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房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近年,房價不斷攀升,在「居有定所」思想的驅使下,很多人為了買房傾盡全部身家,外加多年購買力,饒是如此,仍有很多人在高昂的房價面前「望而卻步」。
進入7月份,從山東乳山的二手海景房賣出「白菜價」到北京新房價格首次環比下降,樓市「降溫」的消息不斷傳出。最近,深圳市宣布不再公開房地產均價,更是引發熱議,不少人稱,這就是房子降價的開端。也有人稱,是為了房地產市場的平穩運行才會這麼做。
有數據統計,中國房子足夠34億人居住,而我國人口約為14億,正如很多網友所言,能買得起房的早就買了,其他的要不是實在買不起,要不是有個人想法,若從這一層面分析,我國房子明顯處於「供過於求」的狀態。
自今年起,銀行、私募、公司等融資渠道不斷收緊,就連作為房企最重要的融資渠道的信託也關下閘門。對於房企而言無疑是一大衝擊。在銷售下滑、債務密集到期等情況下,房企破產的案例越來越多。據相關數據表明,截止2019年6月21日,全國已有超過200家房企宣告破產。
房價的漲跌一直是大家關注的重點,不少知名企業家也曾給出過自己的觀點。馬雲曾說過「未來房價如蔥」,李嘉誠也曾不停地「賣賣賣」,用實際行動表明未來房價的趨勢,對於剛需一族而言,他們最期待的就是房價可以下跌。那麼,如果房子真的降價,最多能降多少呢?
如今樓市「降溫」,房子雖然夠34億人住,該買房的也已經買了,但仍有很多人想買,但礙於樓市價格,遲遲無法入手。所以,還是有很大一批人期盼著房價能降到人人都能買的起的價位的。至於我國的房子若是降價,能降多少,早在許久前,SOHO中國的創始人潘石屹就曾給出過答案。
在2018年的財務數據發布會上,潘石屹曾表示,於開發商而言,中國房價下降的底線為20%,若超過這個底線,多數房地產公司或將「消失」。也就是說,在潘石屹看來,若房價下降,其降價幅度在20%左右。
對此,很多人覺得潘石屹給出的底線太過保守,如今多數人工作十幾年甚至二十幾年的工資還不夠一套房子的首付,若降價20%還是有很多人買不起,房子降價50%還差不多。其實,房價過快上漲與過快猛跌都不利於房地產行業的發展。並且房地產商建造房子時也需要各種成本,商人不是慈善家,都是以盈利為目的的,若讓他們「虧本」銷售,他們恐怕是不會做的。
「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不管以後房市如何發展,願在不久後,房子能「只住不炒」,每個人都可以買的起房。對於房價以後是漲是跌,若房價下跌會跌多少,大家有什麼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