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助力更多科技企業共同抗擊疫情,整合金融機構的力量扶持科技企業發展。3月5日,由廣州市科學技術局主辦,大灣區科技創新服務中心承辦的「廣州市百家科技戰疫企業雲端投貸聯動對接會」成功舉辦,通過線上金融政策宣講、政企視頻互動、金融助力等手段,全方位賦能科技企業。此次雲端投貸聯動對接會繼續採用灣創直播的方式進行,共有12銀行、16家投資機構、近100家科技企業參與,超36萬人同步在線觀看。
廣州市科學技術局局長王桂林,大灣區科技創新服務中心董事長兼總經理秦海鷗,建設銀行、工商銀行、農業銀行、興業銀行、招商銀行、廣州銀行、廣州農商行、浦發銀行、廣發銀行、民生銀行、長沙銀行,廣州國發控股有限公司、廣東省粵科母基金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上海光控嘉鑫股權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廣東中科科創創業投資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廣東紅土創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納斯特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深圳追夢者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廣州海匯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萬聯天澤資本投資有限公司,清華珠三角研究院-廣華創業投資等領導及代表,30家國、省、市媒體與近100家科技企業的CEO共同參加了本次雲端投貸聯動對接會。
領導致辭
廣州市科學技術局局長王桂林為活動致辭。
一是疫情中盡顯廣州科技擔當。3月2日,習總書記在北京考察疫情防控科研攻關工作時提出「最終戰勝疫情,關鍵要靠科技」。疫情期間,我們有火神山,雷神山,鍾南山,廣州白雲山。鍾南山代表著是在抗擊疫情的科學家和臨床專家,廣州白雲山代表的就是廣州科技企業。廣州市科技企業在本次疫情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利用自身優勢在研發及生產中做出貢獻,充分彰顯了廣州科技擔當,也彰顯了廣州作為全國第三大醫療中心,在抗疫中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
二是「雲端」投融資對接成果顯著。習總書記指出,疫情期間要堅持兩條線,一條是疫情防控第一線,另一條是科研和物資生產,兩條戰線要相互配合、並肩作戰。目前疫情防控進入關鍵階段,廣州市科技局創新性開展「雲端」投融資對接系列活動,為抗疫企業搭建「雲端」投融資對接平台,提供金融助力。上周的對接會,依託大灣區科技創新服務中心,聯合中國銀行廣東省分行、廣州金控等10餘家金融機構,面向30餘家抗疫企業開展投融資對接服務,促成28家企業與銀行達成22720萬元意向貸款合作,其中一家企業拿到3000多萬的貸款,多家企業與投資機構初步接洽,取得良好成效,希望今天對接會能取得更好的成效。
三是出台暖企政策扶持科技企業。為更好助力企業復工復產,廣州市科技局出台「暖企20條」,從資金支持、降費減負、金融引導等方面全力支持廣州科技企業渡難關穩發展。該政策已經通過廣州市科技局各個宣傳渠道進行公示,希望科技企業能充分利用好各項政策,做到疫情防控、復工復產「兩不誤」「兩手都要硬」,為科技抗疫和廣州市經濟社會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廣州市科學技術局局長王桂林致辭
科技戰疫故事會
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病毒,廣大科技企業和科技人才積極投身於抗疫戰爭中,不僅捐款捐物,還充分發揮自身研發技術優勢,應用研發成果,為抗擊疫情提供了防護物資及醫療服務等,為抗擊疫情作出自己的貢獻。
本次對接會也設定了「科技戰役故事」分享的環節,邀請了與疫情有深度關聯的科技人才與科技企業,分享他們在疫情間所發生的故事。
奮戰在一線的逆行者
廣州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廣州呼吸疾病研究所、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廣州安捷生物安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周榮博士,進行疫情故事的分享。
疫情發生以後,周榮博士第一時間參與了新冠病毒疫情的調研。黃岡是湖北省疫情比較嚴重的區域之一。應黃岡市指揮部邀請,經廣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委派,周榮博士帶領實驗室成員,自行攜帶檢測設備、試劑、耗材、防護物資等,馳援湖北黃岡市防疫第一線。
在黃岡市,周榮博士帶領團隊協助疑似新型冠狀病毒樣本檢測,從疫情管控策略、臨床診救治感控、應急科技攻關、優勢專業研究力量下沉最前線等方面,提出了許多具有防控實際應用價值的建議。黃岡市採納周榮博士關於「早篩查、早發現、早隔離、早治療」建議,緊急部署新冠病毒篩查工作下沉到縣一級醫療機構。
