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結石,膽結石,傻傻分不清?

2019-11-26   中國臨床營養網

中國臨床營養網(lcyycc)

作者介紹


腎結石,膽結石,傻傻分不清?

在臨床營養宣教的過程中,經常會遇到病人分不清腎結石和膽結石。很多病人認為切掉膽囊就不能吃肉了,腎結石的患者不能吃豆腐,真的是這樣麼?今天我來為大家掰扯掰扯它們到底有什麼不同?

(圖片來源:www.pexels.com)

一、「出身」不同

腎結石屬於泌尿系統的結石,除了腎結石,常見的尿路結石還包括輸尿管結石、膀胱結石、尿道結石等,常見的結石類型是含鈣結石和尿酸結石等。

膽結石是屬於消化系統的結石,好發於膽囊和膽管,根據發病部位不同分為膽囊結石、肝外膽管結石和肝內膽管結石。按結石類型分為膽固醇結石、膽紅素結石和混合型結石。

二、病因不同

代謝異常(如代謝綜合症)、尿路梗阻、感染、飲食以及使用某些藥物等是腎結石常見的病因。有研究表明,每日飲水量<1200ml、每日蛋白質攝入量>90g、經常進食甜食、高尿酸血症、高脂血症是腎結石的獨立危險因素。飲食方面許多國家認可液體攝入過少、草酸鹽攝入過多、鈉鹽攝入過多、動物蛋白攝入過多會增加結石的風險。

膽囊是濃縮和儲存膽汁的器官,任何影響膽固醇與膽汁酸濃度比例改變和造成膽汁淤積的因素都有可能導致結石的產生,如女性激素、肥胖、妊娠、高脂肪飲食、長期腸外營養、糖尿病、血脂異常、胃切除或胃腸吻合術後、肝硬化、溶血性貧血等。

三、症狀不同

腎結石常見的症狀是腰腹絞痛、血尿,或伴有尿頻、尿急、尿痛等泌尿系統梗阻和感染的症狀。

膽結石患者一般平時無症狀或僅有上腹部不適,當結石造成膽管梗阻時可出現腹痛或黃疸,如繼發膽管炎時,可有腹痛、寒戰高熱、黃疸。膽石在膽道內移動阻塞膽道而無感染時,表現為單純的膽絞痛,呈持續性的疼痛,陣發性加重,疼痛加劇時輾轉不安,大汗淋漓,可伴噁心、嘔吐。疼痛多由飽餐或進食油膩食物引起。

(圖片來源:www.pexels.com)

四、營養治療原則不同

(一)腎結石患者營養治療原則

1. 多飲水。心肝腎功能正常者,每日飲水量可達2.5-3L,以白開水、淡茶水等為主,少喝甜飲料,特別是可樂和高VC飲料。

2. 正常攝入富含鈣的食物。含鈣高的食物進入腸道後,可與腸道中的草酸形成草酸鈣,會降低腸道對草酸的吸收。因此,除吸收性高鈣尿症患者需低鈣飲食外,不推薦其他患者攝入限鈣飲食,正常攝入奶類、豆製品、綠葉蔬菜等富含鈣的食物即可。

3. 多吃新鮮蔬果。新鮮蔬果中富含鉀鈣鎂,可以改善鈣的利用情況,減少腎結石發生的風險。草酸鈣結石患者尤其是高草酸尿症的患者應該避免攝入過多諸如甘藍、杏仁、花生、甜菜、菠菜、可可粉等富含草酸的食物。其中,菠菜中草酸的含量是最高的,可以焯後烹調食用,而小油菜、小白菜、芥藍、綠生菜、油麥菜等很多深綠色的葉菜草酸含量很低,無需顧慮。

4. 動物蛋白質限量。每日蛋白質攝入量控制在100g以內,且均衡三餐分配。高蛋白低碳水化合物減肥法不適於腎結石患者,且應慎用任何蛋白粉產品,包括膠原蛋白。

5. 限制鈉鹽的攝入。高鈉飲食會增加尿鈣的排泄,每天鈉的攝入量應少於2克(食鹽控制在6g以內),避免攝入過多腌製品。

6. 吃動平衡,保持健康體重,避免超重或肥胖。

7. 尿酸結石者,限制高嘌呤飲食。富含嘌呤的食物有:動物的內臟(肝臟及腎臟),家禽皮,帶皮的鯡魚,沙丁魚,風尾魚等。


(二)膽結石患者營養治療原則

1. 急性發作期

禁食,靜脈補充營養,使膽囊得到充分的休息,可緩解疼痛,保護肝臟。

2. 症狀緩解期

可採用低脂、適量蛋白質、適量碳水化合物和維生素飲食。忌蛋黃、內臟、魚子等高膽固醇食物,避免肥肉、奶油、油炸食品等高脂食物。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入量,以利於降低血脂及膽固醇。多吃蔬菜水果和菌藻類食物,如魔芋、木耳、海帶、裙帶菜、洋蔥、南瓜等。

另外,膽囊本身不分泌膽汁(主要為肝臟分泌),只是濃縮和儲存膽汁,當進食時,膽囊會反射性的將膽汁排入腸道,參與食物的消化吸收。膽囊切除後,膽汁直接經膽總管緩緩流入十二指腸,因此術後對高脂、高蛋白飲食有一定的影響,但手術三個月以後,隨著膽管的代償,逐漸減少了對脂肪的消化吸收,此時可正常進食肉類,但不建議暴飲暴食。

審稿:

《中國臨床營養網》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