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團圓,最辛苦的是大人,最幸福的是孩子們,穿新衣服,吃好吃的,還有長輩發的紅包可以拿。一般長輩給孩子包紅包都是圖個吉利,紅包給多少錢都是可以的,但是一些長輩的做法卻會讓孩子感到傷心。
「奶奶,媽媽說你就是小氣鬼,每年給的紅包都不如我姥姥給得多」
玲玲5歲了,長得聰明可愛。她又和爸爸媽媽一起回奶奶家過年了。奶奶家在農村,雖然條件很差,可是孩子來了,感到一切都是很新鮮的。
孩子們最高興的就是除夕夜收紅包了,比一比誰得到的紅包大也是孩子們的樂趣。玲玲得到了爺爺奶奶的大紅包,她打開以後,結果裡面只有一張粉紅色的人民幣。可是,叔叔家的堂哥也有紅包,她看見裡面有好多張。
童言無忌,玲玲對奶奶說:「奶奶,你為什麼偏心,哥哥的紅包比我的大多了。媽媽說你就是小氣鬼,每年給的紅包都不如我姥姥給得多。」孩子說完之後就出去玩了,大人的心情卻久久不能平靜下來。
奶奶非常憤怒地看向兒媳婦,想要得到她的解釋。結果,玲玲媽媽說:「我以前開玩笑是這樣說過,不過這也是事實,我媽不管哪一年都是公平對待孩子們,我哥哥家的孩子有多少錢紅包,玲玲就有多少錢紅包,您這樣偏心確實不好。」
婆婆被氣得面色發白,嘴裡就直說:「哥哥大了,會花錢就多給一點,玲玲年齡小,又不會花錢,要那麼多錢幹嘛?我這給紅包,還給出毛病來了,這真是花錢不討好,以後再也不給他們包紅包了」。
其實,玲玲奶奶說得還真沒錯,像她這樣包紅包,還不如不包,孩子不高興,也會傷害大人之間的感情。紅包代表著吉利,也代表著長輩對晚輩的祝福。這錢既不能脫貧,也不能致富,有多有少,卻能讓孩子傷心。雖然紅包錢數不代表什麼,但是,奶奶給的紅包錢少,姥姥給的紅包錢多,也能證明孩子在老人心目中的地位是不一樣的。
過年了,家長給孩子發紅包是過年的儀式感 還是挺重要的。但是,給孩子發紅包也要注意一些細節,不要弄巧成拙,產生不必要的矛盾。
給孩子發紅包,選擇合適的數目。
紅包里包多少錢,這沒有規定。長輩給孩子包多少錢,還要看自己的經濟狀況。好事成雙,2、6、8都是比較吉利的數字,至於後面跟幾個「0」,就看自己的經濟條件了。
要當著孩子的面把紅包交到孩子的手上。
說是給孩子的紅包,但是最好也要當著孩子父母的面給出去,一個方面這是屬於大人之間的人情往來,另一方面也怕孩子不能妥善保管紅包,需要大人幫忙來打理。
最後,就是孩子多的情況下,給紅包不要偏心。
紅包就是圖個吉利,如果家裡不止一個孩子,紅包最好錢數都是一樣多的。如果有多有少的,孩子不高興不說,大人之間也容易產生矛盾。
發紅包、收紅包都是一件高興事,紅包對孩子來說也是一筆巨款了,得到紅包以後,如何處理這一部分錢,也是挺重要的。有的父母就是,紅包經過孩子的手,直接就進了自己的錢包,看起來非常簡單,卻不利於孩子財商的培養。教會孩子從小管理好自己的紅包,是父母應該給孩子上好的一課。
父母幫助孩子建立專屬的壓歲錢帳戶,讓孩子學會理財。
現在許多銀行也有這樣的業務,就是給孩子的壓歲錢建立一個屬於孩子的帳戶,每一年都可以獲得一定的利息。辦理業務可以帶孩子一起去,讓孩子也長一長見識,知道在銀行辦業務的程序。
孩子自己保管紅包,養成孩子存錢的習慣。
孩子的紅包怎樣處理,還要根據孩子的年齡來決定。如果你的孩子已經上小學,上初中了,父母就可以把錢交給孩子自己保管。孩子自己有一部分時間管理,也能逐漸養成他存錢的習慣,妥善保管貴重物品的責任感。
父母引導孩子合理使用紅包,教育孩子有計劃地消費。
孩子自己拿著錢,會不會亂花錢,是很多家長的顧慮。其實,孩子早晚都得學會自己花錢,我們在小的時候就要引導孩子有計劃地花錢、合理地花錢。過年收的壓歲錢,是一個不錯的鍛鍊孩子管理錢、消費錢的機會。
長輩的紅包里,包含著對晚輩的期許,希望孩子能理解這一份感情和苦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