周榮博士帶領團隊成員配合黃岡市蘄春縣疾控中心開展了新冠病毒檢測初篩、指導基層衛生院預檢分診、將蘄春縣劉河鎮廢置國稅辦公場所改造為劉河衛生院新冠檢測實驗室、聯合企業數次為湖北疫區捐贈緊缺物資等工作,為抗擊湖北疫情貢獻了自己力量。
周榮博士戰疫故事分享(獨立辦公室內)
AI改變未來,技術共抗疫情
廣州賽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李良源分享疫情期間賽特智能發展情況及對疫情的貢獻。
賽特智能是中國領先的智能無人設備導航與控制技術的產品研發及提供商,是該領域中國國家標準的起草者之一,為全球客戶提供結合慣性導航、衛星組合導航、數據融合、複雜系統控制與決策的產品及解決方案。
在發現新冠病毒防控形勢進一步嚴峻後,賽特智能立刻動員在粵員工復工,籌備醫用無人駕駛機器人馳援防護第一線,派駐人員進駐防護第一線。賽特智能讓技術人員和攜智能機器人進入廣東省的醫院及馳援武漢,共派出 5 批抗擊疫情工作隊前往一線。
目前,賽特醫院智能機器人已應用在廣東省人民醫院、廣醫附屬醫院、白雲區人民醫院、武漢市漢口醫院、武漢協和醫院、雷神山醫院、武漢大學中南醫院、武漢第九人民醫院、武鋼二醫院,江西鷹潭人民醫院等新型冠狀病毒收治醫院,機器人的引入替代醫務人員進入隔離區有效降低了醫務人員感染機率,保護醫院工作人員的生命安全,提高了效率。
賽特智能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研發醫院智能機器人,捐贈 8 套系統價值近千萬元支持湖北,為抗擊疫情做出貢獻。
廣州賽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李良源戰疫故事分享(獨立辦公室內)
兩家戰疫企業在進行戰疫故事分享後,廣州日報、南方日報即刻在線對兩家企業進行了採訪。科技企業在疫情嚴峻的當前時期,遇到的許多困難,包括成本、資金、研發、人才等內容。但科技企業在抗擊疫情過程中,得到各方的幫助,包括政府的政策扶持、銀行的資金支持等。科技企業充分利用廣州特有的優勢幫助湖北抗擊疫情,科技人才發揮自身的專業知識與經驗在疫情期間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科技戰疫,金融賦能
在疫情下,廣州市金融機構也相繼出台相應的「暖企政策」,為廣州科技企業進行資金賦能。特殊期間,各大銀行為緩解科技企業的經營壓力作出了貢獻。通過對各銀行疫情間的信貸政策進行宣講,增強企業信心,幫助企業充分利用相關金融政策,解決自身資金需求,促進自身發展,渡過難關。
本次對接會邀請了12家商業銀行,分別為建設銀行、工商銀行、農業銀行、興業銀行、招商銀行、廣州銀行、廣州農商行、浦發銀行、廣發銀行、民生銀行、長沙銀行等銀行。各商業銀行的信貸政策各有特點和優勢,通過介紹12家銀行的信貸產品,讓參會企業了解商業銀行目前最新的信貸政策,為企業提供解決自身資金問題提供更多選擇的途徑。
銀企互動環節,廣州偉宏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與廣州怡港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就自身遇到的貸款額度、申請條件等問題與招商銀行等銀行代表進行溝通交流。同時,通過前期收集的企業問題,企業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實行優惠的利率、增加貸款額度、加快流程審批等方面。在疫情期間,各銀行的政策都有相應的調整,更多優惠政策傾向於疫情相關企業,為科技企業助力,為抗擊疫情做貢獻。
項目路演,對接需求
為更深入了解科技企業的創投貸融方面的需求,本次對接會邀請4家企業進行路演。在企業完成路演、提出需求後,在線的金融機構、投資機構對企業提出的需求及問題進行了對接和解決。
廣州中科藍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廣州中科藍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於2013年初,由上市公司「藍盾股份」控股股東投資組建。公司成立初期與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GIBH)合作,後來通過購買引進GIBH的技術專利,同時引進國內外高端人才和有關技術,目前已擁有一支高水平的研發團隊和一個獨特的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核心技術體系。
公司的長期目標是開發癌症治療的新方法、新型疫苗和藥物,並進行相關的臨床研究,以期改善癌症患者的生活質量並延長其壽命,並致力於攻克癌症治療的世界難題,最終實現癌症治癒的遠大目標。
融資需求:股權融資5000萬,貸款5000萬
廣州中科藍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CEO陳小平(獨立辦公室內)
廣東華南疫苗股份有限公司
廣東華南疫苗股份有限公司位於廣州科學城,是一家專業從事疫苗創新研發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成立於2011年2月10日。公司致力於基因工程疫苗關鍵核心技術的研發,建立基因工程疫苗研發及產業化平台,主要研發方向是基於昆蟲細胞杆狀病毒表達系統(BEVS)的基因重組疫苗。
