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鍋、燒烤吃出一家上市公司!鍋圈市值超163億港元,賺錢靠加盟店?

2023-11-04     閨蜜財經

原標題:火鍋、燒烤吃出一家上市公司!鍋圈市值超163億港元,賺錢靠加盟店?

摘要:「預製菜第一股」(歡迎關注閨蜜財經)

撰文|蜜姐

這是@閨蜜財經的第1393篇原創

11月2日,鍋圈食品(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鍋圈」)在港交所正式掛牌上市,發行價5.98港元/股。

愛吃火鍋、燒烤的蜜友可能對這家公司比較熟悉,鍋圈號稱「火鍋界的蜜雪冰城」。

鍋圈成立於2017年,7年左右其零售店擴張到近1萬家,成為「預製菜第一股」。可謂是餐飲新零售賽道的黑馬。

不過,招股書顯示,2020—2021年,鍋圈累計凈虧損超5億元,2022年才扭虧為盈。

這家火鍋食材零售賽道上跑出來的獨角獸,前景到底如何?

01

鄭州大學校友創業,「農村包圍城市」搞擴張,53歲港交所敲鐘。

鍋圈的創始人楊明超,1994年本科畢業於鄭州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

河南商報報道,楊明超出生在農村,靠讀書改變命運,畢業後在河南省政府接待辦的一家賓館就職。但不甘心「一眼望到頭」的工作,楊明超毅然決然選擇了創業。他先後養過羊、賣過啤酒,經營過數個餐飲品牌。

2015年,楊明超與孟先進、李欣華、劉亞威聯合創辦了河南鍋圈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註冊資本200萬。

2017年,鍋圈第一家火鍋食材門店在鄭州開業。這家號稱「好吃不貴」的火鍋、燒烤食材供應商堪稱「火鍋界的蜜雪冰城」。

招股書披露,2020—2022年及截至今年4月底,鍋圈的門店網絡分別為4,296間、6,864間、9,216間和9,838間,同期自營店僅分別為4間、4間、5間和6間。

鍋圈官網顯示,截至今年9月26日,公司共有9,978家門店,直逼萬店規模。

與同樣出身河南的蜜雪冰城相似,鍋圈的擴張之道也是走「農村包圍城市」的路子。

鍋圈通過在一二線城市的加盟店提高知名度,然後擴張主攻地級市、縣級市和鄉鎮。

截至2023年4月底,鍋圈加盟店收入中,來自直轄市、省會城市加盟店的營收占比合計31.5%;而來自地級市、縣級市和鄉鎮的加盟店營收占比合計68.5%。

02

萬店背後的代價:兩年虧超5億元,加盟商買單?

鍋圈似乎在招股書中有意「避嫌」預製菜,而稱其為「在家吃飯產品」。

今年9月,頂端新聞報道,鍋圈食品董事長兼CEO楊明超出席2023第二屆中國(鄭州)新消費產業品牌峰會,談及鍋圈食匯的預製菜定位為速烹菜,要保留煙火氣,可以做到中餐到家。

可見其所謂的「在家吃飯產品」正是預製菜。

招股書顯示,鍋圈的收入主要就來自於向加盟商銷售在家吃飯產品。

而近萬店的規模,鍋圈的直營店不到10家。

2020—2022年及今年前4個月,鍋圈的收入分別為29.65億元、39.58億元、71.73億元和20.78億元。其中,2021—2022年收入同比增速分別為33.50%和81.25%。

但2020、2021年,鍋圈分別凈虧損4329萬元和4.61億元。

2022年終於扭虧為盈,實現凈利潤2.41億元,今年前四個月獲凈利1.20億元,並未填上前面兩年虧損超5億元的坑。

從收入構成來看,2020—2022年及今年前四個月,鍋圈來自加盟店的銷售收入占比分別為98.2%、94.2%、90.3%和87.6%;

綜合指導服務收入占比分別為1.6%、2%、1.6%和2.3%,該項收入主要由於加盟商及加盟店數目增加所致;

而來自其他銷售渠道的收入占比期內最高僅為10.1%。

概括來說,鍋圈來自加盟商的收入占比在90%以上。擴張開萬店不是目的,而是構建供應鏈體系,向加盟商要效益。

而疫情三年,鍋圈逆勢擴張並非一帆風順。

招股書披露,2020—2022年,其分別有377家、231家及882家門店連續2周以上未錄得任何交易。2022年其在河南、上海分別有234家和86家門店平均關閉一個月左右。

03

行業前景不錯,產品單一問題值得重視。

鍋圈所謂的在家吃飯餐食產品包括:即食食品、即熱食品、即烹食品及即配食品。

中國飯店協會及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顯示,按零售額計算,我國在家吃飯餐食產品市場規模2022年為3,673億元,2018—2022年復合年增長率約為25.5%;預計2022—2027年復合年增長率約為20.7%,2027年市場規模將達到幣9,400億元。

據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按在家吃飯餐食產品的零售額計算,2022年,鍋圈在國內所有零售商中排名第一,但市場份額僅為3%。

一方面是因為,鍋圈專注的僅是其中一個細分賽道家庭火鍋及燒烤產品;另一方面也說明,市場前景不錯,鍋圈的市場份額能提升的空間較大。

截至今年4月底,鍋圈的產品包括8大類別:火鍋產品、燒烤產品、飲料、一人食、即烹餐包、生鮮食品、西餐和零食,合共710個SKU。

但如上圖,從收入構成來看,報告期內,鍋圈的火鍋產品貢獻了73.1%—80.6%的收入;而燒烤產品儘管營收占比在提升,也僅為5.8%—12%;其他占比在11.1%—13.8%。

營收依賴單一產品的特徵明顯。

而2022年的扭虧為盈與降本增效有關,未來能否保持強勁的盈利能力還有待時間考驗。

2021年,鍋圈的銷售及分銷開支為6.29億元,2022年其廣告及推廣開支減少了25.7%。

此外,鍋圈也面臨行業的普遍挑戰,近萬家加盟店,如何確保食品安全及產品的標準化質量,以及目前市場和輿論對於預製菜的爭議問題。

總的來說,目前國內在家吃飯行業競爭格局分散,鍋圈作為家庭預製餐食龍頭企業,它的上市對於同行來說是一種激勵,而它率先上市,也獲得了更多品牌突圍的機會。

本文未註明數據均來自於鍋圈招股書,特此說明和感謝!文章僅供討論分析,不構成投資建議。

版權聲明:本文系閨蜜財經創作,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如需轉載,請獲取授權。另,授權轉載時還請在文初註明出處和作者,謝謝!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f8f1bcd6251103507da367366f54bec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