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里說:「聖者無名,大者無形。鷹立如睡,虎行似病。」
老鷹看起來昏昏欲睡,老虎看起來病懨懨,但是不妨礙它們的強大。
社會上,人人都想成為強者,但是很多人卻誤以為,張牙舞爪就是強大。
深度思考一番,就會發現一個規律:強者低調,庸者平調,弱者高調。
01
強者低調,悶聲發展。
網友「暑假」寫了一個農民工。
他離開農村,到城裡去謀生,閒來無事,就到工地附近的攤位買一個燒餅。
有一天,他幫兒子去辦事,提著兩瓶酒去求人。對方嫌棄他的酒太低端了,直接拒絕了。
煩惱之中,他帶著酒,和燒餅攤主——一位很老的老頭,喝了一杯,傾吐了一番。
後來,老頭教會他做燒餅,並且接替了老頭的攤位。
「不幹不知道,一干嚇一跳」,一個小小的燒餅攤,每天可以賺幾百,比工地強多了。
經過多番研究,他和周圍的寫字樓里的人熟悉了,拉了一個群。
逢年過節,群里會有很多訂單,讓他的收入,又增加不少。
現如今,他的兒子,也擺攤,不動聲色地賺錢。
古人說:「合抱之木,生於毫末。」
那些被你小看的生意,往往是利潤很高的生意;被你鄙視的小人物,也許比你更有錢;總是低頭的人,做人的格局,比你大多了。
強者,從來不是三頭六臂的人,而是不動聲色地成長,悶聲發大財的人。還有那些默默無聞地幫助別人的人,在低谷韜光養晦的人。
在人物類紀錄片《時代我》中,袁隆平的三個孫女,接受採訪。
孫女還小的時候,一直認為,爺爺是一個每天看天氣預報的人,壓根不知道,爺爺是大人物。
當孫女上學了,看到爺爺的文章,才肅然起敬,感覺家庭都充滿了力量。
是啊,一個整天下地幹活的人,強大到令人難以抵擋。
人這一生,不怕沒有出息,就怕出息大了,「狗眼看人低」。
學會默默成長,努力發光,又不妨礙別人發光,還常常給別人點亮一盞燈,人就會越來越強大。
02
庸者平調,簡單真實。
太多的人,不甘平庸,但是平庸的人,在社會上占多數。
還好,很多平庸的人,沒有擺譜,也沒有自怨自艾,而是過平凡的日子,享受淡淡的福氣。
孔子是一個聖人,非常強大;孔子的孫子孔伋,也是儒家的代表,被封為「述聖公」,孟子是孔伋的學生。
作為孔子的兒子,孔鯉是很平庸的。
明眼人都知道,孔鯉有了不起的兒子、老子,未嘗不是成功呢?
有一天,一個叫陳亢的人,看到孔子教訓孔鯉,接著就暗中問:「孔鯉,你的父親,教你什麼啊?」
孔鯉說:「父親說,讀好《詩經》就能表達自己的想法。父親還說,如果不學禮儀,就不懂得做人。」
對陳亢,孔鯉絲毫都沒有隱瞞,卻因此留下了「孔鯉過庭」的典故,流傳至今。
人在社會上混,平平淡淡才是真,不管是社交,還是夫妻相處,人生起落,都是如此。
正如學者周國平說的:「人生最低的境界是平凡,其次是超凡脫俗,最高是返璞歸真的平凡。」
人生有三重境界,一是看什麼,就是什麼,如孩子一樣天真;二是努力前進,超越昨天的自己,獲得財富、地位;三是學會清零,做一個老小孩。
為什麼很多人,羨慕農耕生活,不是因為農村有多好,而是因為每一天都踏實,沒有勾心鬥角,社恐也不沒有關係。
陶淵明幾次進入官場,最後選擇了掛印辭官,也就是返璞歸真的體現。
人就是一輩子,承認自己無能,沒有出息,其實是豁達的表現,俗氣之中,帶著淡淡的貴氣。
03
弱者高調,自以為是。
古時候,有很多神童,令人刮目相看。
詩人李商隱的兒子李袞師,一出生就是父親的驕傲。
為了兒子的將來,李商隱也想了很多辦法,還讓兒子早點進入文壇,結交權貴。
李商隱賦詩一首:「兒當速長大,探雛入虎窟。當為萬戶侯,勿守一經帙!」
很明顯,李商隱在朋友圈裡「曬娃」,調子很高,也得到很多人點贊。
一晃就過了多年,李袞師長大了,李商隱過世了。
歷史證明,李袞師默默無聞,在史書中,記錄很少,甚至是「生卒不詳」。
還有曹丕,為了皇位,讓兄弟曹植七步之內寫詩,若不然,就殺無赦。
曹植很快寫下「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讓曹丕羞愧不已。
所有唱著高調的人,後來都顯得拙劣,貽笑大方。
如果你是一位歌手,或者參加了歌詠比賽,就會發現,調子起高了,就唱不下整首歌,惹來大家的哄堂大笑。
炫耀什麼?不過是打腫臉充胖子。哪怕你有本事,炫耀的時候,也會被人喝倒彩,人格的低賤,可見一斑。
04
詩曰:「虛心竹有低頭葉,傲骨梅無仰面花。」
人生沉沉浮浮,從來不是在一個層次停留不動。若是你要往高處走,那就學會低調做人。
往低處看,會發現機會,也會避開障礙。
往低處走,會和周圍的人打成一片,被大家尊重。
往低處想,會讓自己的心平穩,變得更加寬廣。
往低處說,會掩蓋自己的光環,不招惹任何嫉妒。
就像樹苗一樣,想要樹冠有多大,就往下紮根多深,別做懸浮的牆頭草。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於網絡。