公司研發團隊在病毒學、免疫學、基因工程細胞株構建、大規模昆蟲細胞培養、大規模哺乳動物細胞培養和大規模柱層析純化、多肽抗原表位設計、腫瘤疫苗開發以及疫苗藥效學研究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繼RSV F 蛋白疫苗之後,公司多項疫苗品種即將陸續進入臨床,並在基因重組疫苗的基礎上,進一步開發其他相關的生物製品與技術服務,充分發揮華南疫苗在BEVS系統方面智慧財產權的優勢,建立完善的產業化鏈條。
融資需求:股權融資5000萬,貸款1000萬
廣東華南疫苗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董事長、首席科學家 彭濤
廣州麥侖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廣州麥侖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以原創AI算法為核心,專注於前沿人工智慧、計算視覺、深度學習、認知算法、大數據技術和全球領先的下一代微特徵識別技術的世界級人工智慧企業。
麥侖創始人6年前的技術-以薩YISA-即完美支撐了世界最大的安全網絡:中國天網。天網是世界上最大的圖像視頻網絡,連接了 3 千萬個探頭,每周產生1萬億張圖像和2.5億小時的視頻。以薩警務平台技術先進,在實戰應用中的性能極其優異,該系統支撐了國家公安部和全國30個省市超過千個廳局的核心業務。
融資需求:股權融資6000萬
廣州麥侖信息科技有限公司CTO余孟春(獨立辦公室內)
廣東自來物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廣東自來物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從2014年開始投資研發國家智運快線項目(領先歐美提出同類構想3年)。2017年7月7日,自來物智能在廣州召開全球發布會,宣布全球首條智運快線試驗線建成。2018年5月25日,自來物智能與大型央企中國交建簽訂全產業鏈戰略合作協議,雙方致力於將智運快線建設成服務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的廣域基礎設施。
2018年10月10日,廣東省化州市政府與中國交建簽訂合作框架協議,共同推動首個智運快線試點城市建設。2019年2月,智運快線試點城市寫入化州市政府工作報告,列入市重點項目。
融資需求:股權融資50000萬,貸款10000萬
廣東自來物智能科技有限公司CEO郭小龍(獨立辦公室內)
互動交流環節
互動交流環節,通過前期收集到近100家企業的需求及問題進行整合,整理出目前疫情間多數企業面臨的共性問題和需求,在線與廣州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12家銀行、16家投資機構了溝通交流,對於共性問題作出了解答,對接了企業資金及股權方面的需求。
廣州海匯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納斯特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廣東紅土創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清華珠三角研究院-廣華創業投資就路演企業情況進行溝通交流,了解企業的股權融資需求,並對企業的相關問題提出建議及意見。廣州市明領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作為企業代表與銀行溝通了具體的信貸貸款申請情況,包括申請條件、流程,貸款額度等內容。
通過這個環節,充分了解廣州科技企業在疫情期間應對疫情的相關情況、遇到的實際困難和企業的服務訴求,及時整合包括政府、服務機構、金融機構等各方資源,切實解決企業急需解決的問題,特別在投貸融方面的需求,支持科技企業抗疫情、渡難關、穩發展。
全程跟進,精準對接
本次對接會已是第三次通過灣創直播間線上雲端平台開展的線上對接活動。每次對接會前,大灣區科技創新服務中心提前對接企業,收集企業需求並做好匯總記錄。在對接會過程中,實時記錄企業的需求,及時更新企業需求表。在對接會後,持續跟進企業與機構、銀行的對接,一對一解決企業需求,精準服務。
本次對接會是由廣州市科學技術局主辦,大灣區科技創新服務中心承辦。在疫情期間,大灣區科技創新服務中心通過灣創直播間線上雲端平台的打造,為政府、企業及機構提供了創新的溝通交流方式,取得一定成效。未來大灣區科技創新服務中心將繼續組織線上雲端對接活動,並做好線下的跟進服務,為科技企業連結和整合更多的資源,為企業賦能,與企業共同發展。
灣創直播間介紹
灣創直播間是在政府部門的指導下,由大灣區科技創新服務中心主辦,通過線上直播的方式開展科技信貸、資源對接、政策服務等服務活動,是一種形式創新的線上欄目和活動。特別在當前疫情下,對於提高效率,用更近的距離通過線上渠道打通政府、機構、企業間的交流平台,是政府、機構和企業間高效溝通、近距離服務的橋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