐘,那種感覺絕不僅僅是軍人姿態和儀表問題,而是一種深層次的精神打造,是對於軍人品德、意志以及能力的基礎構築。站在這樣的隊列里,你會感到從頭頂,從身邊,從腳下,有一股強熱的氣流灌注於你的骨骼和血液當中,於是就把你的雄心和意志激勵到了極致。

田曉鵬 戰術訓練 水彩

不久,團里召開春訓動員大會,我們班作為隊列示範班參加會操。那天我的感覺非常好,指揮全班立正,稍息,左轉,右轉,正步,跑步,一套流水作業下來,乾淨利索,虎虎生威。我感覺,這次拿第一是沒問題了,難免有些得意,這一得意就出了問題。跑步到觀摩台前敬禮請示帶回的時候,那幾大步我跨得有些氣盛,立定的時候沒有定住,導致重心不穩,打了個趔趄。為了掩飾搖晃,我趕緊舉手敬禮,沒想到食指戳到帽檐上,居然把棉帽戳到地上,骨骨碌碌地滾到了團長的腳下。我頓時驚出一身冷汗,腦子裡一片空白,衝到嘴邊的報告詞也忘了,手足無措地傻站在那裡……結果可想而知,把洋相出大了。

會操回來,中午和晚上兩頓飯我都沒吃。老班長陳仁進硬把我拉出去談了一次心,罵我說,男子大漢沒出息,這麼點小挫折就承受不起啦?我說,窩囊啊,本來不該這樣的……老班長說,失敗是成功他媽,失敗打倒了你你就是草包,你扛住了失敗你就是好漢。你文化底子不薄,好戲還在後頭。但是要記住,不要翹下巴,一翹下巴就丟份。為什麼把帽子戳掉了,就是因為隊列彙報太順利,心裡太得意,我看你往主席台跑步的時候,嗬,一臉的神氣,步子都有些收不住了。

我說老班長的話我記住了,往後我會經常提醒自己下顎微收。

這年秋天,老班長復員了,因為軍隊幹部制度改革,他已經失去了提乾的機會,而我則在此後不久考進了軍校。

多少年過去了,故事已成為往事,老班長的話卻像陳年老酒,歷久彌香。他當年不厭其煩地糾正我的下巴頦,或許只是出於隊列規範的要求,但這其中卻隱含著深刻的人生哲學。一個人無論是仰面朝天還是俯首看地,目光都是狹隘短淺的,而只有平視,才可能有長遠遼闊的眼界。我感激命運之神在我初涉軍旅的時候給了我一個好班長。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我突發奇想,假如我們還能聚在一起,在隊列里,在向右看齊的時候,也許我再也用不著把腦袋向下傾斜四十五度了,雖然他個頭比我矮,但是作為一個老兵,在我的感覺里,他比我高。

選自《向右看齊》人民文學出版社2020版

插圖來自網絡

《向右看齊》一書是第六屆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家徐貴祥的「短」作品精選集,收錄了《顏色》《向右看齊》《老兵往事》《一次讓人後悔的「伏擊戰」》等經典短篇小說和散文篇目。

茅盾文學獎自一九八一年設立迄今,已近四十年。這一中國當代文學的*獎項一直備受關注。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家大多在文壇耕耘多年,除了長篇小說之外,在中篇小說、短篇小說和散文等「短」題材領域的創作也是成就斐然。為更完整地呈現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家的綜合創作實力、藝術品位和思想內涵,人民文學出版社編輯部遴選部分獲獎作家的中篇小說、短篇小說和散文的經典作品,編成集子,薈萃成了「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家短經典」叢書,得到了專家和讀者的一致好評。

我的老營盤

文|徐貴祥

漫天飛雪在落到地面之前變成雨,於是視野里就出現這樣的奇觀:頭頂以上飄雪,眼睛以下飄雨。更絕的,是車隊穿過城中的時候,還有些許陽光照射在遠方的郊外,那裡就是我們的「北兵營」——很多年過去了,這個景象一直儲存在我的腦海里,揮之不去,如夢似幻。

沒想到,我們剛參軍,戰爭風聲就呼嘯而至。訓練動員的時候,已經升任為營長的老連長謝必緒給我們講課,我牢牢記住了一句話:在戰場上,只有第一,沒有第二!

那一天,在應急訓練考核結束後的午飯前,集合整隊唱了歌,大家正要進飯堂,有線班副班長王躍進突然站出隊列說:等一等,我說兩句。王躍進說,在這次考核中,個別同志驕傲自滿,只拿了第二名,記大過一次。說完,轉身回到宿舍。那個中午,王躍進沒有吃飯。

此後不久,部隊就開到南方參戰,首先是孤山高地進攻戰鬥,然後是班占外圍戰鬥,接著就是軍史留名的復活長形高地戰鬥。一路轉戰,連隊榮立集體一等功,湧現了戰鬥英雄王聚華等一大批先進人物,指導員趙蜀川等人榮立個人二等功,王躍進等20多人立了集體三等功,我作為一名新兵居然名列其中。我那個連隊啊,說英雄輩出有點誇張,但確實一直有一股虎虎生威的精氣神,後來不知道又獲得多少「第一」的事情。

黃援朝西沙女兵 國畫

再後來,我離開了北兵營,上軍校,調北京,並開始寫小說,《彈道無痕》《瀟洒行軍》都生長於那塊土地,再往後創作的長篇小說《仰角》《明天戰爭》《特務連》等等,也是以北兵營為背景的,北兵營一代又一代官兵的故事,北兵營門前永遠的「8路」公共汽車,北兵營西邊那個被我們當作訓練場的荒廢的機場,不知道給了我多少靈感和素材。

2014年,我們全家回到第二故鄉過春節,住在軍分區招待所里。除夕之夜,我和幾個戰友驅車到北兵營外面兜了幾圈,興之所至,還謅了一段順口溜:久有思鄉情,重返太行山。洹河橋頭看新樓,北兵營外尋舊店。戰友相約至,醉在往事間。

那年正月初二,我按照當地風俗「回娘家」,團政委廖峰陪我在營區走走看看。原先的營房變成了樓房,樹長高了,路變寬了,可是,我的心裡卻感到了莫名的失落,大約是懷舊心理在起作用吧。直到在老連隊的榮譽室里,看到那些熟悉的和不熟悉的面孔,心裡才好受一些。廖政委把連隊集合起來,讓我講話,我講了這個連隊的光榮歷史和傳統的精神,講了老連長的那句話和王躍進的故事,然後我們一起唱起了連歌:「紅軍的後代八路的兵,戰火錘鍊鐵的精神;白山黑水初露鋒芒,三下江南四戰四平;渡江戰役激流勇進,千里追敵風捲殘雲;保邊疆大炮上刺刀,衛祖國熱血灑叢林;青春無悔,彈道無痕……」

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如果說第一故鄉給了我們第一生命,那麼,軍營,就是我們的第二故鄉,則是我們永遠的精神家園。幾十年來,我情感的根一直扎在我的北兵營,我的每一部作品,都有那塊土地的身影,包括不服輸爭第一的精神,也是老營盤的恩賜。啊,我的老營盤!

選自《解放軍報》

插圖來自網絡

本期微信編輯:於文舲

茅獎作家徐貴祥

以抗戰、諜戰為背景的長篇小說

《英雄山·穿插》《英雄山·伏擊》即將上市

遴選茅獎獲獎作家中短篇小說和散文經典

呈現中國文學最強的實力陣容

又短又經典,又美又文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