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基本又包場了!加上我就五個人。」,這是艾維記者在朋友圈看到的一個動態。小L是一名國內某知名英語培訓機構的老師,周末是她最忙的時刻,熱愛電影的她只能在工作日休息的時候去影院看電影的,但與往年不同,今年去影院看電影的時候,人明顯減少了許多,小L表示,她還是挺享受這種包場的感覺,可以安安靜靜看電影,不用擔心熊孩子的吵鬧。
「包場」對觀眾而言確實沒啥損失,但觀眾肯定沒想到,影院經理可能已經哭暈在廁所……
其實,像小L這種在工作日非黃金時段一個廳就3-5個人的現象在全國影院來講並不少見,2019年對於電影行業來說,是寒冬繼續的一年,觀影人次首次下降,上座率普遍走低,據業內人士透露,現在一場電影平均下來也就15個人左右。周末、黃金時段觀影人數雖然較多,但這樣的特殊時段占比畢竟不高,在其他時間段,一個廳平均也就3-5個人在看,對影院資源造成了極大的浪費。
某影院經理無奈地表示:「航空公司的飛機如果乘客太少它就停飛了,寧願給乘客補償。有時候我真想像航空公司那樣,只有3-5個觀眾我就不放映了, 寧願給這幾個觀眾一些補償,畢竟影院的放映機、座椅、銀幕,用一次就磨損一次,加上電費等其他費用,虧死了……」
其實,影院資源被浪費,鬱悶的不只有影院經理,還有許多自己的電影沒有機會在影院上映的片方。
圖片來源於網絡
我們知道,限於單線發行模式、影院檔期有限、上映時間有限等原因,許多有市場潛力的老片、新片都沒有機會在影院和觀眾見面。尤其是那些有口碑有市場的電影,片方只能望著影院資源嘆息。
細心的讀者可能已經發現,國內影院行業存在一個很大的矛盾,一方面影院的上座率很低,資源不能物盡其用,但另一方面,許多觀眾喜聞樂見的電影卻被阻隔在影院大門之外。
無論從哪方面看,中國電影的分線發行模式都應該儘快上線了。
1無處安放的影片
數據顯示,目前我國每年產出電影超過900部,但上映率卻不足五成,剩下的四百多部電影中,不乏優秀的、題材新穎的影片,但卻沒有機會和喜歡這類電影的觀眾見面。如果實現分線發行,這些被埋沒的優秀電影,將有機會發揮它應有的價值。
即便是在上映的電影中,頭部影片(票房10億以上)仍舊屈指可數,票房介於1到10億的約30至40部,占比很小,餘下的多淪為炮灰,產值十分有限。這些全線上映的影片,既沒有達到應有的票房,又浪費了商業影院的資源。從這一點上看,那些百萬、千萬體量的電影,根本就不需要全線上映,因此,分線發行更顯重要。
2影院同質化何時了
數據顯示,中國影院數量目前超過11000家,銀幕數達66000以上,但在這六萬多塊銀幕中,每天都上映著同樣的故事,觀眾也自然會產生「看電影去哪裡都一樣」的想法。影片嚴重同質化讓影院之間只能互相殘殺,誰也討不了好。
通過分線發行,各個影院都可以建立自己的排片特色,則能有效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影院之間沒有正面衝突,惡性競爭自然也就不存在了,觀眾的選擇也更多了。
其實,國內在分線發行上早有嘗試,且取得了不錯的效果。比如,文藝片《三塊廣告牌》在全國藝術電影放映聯盟(以下簡稱「藝聯」)專線上映一個多月,就斬獲了6400萬的票房,這也是藝聯成立的一年半時間裡,交出的最好成績單。這樣的成績在全線發行的商業片中也許並不突出,但在「藝術院線」放映中可謂是一大突破,也證明了分線發行是可行的。
3多樣化需求如何滿足
目前國內影院上座率低的原因,除了影院過量,分流了觀眾、經濟形勢不佳、優質電影供給不足以外,與影院上映電影類型單一,無法滿足各類群體的觀影需求也有很大關係。
日前,一位朋友就像艾維記者表達了他的疑惑:一些老年觀眾喜歡看抗日題材的電影,但影院基本上沒有這些電影上映,影院一直在說上座率低,但是為什麼不滿足這些有時間又有消費能力的老年人的需求呢?
圖片來源於網絡
作為一個普通觀眾,他自然無法理解影院為什麼不上映經典老電影,但影院行業卻不應該忽視觀眾的多樣化、個性化需求。其實,不只老年人,學生、文藝青年、教師等每一個群體都有不同的觀影需求,並且,影院不必過多擔心規模的問題。在中國,即使是再小眾,都存在巨大的市場潛力(14億人口兜底),小眾旅遊火爆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分線發行,提供了更多影片資源,無疑能更好滿足各類觀眾的觀影需求。
4盲目的市場
市場有理性的一面也有盲目的一面。比如國內的影院建設,有錢賺的時候一哄而上盲目擴張導致影院過量,當發現形勢不好時,已經被套牢了,造成資源的極大浪費。從這一點上看,政府在市場經濟中是不能缺位的。對於分線發行,政府也應該根據需要努力促成,而不是一味等待所謂的市場條件。
從影院自身來講,它也有理性和盲目的正反面。比如,在排片上,就是既理性又盲目的。《復聯四》上映時,國內每家影院都會根據數據分析等理性手段增加排片率和宣傳力度。但所有影院都去追《復聯四》,其他優秀的影片很多時候就被忽視了。從這一點看,影院又是盲目的。而分線發行卻可以減少這樣的盲目,讓一部分影院不用去搶《復聯四》,畢竟,從觀眾角度而言,並不是所有的觀眾都喜歡《復聯四》這種類型的電影。
圖片來源於網絡
當然,考慮到市場的逐利性,國內影院無論大小,都想依靠商業大片賺錢,但在優質商業大片供給不足的非檔期非黃金時段,通過分線發行模式上映一些有潛力的文藝片、經典老電影吸引相應的觀眾,是否也是提升影院上座率,提高影院資源利用率的一種手段呢?
雖然說,全國整齊劃一的院線制整合了優勢資源,並帶來中國電影票房近十年的高速增長,不過這套體制弊端已漸漸凸顯,如檔期安排相對固化、分帳體系靈活性不足、商業氛圍過重導致藝術電影屢受排擠等。全國同步上映的放映模式幾乎使院線聯盟形同虛設,影院不能形成差異化競爭,觀眾的觀影習慣也不能得到有效培養。因此,分線發行勢在必行了。
想要了解更多電影方面資訊詳情,搜索作者微信公眾號「艾維電影」或者微信號film186」!精彩內容與你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