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產超3000億的大企業被20億債券擊垮,這就是不重視主業的代價

2020-03-05     艾維電影

最近全國正在打一場阻擊新冠病毒的人民戰爭,大事當前人們的關注點自然都集中到了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當中。然而,兩件事還是引起了「艾維電影」的注意,一件是2月18日,北大方正集團被債權人北京銀行以方正集團未能清償到期債務,且明顯不具備清償能力但具有重整價值為由,申請法院對方正集團進行重整;另一件事是2月29日下午,海航集團官方宣布:海南省人民政府牽頭成立了「海南省海航集團聯合工作組」,將全面協助、全力推進海航集團風險處置工作。也許,不少人會問這兩個大集團怎麼了,跟我們影院行業有啥關係?

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

1

對於北大方正集團,我們知道,這是一家北京大學的校企集團,憑藉北大的影響力和關係網,業務涵蓋多個領域,截止目前方正集團總資產達3606億元,是國內最大的校企集團之一。公司發展至今,形成了IT、醫療、產業金融、產城融合等業務協同發展的產業格局,旗下擁有方正科技、方正控股、北大醫藥、北大資源、方正證券、中國高科等6家上市公司。這家86年成立的校企集團,經營了30多年,在國內具有較高的知名度,業務開展的不錯,為什麼突然間到了2020年就突然不行了呢?

據了解,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卻是一期20億的債券—「19方正SCP002」。這期債券原本是方正集團為解決流動性發行的,於2019年12月2日到期還本付息。但是到了對付日期,方正集團說因流動資金緊張無法兌付,後經債券持有人同意,延後至今年2月21日對付。但就在兌付前兩天,方正集團搶先公告說自己被債權人申請重組,接著2月18日晚間,方正集團債權人北京銀行以方正集團未能清償到期債務,且明顯不具備清償能力但具有重整價值為由,申請法院對方正集團進行重整。這成了方正集團旗下首支違約債券。

堂堂一個資產超3000億的大企業集團,區區20億的債券兌付居然無法進行,一時間人們感到太突然了。問題不僅僅是這次債券違約,大家要問的是方正集團何以會走到今天。答案是方正集團為了快速做大規模,走了瘋狂舉債這一步棋,從金融機構獲取上千億的授信額度,但未曾料到不少項目的投入產出達不到預期,反而使自己陷入了借新還舊的困境。根據公開的財報數據來看,方正集團的負債率已經高得嚇人。截至2019年9月底,方正集團總資產規模為3657億元,負債約3030億元,資產負債率約83%。其中,方正集團本部負債約700多億元,包括300多億元債券融資,400多億元銀行貸款。可見方正集團激進的經營態度使它陷入了被重整的境地。至於重整,按現有情況看,難度不小,因為在此之前,方正集團已有不少動作,但都不了了之。

2

無獨有偶,海航集團也於2月29日下午宣布:海南省政府牽頭成立的「海南省海航集團聯合工作組」進駐,試圖擺脫現金流枯竭的危機。海航的危機似乎早在2017年原海航掌舵者王健在法國意外去世已現端倪,新任集團領導大手筆剝離與主業無關的資產,走上了一條「賣賣賣」的求生之路,到去年為止處置的資產有3000億之巨。一度爆出有員工工資不能正常發放的問題。到了今年,由於「新冠病毒疫情」這隻黑天鵝的影響,一二月份業務受到打擊,現金流告急,大規模地不能發放員工工資,到了需要政府出手相救的地步。

其實,海航集團與方正集團一樣,激進的企業發展策略、多元化的經營,使得企業的負債水平居高不下。根據媒體統計的數據,其海外收購資產在800億美元左右,買買買構築了海航幾乎無所不包的商業帝國,成就了其在全球500強排名的位置不斷靠前。海航收購的企業大都與其主業不相關,主要是房地產和金融,在大環境下效益一般。而槓桿型收購使海航的最高負債超7000億,資產負債率超過70%,這就為海航埋下了風險。隨著近幾年的經濟環境變化,海航集團意識到了這一問題,近兩年來確實在用「賣賣賣」來化解風險,據了解,到目前為止海航剝離了大部分房地產和金融類共計3000億元的資產,設置賣掉了數架飛機,但終因其經營效益不斷下滑,現金流捉襟見肘,最後被疫情擊垮。

好消息是,同方正集團一樣,目前這兩家公司還沒有到資不抵債的程度,官方的態度是儘量化解風險,救企業於困難之際,或引入戰略投資者,或政府牽線找尋合作夥伴等,給債權人有一個穩定的預期,消除給社會穩定造成的負面影響。

說了這兩個案例,「艾維電影」覺得這兩個集團公司走到今天,失敗的最大原因就是「步子快」、「輕主業」。這對我們影院行業來說不無警示和啟發意義。

3

首先,企業發展是永恆不變的主題,每一個企業經理人都期望快速做大做強,這無可非議。問題是怎麼快速達成這樣的目標?只要回顧一下國內外不少企業失敗的歷史,一個主要原因是激進的發展戰略,導致的資金、管理、市場的嚴重跟不上,最後因為資金鍊斷裂、管理混亂和市場定位的錯誤而導致。用一句形象的說法就是,海航集團董事長陳峰在接受「中國經濟周刊」記者採訪時說的「認為自己什麼都能幹、什麼都可以干時,禍就埋下了。」

影院行業一向被認為是微利行業,只是最早一批影投人享受到了我國影院建設的鼓勵政策和市場高速發展的紅利,完成了原始積累、奠定了企業發展的基礎。雖然影院建設大都採用場地租賃形式,但隨著近幾年標準的提高、設備技術的提升,使得投資額增加不少,早已不是輕資產行業了,另外,影投人的不斷增多,優質場地成了搶手資源,結果是場地租金不斷上升,從以前最低的占票房10%左右,飆升到30%,有的甚至達到了40%照樣有人要。這在早幾年票房大幅增加的大環境下沒有什麼風險,但在票房增速放緩、影院競爭激烈的背景下,風險被放大,成了不少影院的不可承受之重。

圖片來源於艾維電影圖庫,與文中內容無關

好在一些影投公司看到了這樣的現實,理性發展,收縮了戰線,主動降低負債率,通過減項目、降租金、提標準、合理布局來降低風險。

另一方面,缺少對主業的重視和把控。當前不少影院對電影放映主業得過且過,放任低效經營,使得影院效益日益難有起色。

「艾維電影」這裡要說,影院經營是一門學問,說的低一點是有門道的,說的高一點是包含了管理學、市場學、營銷學、心理學、公共關係學及各技術等的綜合學科,並不是影院開了就有人來的。俗話說的「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在這裡同樣有效。

事實證明,那些票房靠前的影院大都也是在主業上花功夫較多的影院。這裡的主業就是放映,凡主業好你的非票收入才會好,主業不好非票收入也好不到哪裡去,正所謂「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那些大企業集團,就是財大氣粗資源雄厚,在激進冒險、不注重做好主業的情況下,照樣落得衰落的結局,作為影院行業的小微企業更沒有這樣的資本。

院線也好、影投公司也好、影院也好,面對當前嚴峻複雜的局面,應該從這兩家公司的案例得到啟發,不管之前你的業績多輝煌,資產多龐大,冒險激進、不做好主業,風險就將與你隨行。尤其是全行業正受新冠病毒疫情衝擊的當下,更要理性思考,全力以赴做好主業,這樣才不會被壓垮。

想要了解更多電影方面資訊詳情,搜索作者微信公眾號「艾維電影」或者微信號film186」!精彩內容與你共享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2s81vnABjYh_GJGVwHZ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